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名最多30个名字中有27个是单字,起名爱取单字与一说法有关
古人为什么喜欢取单字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代户籍统计发现,中国人重名现象严重。名字是一个人的社会符号,重了会引起麻烦和误会。如何避免重名?最好不用单字,多取双字或三字名。

警方曾公布,中国重名最多的30个名字(见上图)中,有27个是单字,只有王秀英、李秀英、张秀英是双字。日本人为什么重名少?与他们姓与名多为双字或三字有直接关系。
但在历史上,不少时期古人喜欢取单字名,特别是两汉,这种取名倾向最明显,从帝王到平民百姓,都流行取单字名。如西汉11位皇帝,10位是单名: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宣帝刘询……只有昭帝刘费陵是双字名。

刘弗陵登基后,出于避讳的考虑,干脆去除“陵”字,也改用单字“弗”,故史家又称昭帝为刘弗。东汉13位皇帝,则无一人是双字名,全是单字。
同时代的人也都这样,如刘王的竞争对手西楚霸王项羽,也是单字名。这一单字取向风尚,对后世深远,一直影响到今天,家长给孩子起名都喜欢取单字。

如唐代21位帝王中,仅有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为双字名。可以说,南宋以前的皇帝大多数都是单字名,一直到明清两朝单字名才基本淘汰,在明清两朝28位皇帝中,只有明成祖朱棣一人是单字名。
过去中国人起名为什么喜欢单字?原来古人认为,双字名有低贱、不懂礼数的味道。这一“贱名观”在先秦时已存在。

《春秋公羊传·哀公十三年》有这么一个说法:“晋魏多帅师侵卫。此晋魏曼多也。曷为谓之晋魏多?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晋国大夫魏多帅军队进犯卫国,魏多,即魏曼多。为什么不叫他全名,而称他为“魏多”?是讽刺他取了双字名“曼多”,双字名不合礼数。
单字名为什么在汉朝特别流行?有一说法,这与王莽有关。据《汉书·王莽传》,匈奴单于“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又说,“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听说中原人嘲笑双字名,于是匈奴单于将自己的多字名改为一个字,意思是顺从中原朝廷了。

王奔不喜欢双字名,而视单字名为古礼。所以,在他长孙王宗图谋夺权事泄自杀后,王莽复其本名“会宗”,就有贬低的意思。
因为王莽对单字名的崇拜,到东汉及魏晋时期,单字名大流行。《后汉书》、《三国志》里,90%以上的人名都是单子,如魏武王曹操、蜀主刘备、吴主孙权,都是单字。
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在王莽之前流行单字名又怎么说?其实,王莽顶多是推动单字名的流行,而单字名在西汉流行的根据原因,在于时人对单字名的喜爱,叫起来上口,有劲,而非双字不好。

就此“二名非礼”一说,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顾炎武曾考证,《春秋公羊传》中错误理解了“二名”的概念,应该是一个人有两个字不合礼数,而不是双字名。
在汉朝,人们不只取名时喜欢单字,在所用字的字义方面也有特点 ,敬字、谦字、美字,是汉朝人取字时的首选,如《盐铁论》执笔人桓宽,字“次公”;汉武帝时位列九卿的朱买臣,字“翁子”。

为什么这样?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有关,因为汉朝是一个敬老、爱老、重老的社会,故长幼尊卑的排行字,广受青睐,在先秦时流行用“伯”、“仲”、“叔”、“季”等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元”、“长”、“次”、“幼”、“次”、“少”、“公”、“翁”、“君”、“臣”、“侯”、“宾”、“士”、“民”、“郎”、“兄”、“孙”、“房”等字。
赵氏怪脚龙:山东小型恐龙(长3米/后肢骨骼怪异)
赵氏怪脚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窃蛋龙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末期,属于近颌龙科恐龙的一种,体型大多比较小巧,成年后的体长也只有3米左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后肢腿部形成了一种类似正在奔跑的弯曲形状,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山东的诸城发现的。赵氏怪脚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00:520000麦积山:佛陀的世容
河西走廊之上,西秦岭山脉与黄土高原的交界之地,山形环抱间,孤峰兀然而立,形似麦垛。这座佛龛林立的“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与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遥遥相望,正是甘肃东南的天水麦积山。“横镌石壁,暗凿山梁”,麦积山于绝壁开窟,以栈道相联,龛重佛影,在秘境辟佛国。东崖最高处的第4窟,又称上七佛阁、散花楼,是北周大都督李充信梯云凿道,为亡父造的七佛龛。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2:11:520000阿贝力龙:阿根廷大型食肉恐龙(长7.9米/7000万年前)
说到阿根廷发现的恐龙,很多人都会想到阿根廷龙,毕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其实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还有很多,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阿贝力龙,它就是阿根廷的大型食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阿贝力龙基本资料阿贝力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龙,主要捕食食草恐龙,它体长6.5-7.9米,与楯甲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68位,生活在7500万-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阿贝力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10:180000良渚文化末期的气候变暖和海岸带水涝灾害发展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常常听教授们讲,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过去这几十年,科学家们一直在喊“狼来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去年的报告甚至为人类生存拉出了红色警报。尤其是,全球有大约10亿人口居住在海岸带低地。而过去的地质记录告诉我们,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带会面临被海浪侵蚀、被海水淹没的风险。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7:31:530000王明珂:华夏边缘的漂移:谁是羌人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19: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