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算西汉时中国非农人口达33%,清朝仅6%,古代咋成城里人?
古代城乡人口比例有多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做城里人好,还是农村人好?现在成了热议话题。
如果放在30年前还不是问题。在农业生产落后、经济条件跟不上的情况下,当然是做城里人好。
所以,在30年前那波“农转非”热潮中,很多人为脱去了农籍而高兴,而感觉“高人一等”,因为从“农业人口”变顾了“非农业人口”。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好多人成了“城市农民”,后悔当年“农转非”,真正的农村人现在有地有房有粮,种田还有补贴,永远不愁失业和没房子住——让整日奔波的城里人羡慕不已!
中国古代的情况如何?古代也有“城市农民”,但与现代的城市农民不同,他们可以在农村拥有田地、房产,虽然住在城镇,但不少人仍以农业生产为主。
古代中国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据,现有的一些说法都是根据史料上的记载推算出来的。如日本学者牧野巽曾根据《汉书·货殖传》中李悝的说法,从战国时期粮食的产量与消费量,推算出当时中国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6:4,非农业人口达33%。在此基础上,名叫宇都宫清吉的另一名日本学者,推算出西汉时的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
这一比例很高了,领先当时的世界,比“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还高。
据公开资料,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比例仅为17:83。中国学者近年也在研究,得出的比例同样不低——西汉时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达27.7%。
别不相信,至少在上古周代时,中国就有专人管人口统计了。《周礼·秋官》中的“司民”,即是负责人口统计的,“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但是古代并无“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的统计学概念,有相应的概念。
唐宋时,管住在城里的人家叫“城厢户”、或“城内户”、“在城户”、“坊郭户”等,相对应的农村人口则称为“乡村户”。
随着城镇化的普遍,古代“城里人”的总数在绝对增加,但因为农村人口增长更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曲线,是呈下降状态的。如南宋,《中国人口史》(第三卷)得出的结果,“城郭户”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12%左右,而在到清朝,城里人绝对总数超过2000万,但占全中总人的比例是在进一步下降,仅为南宋的一半左右,约6%。
很显然,城市生活质量高,古代的农村人也想变为城里人。但古代也存在户籍限制,古代的户籍制度对古代的城镇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一向是限制非农业人口转移的,反对“农转非”,这与政府征收“人头税”、“农业税”有很大关系,也与重农耕的思想有关系。
但是,户籍限制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谁不想到城里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饥荒年代,由于城里福利(赈济措施)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来到城里找活路,城里往往因此出现大量的无业流民。
对这些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怎么办?各朝采取的手段并不一样,南宋政府采取分别对待的办法,疏赌并用。
首先对流民设立临时户籍档案,在身份核实清楚后,发给相当于现代“暂住证”一样的收执。古代的暂住证含金量很高,凭收执可以领取钱、米等福利,流民离开时,要销毁收执。另一方面允许投资性农转非,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以转为“非农业人口”,花钱买到大城市户籍。
宋朝一般三年“农转非”一次,因政府三年进行一次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如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便曾办了一批“农转非”。
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当时户部上奏,“西北流寓之人候合当造簿年分推排施行”。这些属于城市黑户的所谓“西北流寓之人”,遂被划入非农业户口,拿到在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长期居住权,幸运变为“城里人”。
当然,古代流民能获得城市户口的机会是有限制的,而且城市,特别像都城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流民,一般还是动员他们回乡种地,或是住到城郊区去。对愿意回乡的,政府会给予鼓励,或资助钱粮,或免征赋税。
不只宋朝如此,其他朝代也多会这么做,鼓励大家当农民,与眼下正好相反。
西北阿根廷龙:南美小型恐龙(长1.8米/是阿贝力龙近亲)
西北阿根廷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小型恐龙之一,体长普遍可达1.8米-2.4米,和大型阿贝力龙科恐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第一批化石是在阿根廷的西北部发现的,因此而得名。西北阿根廷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44:360000观展:西王母、东王公、九尾狐等所表现的汉代铜镜里的神仙世界
西王母西王母是汉代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但其形象和地位在不断演变。《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俨然凶神的形象;而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中的西王母,则变成一位“暠然白首”的仙人。西汉《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更是将西王母当成掌管不死之药的仙人。铭文:汉有善铜出丹阳,和已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彭,八子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7:130001造戈传统遗岭南,相邦观人有名篇,治国、交友至今可用
#文物有话说##大秦賦#近日,《大秦颂》中有一组吕不韦陪同秦王嬴政视察武库的情节,说到吕不韦认真监造戈等兵器,为未来统一六国做准备。这是真的还是编剧的演绎,老李与各位分享学习心得,这情节,是真人真事,且有出土文物为证。从传世和考古发掘出土的秦兵器中,吕不韦戈(含戟)还算是数量较多的,据不完全统计,现已著录的各个年号的吕不韦戈共有九件,老李列举几件:四年吕不韦戈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21:090000村民盖房无意发现千年古墓,打开棺椁惊现一物,震惊众人
1976年8月,陕西宝鸡市南指挥村的老赵到村子外面的荒地去挖土盖房子,挖着挖着突然他发现挖出来的土质跟周围的土明显不一样,周围的土都是黄色的,他铁锹挖上来的土竟然还夹杂着红色,关键是里面还有碎瓦片。老赵怀疑自己挖到古墓了,于是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当地文物部门,考古专家田亚歧得知后迅速带队来到了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11:240000河北发现一个唐代古墓 进行抢救性挖掘(河北唐墓)
在我国河北邯郸某地发现了一处唐代的墓葬,一共有七座。根据日前的消息报道,可以得知在河北邯郸邱县一个施工队进行施工的时候,就意外之下发现了一个古墓群,而这个古墓群是唐代的,经过初步研究之后发现这个唐代的古墓是唐代的中,晚期的不同时期有七个古墓所组成的古墓群。面积一共有着375㎡,已经相对比较大。唐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1:01: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