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喀左铜器窖藏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17:052阅
西周初年燕国祭祀山川时埋藏的青铜礼器。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西南大凌河两岸丘陵地带的山岗上。1941年以来已先后发现6次。所出铜器的年代属西周初期或商末周初。

▲ “父乙”簋
1941年,咕噜沟村出土1件周初的铜鼎,高50多厘米,重70余公斤,有铭。1955年,马厂沟出土16件周初铜器,其中有鼎、甗、簋、 盂、罍、卣、壶、盘和鸭形尊等,盂的铭文为“匽侯作□盂”,系燕侯所作的盛食器。

▲ “庚父戊”簋
1973年,在北洞村两次发现商末周初铜器。第一次出土5件形制相同的小口广肩罍和1件瓿,其中1件罍有铭文6字。第二次也出土6件,有方鼎、 圆鼎、簋和罍等,方鼎铭文24字,记作器者受到“(戈丮)”的赏赐,器底又有“㠱侯亚(匕矢)”徽号。1974年,山湾子出土周初铜器22件,其中有鼎、鬲、甗、簋、盂、尊、卣、罍等,有铭文的共15件,其中甗为伯矩所作。

▲ “叔尹”方鼎
1979年,小波汰沟又出土一批商末周初铜器,其中1件簋的作器者“圉”,曾参加周王在成周举行的典礼并受到赏赐。

▲ 勾连雷纹瓿

▲ 宽带纹贯耳壶

▲ 西周饕餮纹盂

▲ 西周提梁卣
喀左铜器窖藏的发现,对于研究周初的燕国历史有重要帮助,所出铜器与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两地铜器铭文中的“㠱侯”字体完全一致,而且“㠱侯亚(匕矢)”也见于传出北京芦沟桥的亚盉,伯矩所作之器也曾在琉璃河发现。更为难得的是,琉璃河253号墓发现的方鼎、甗、卣等器,铭文内容与小波汰沟所出圉簋相同。这些情况说明,周初燕国的势力范围,确已到达辽西地区。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国考古百年 | 档案中的殷墟发掘风波
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学者袁复礼等人对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进行发掘。仰韶文化的发现被视作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之后的几年中,中国境内的考古活动多是外国学术机构与中国政府或学者的合作。殷墟发掘首次由中国学术界主持,标志着来自西方的田野考古学在中国落地生根。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29:400000毒蘑菇每年都会出事 为啥每年都会有人吃(毒蘑菇)
因为蘑菇中毒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吃的蘑菇经过分辨没有毒。几乎在每一年都会有人因为吃了毒蘑菇而产生幻觉,被送去医院,甚至有可能会当场死亡,这种情况很多是出现在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等地区,因为在这两个地方有着大量的野生蘑菇出现,虽然我国各地一直都在宣传,不要擅自去吃野生的蘑菇,但是每年也总是会有一些人不听劝告,从而吃野生蘑菇中毒。那么为什么每年都会有人不要命的去吃。分辨毒蘑菇我要新鲜事2023-11-20 19:14:430000苗润博:相比学者,我更看重老师的身份
暖阳透过斑驳的树叶轻洒路面,沿着未名湖畔的小径一路向前,记者来到红楼灰瓦的朗润园西所——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办公驻地。一入庭院,静谧清幽,甬道的对面便是苗润博的办公室。三面书架,四部灿然,中间是他的书桌,上面放着厚厚一摞史学史方面的文献。“我正在备课”,苗润博微笑着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2:330000似提姆龙:大洋洲小型食肉恐龙(长3米/距今1.06亿年前)
在七大洲中,亚洲是发现恐龙最多的地方,而大洋洲和南极洲则出土恐龙最少的地方,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似提姆龙,它就发现于大洋洲,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似提姆龙基本资料体型:似提姆龙是一种大洋洲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3米,与白魔龙、孤独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57位,生活在距今1.06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3:03:300000李东红:边疆考古的民族视角与范式思考
随着中原地区以外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日益深入,“边疆考古”成为中国考古学最具活力的学术领域之一。当面对广袤的空间及流动着的族群时,边疆考古研究的特殊性就凸显出来。考古学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相关性,成为边疆考古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以中国边疆与民族政治、文化关联为基础,以边疆考古新发现与学术实践为背景,对边疆考古的民族视角与范式做一些思考。一、边疆考古与民族的相关性(一)历史视域中的边疆与民族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