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传会“诈尸”,不能让猫狗近尸,还有一做法只做不说
丧葬风俗的防“诈尸”安排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上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民间丧葬风俗中的“唅殓”风俗。唅殓,仅是收殓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程序。

做了唅殓后,要给亡人头下垫一个“鸡鸣枕”,这也是现在都流行的收殓用枕。
鸡鸣枕是给亡魂看时间用的,到了阴间能知道时辰。过去都是用白布自制的,现在好像有工厂化生产,有不同颜色。其形状是中间凹下,两头翘起,整体呈倒三角形, 状如雄鸡,左边做鸡头,饰以红冠,右边做鸡尾,取“鸡鸣天晓,大梦觉醒”之意。

鸡鸣枕又称“鸡寝枕”。 有的地方还要在枕上绣上四句歌诀:“亡人头上一只鸡,光会打鸣不会飞,亡人若要迷了路, 鸡叫一声自不迷。”
亡人的嘴不能空,手里也要有东西,叫“手握”。民间是一手握打狗鞭(棍),一手持打狗饼子。在奔赴阴间黄泉路上要过恶狗庄,会有恶狗挡道,所以需要备好打狗用具,一旦遇上恶狗就可以打跑它们,打不走就扔出饼子喂狗,吸引注意力。
打狗鞭是用花椒枝用成,上系一根青麻绳,一端系在死者的手上。

打狗饼用玉米面做成,小而薄,上有许多小棘刺,有的地方还掺有头发茬子,据说这可以让恶狗扎破舌头或噎住嗓子,使亡魂可以从容脱身。
在大殓入棺时,亡人右手持打狗鞭,左手衣袖中装打狗饼。具体多少块,有的地方根据死者享年来做,活多大就做多少块,也有的地方只做7块。
除了打狗鞭、打狗饼外,死者的右手要放一块绣有灯笼的白布,此象征给死者到阴间照明之用。现在简化了,就在亡者手里塞一手帕。

从考古发现来看,手握的风俗很长。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距今5000年的牛河梁遗址上墓葬内,曾发现手握,遗骸的手掌位置,左右各有一只玉龟状物。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不腐女古尸手中握的是两个香囊,内装有桂、花椒、辛夷、茅香等香料。
在汉朝墓葬中,发现的手握更多是玉制品,如玉猪,还有的是石质的手握。是否有其他材质的手握?不能否定,应该有布质的、木料的,可能早已腐烂了。在吐鲁番发现的唐代墓葬中,便出土了大量的木质手握。这些木质手握,相比玉质,就比较低级了。

上身整理好后,就是下身了。一般要用俗称“烂脚麻”的麻丝,及时把死者的双脚捆住。
双脚为什么要绑上?老话说是为防止“尸变”,所谓尸变,就是盗墓小说中出现很多的“诈尸”。有关诈尸,民间有很多诡异的说法,真假莫辨。但死者为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究其目的,无非是让丧家认真守护遗体,给亡人最后的敬重。
捆双脚也有讲究的,有用麻线拴的,也有用绳拴的。清朝时,满人用红绳,汉人用白绳,谓之“绊脚丝”。

为了防止诈尸,还有一个隐秘做法,只做不说——要“镇胸”!
这镇胸风俗也很古老,在考古中也常有发现,胸口会放置玉璧、玉环什么的,这就是镇胸。
在清朝时的北京市民阶层,一般在亡人的胸口上放一本“皇历”,上边再压一块镜子,还有的会再压一个秤铊。
也有地方,会在亡人身上放五块生铁,也是为防诈尸。在山东莒南一带,还有在死者胸口放一块犁头铁以防“发势”的做法。还有的地方,在胸口放上5个金元宝一类贵重之物。

还有一个,家中有亡人,一定要将家里的猫、狗等小动物看好,最好直接拴起来,不能让它们接触、接近亡人遗体。老话说,猫狗能通气,致阴、阳相互感应,而发生“尸变”,从而造成起身走尸,成为游尸鬼。
为了防止换气诈尸,人倒头后要赶紧给他盖上“蒙脸纸”。一般是一张方形草纸,对角盖住,再用小光明烧纸压牢。当然,给亡人盖上蒙脸纸说法不一,一说是不让亡人再见家中亲人,不让他恋家,安心跟着阴差去阴槽地府报到。

(注,部分图源网络)
农民干农活发现古建筑,专家断定有古墓:挖出吴王夫差剑
我国最出名的宝剑是哪一把,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越王勾践剑。毕竟这把剑是我国出土的宝剑中最古老的一柄,而且锋利如初。但其实还有一柄宝剑能够称之为最珍贵的,那就是吴王夫差剑。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是知道的,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的吴国其实是比越国强大了许多的。所以吴国在冶炼技术上自然也是要比越国要强上不少,所以吴王夫差剑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勾践剑还要强。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42:160000斑嵴龙:中国小型恐龙(带有斑纹嵴冠饰/6600万年前)
斑嵴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偷蛋龙科恐龙,诞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很大可能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上颌骨和鼻骨上方长有冠饰,表面带有非常多的条状痕迹,有着非常原始的偷蛋龙科特征,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江西省赣州发现的。斑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57:320000蛇颈龙:侏罗纪的海洋之王(长3-6米/颈椎骨多达71节)
蛇颈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诞生于1.5亿年前-2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可达3-6米,是侏罗纪时代的海洋之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脖子非常修长,四肢类似于鱼鳍,看起来就像是蜥脚类恐龙的“海洋版”,在德国和英国等地发现了完整化石。蛇颈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49:470001郭沫若陪柬埔寨外宾参观时发现一展物很特别,到底啥物至今说不清
中国旅游标志:马非马,燕非燕文/吴甜甜、倪方六名称:铜奔马年代:东汉时期出土地: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收藏地: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价值:国宝级文物搞旅游的人都知道,中国旅游标志是一只“铜奔马”。这标志是谁设计的?其实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源于真正的出土文物。这篇文章,就来说说这只“马”。(雷台汉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43: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