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角龙类:戈壁角龙 未成年头骨化石仅3.5厘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51:131阅
戈壁角龙是角龙下目恐龙的一种,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由于鼻骨一度穿过了眼孔,因此被科学家认为和弱角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第一批出土的戈壁角龙是一只未成年个体,头骨仅3.5厘米,位于蒙古国的南部地区。
戈壁角龙的体型

俄罗斯的古生物学院Alifanov曾经就发表过一篇《蒙古晚白垩纪-小型角龙类小戈壁角龙》的文章,当时根据出土的幼年个体化石头骨仅3.5厘米,推测出戈壁角龙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可能性比较大,身长更是很难达到1米,可以说即便是在770多种恐龙中也只能排名靠后。
戈壁角龙的化石发现

戈壁角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南部发现的,当时就处于Khermin Tsav位置的Barun Goyot组地层,根据出土的仅3.5厘米的头骨进行分析,科学家认为它是一个未成年恐龙的可能很大,而之后根据鼻骨进入眼睛骨骼洞的特征,推断出它可能与罗氏弱角龙是近亲,而弱角龙科最早也是出现在亚洲的。
蒙古发现的恐龙

在亚洲发现了多达269种恐龙,在这其中中国是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一共发现了至少181种恐龙,而蒙古则排名第四,也不算少,多达72种,蒙古发现的恐龙最大的一种是非凡龙,被称为超巨型恐龙,就像加尔瓦龙一样,体长最多可达23米,堪称一节火车车厢,而体型最小的则只有29厘米,叫做小驰龙,几乎和一只现代鸡一样大。

而在蒙古的所有恐龙之中诞生于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占到了四分之三,大部分都是在8000-7000万年前开始出现的,其中最晚出现的叫做微角龙,在6500万年前才诞生,而最早的则叫做佛舞龙,在1.3亿年前就已经出现。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保护地下文物,赓续首都文脉——北京市近年考古工作综述
2016年以来,北京市共完成考古勘探1324项,总面积12394万平方米;考古发掘558项,总面积58.6万平方米。考古项目数量和面积全国领先,有力保障了世园会、冬奥会、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和经济开发区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54:40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51先祖首聚
1950年代,NBA正处于较不景气的上古时代,这个时期的NBA上座率稀松,也得不到电视转播商的宠爱,联盟还要随时应付球员工会代表提出的各种条件,以避免出现罢工。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30:49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00:100000西雅茨龙:目前第七大肉食恐龙(长12.8米/比霸王龙还强)
西雅茨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巨型肉食恐龙,属于暴龙超科恐龙的一种,诞生于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成年后的平均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2.8米,属于目前肉食恐龙中体型第七大的物种,前肢和爪子的发育程度明显强于霸王龙。西雅茨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07:3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