考古发现秦宫取暖设施相当先进,王妃们洗浴间都有壁炉
古人过冬的取暖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天冷了,北方城市都早已开始供暖。
在没有空调、没有取暖器、没有集中供暖的中国古代,人们是怎么过冬的?从史料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古人法子也很多,有的取暖设施比现代还先进。

比如冬天洗澡,古人的取暖方式便很好。
中国古人很讲卫生的,定期洗澡洗头是一种生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汉朝时有一个官方休沐规定:“吏五日得一下沐。”用现代话来看,公务员五天得回家洗一次。这种定期休沐规定,就是现代休假制度的滥觞。
洗浴在夏天很简单,到冬天便是问题了,温度太低。不用担心,1974年在秦都城“咸阳一号建筑”遗址上发现一种设施,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当年浴室里,发现了壁炉的设施。

咸阳一号遗址是秦宫室遗址,考古发掘时先后发现供采暖用的壁炉三处:底层南侧的第8号室、上层西侧第5号室和南侧第3号室各有一座。其中第8室及第5室被推测为专用浴室,房间内发现了浴池遗迹。
据发掘报告,第8室的壁炉设计相当科学,宽1.2米,高1.02米,进深1.10米,炉膛剖面呈覆盎形,方便炉烟的迅速排出去。炉上部烟道已毁,炉左有一贮木炭之槽坑,炉身用土坯砌造,表面抹以草泥,再涂为红色。在南面的炉门前,发现了一个出灰坑,内部表面镶砌立砖。
第8室附近的9-12室朝向良好,空间适度,内有壁画,且邻近盥洗室,推断为卧房。

从第8室出土的陶纺轮来看,似乎是宫中女性闲居消遣之物,可见卧室是女人房间,这些女人应该是秦王的宫妃。
进一步推测,第8室浴室的使用者就是这些宫妃。
卫生间都带着壁炉,这在现代都不算落后,可知2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女性,物质条件是很优越的,很讲究卫生。而这些女人要侍奉的男主人应该是秦王本人,他也应该就住在附近。

在遗址上发现的第3室,便推测是秦王或后妃的居室,十分高级。为保证冬季采暖,这里单设一只壁炉。
壁炉是在房间内局部升温,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出现了取暖效果更好的“火地取暖”。
所谓火地取暖,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地暖,不过采暖方式不同:在室内地面下,事先用砖石砌好循环的烟道,热里通过就能烘暖地面,房间热气从下向上徐徐上升,产生热循环。具体是,烧火的热烟流沿着主烟道、支烟道分流到各个烟室、地面,使整个室内的各个房间都暖和起来。


火地取暖能使地面受热均匀、温和,温度升高也快。由于火坑、排烟道均在室外,既避免烧烟火污染室内空气,又能防止煤气中毒使人窒息,既安全、卫生 ,又经济、实用。但这种“火地取暖”并不是明清人的发明,早在魏晋时代便出现了。
魏晋时东北地区已有“火炕取暖”的记录,虽然现在已有现代化的取暖设备,但火炕在中国北方许多家至今仍在使用。为什么火地取暖先出现在东北?东北有火炕取暖的习俗,火地取暖就受到这个启发而发明的。

满清是从东北走出来的,这种火地取暖手段也因此在清皇使用很普遍,在今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设施。所以,虽然故宫殿室那么大空间,过去无暖气,也不便生火,有了了这取暖设施,是不用担心冬天上朝冻着的,一点不冷。我在两宫参观时,特意观察了这种古式取暖设施,大房子的后面或山墙一边,有大烟道竖着。
与火地取暖相适应的,还出现了一种“空调房间”——暖阁。如清宫在后妃居住的储秀宫在放床的地方,都会用木板隔出小间,以收集地下火道通过时散出的热量。
如果火地取暖有难度,冬天怎么取暖?流行用火盆,就是俗话说的“烤火”,五十年岁的农村网友,小时候应该都烤过火。

2017年 山东挖出千年古墓 他是谁
青岛土山屯墓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这个千年古墓群于2017年被列入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十大项目之一。这个古墓群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被意外发现于当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青岛土山屯墓群一共发掘出近180座棺椁,跨越了约670年的时间。其中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是汉代时期的墓群。在这些汉代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器具,包括青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等等,每类器具都有极多的种类划分。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4:05:240000“尸骨狼藉,惨不忍睹”,皇帝听说祖坟被盗啥反应?只说了一句话
原题:清东陵被盗后皇室反应本文作者倪方六图:清朝皇家陵园(清西陵-惠陵,从后往前看)事实上,清东陵被盗,几天后就有人知道了,并非是8月初。时人之前已有察觉,附近知道的山民顺手牵羊,跟着发小财,不少人乘机溜进东陵摸点东西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3:350000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他祖上真的不姓“孔”
孔子祖上姓“子”不姓“孔”本文作者倪方六在“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与北大孔庆东教授交流颇多,成了“兄弟”。他说他姓“孔”,我名字有“方”,合称“孔方兄”。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说到孔子,满嘴都是“我们老孔家”。孔子真姓孔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8:560000马王堆挖出一件“乌纱帽” 堪称历史奇迹专家却停止展览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就是“乌纱帽”。这顶帽子出土于西汉马王堆汉墓,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虽然这顶帽子价值连城,但由于其脆弱和珍贵,不得不受到严格的保护,不向大众展出。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44: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