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并非都愿意生孩子,有的生了也不想养,越国一促生政策很有效
古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如今,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似乎已成一个社会现象,不少男女即使已经结婚,也不想早早要孩子。至于生“二毛”,现在育龄夫妇意愿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

生与不生,在古代也是一个问题。
或许有人会认为,古人喜欢生孩子,事实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古人都是不想多要孩子的。只是到了清朝,中国人的生育愿望才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现了人口大爆炸,为今天的人口增长奠定了基数。
古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直接的原因是税赋太重,有“人头税”,人口多就交税多,所以很多家庭“多子多福”愿望只能想想,真正多子女、妻妾成群的,都是权贵一族。

因为国民不愿意生,中国古代很多朝代往往通过政策性手段,提倡“多生”,如在吴越之战中,被吴国打败的越王句践实施“强国战略”,其中有一重要举措就是鼓励生育,增加国内人口。
句践当时搞计生的决心很大。据《国语·越语》所记,越国当时对孕妇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女人生产时只要通知政府,医生人务很快便会赶到产妇家里助产。
如果生的是男孩子,奖品是两壶好酒,一条狗;
如果生的是女孩,奖品是两壶好酒,一头小猪;
如果是双胞胎,政府安排免费保姆;如果是三胞胞,政府安排免费奶妈,也就是说,由国家来抚养。

但在很多时候,如越国这样鼓励生育的手段难以到位,民间自然会主动“少生”。自觉采取节育、避孕措施,这也是古代中国计划生育的一个特点,是古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反映。
“溺婴”现象,就是古代中国民间一种主动“少子”、“不养”行为。
所谓溺婴就是在婴儿产下后直接放进水盆中呛死,其中以溺女婴为多。溺婴现象的根源是抚养不起孩子、人头税负担过重。由于古代不兴避孕,也无现代的避孕药物,妇女在生产后,只能采取这种原始而野蛮的手段,达到“少子”愿望。

事实上,为了避免“溺婴”带来的人性痛苦,古人也曾想出了五花八门的秘方、怪招,达到节育、绝育、少生的目的。
如过去有一种叫“青粉”的秘方,女人服用后便不会怀孕。青粉实是一种能要人命的绝育药物,由于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多为妓院老鸨强制青楼女子服用,民国时东北妓院中仍可见此避孕方法。

永久性的绝育手段,现代有“节扎术”,古代有吗?有,但很恐怕。
男的叫“自宫”,俗称“去势”;女的叫“幽闭”,又叫“禁闭”。这都是直接把男女的生殖器官去除,无异于杀人,通常被作为一种刑罚手段来使用,并非常规的节育方式。
倒是传说皇家有不少“不伤身”的节育手段:汉代后宫有“贴肚脐”偏方,在嫔妃的肚脐上贴上一种药膏,便不会再怀孕。清代皇宫则有“点穴”避孕秘术,皇帝与嫔妃性交后按摩嫔妃下身某个穴位,使之不孕。

皇帝后宫美女如云,实行计划生育的事实应该存在,但这些偏方秘术是真是假,就难说了。
北京城池宫殿的壮美秩序 始终围绕着一条子午线 即中轴线
中轴线,这是贯穿北京城池宫殿的无比壮美的秩序。它仿佛是一条指引人们心灵的子午线,在城市的脉络中勾勒出一幅绝妙的画卷。这条线索,也像是人体内脊骨的一道轴线,一直延伸到宇宙的星辰。在自然、社会、哲学与艺术中,这样的轴线皆呈现出奇妙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9:39:040000你见过这些欧帕兹文物吗?它们可能改写人类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16:520001探寻夏王朝:考古发现夏商盐铜基地,难怪二里头被称为“夏都”
前两年,原先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更名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由此正式宣告“二里头遗址为夏都”。二里头之所以被确定为“夏都”,主要在于三个原因:首先所处时空与史书记载的夏朝情况一致,其次考古确认为具有“王朝气象”的广域王权国都,第三是介于龙山文化与商朝文化之间的另一种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39:450000汉初唯一善终的异姓王 跟刘邦这样的领导相处 我有我的方法
汉初唯一善终的异姓王是吴芮。那个年代,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历经多年浴血奋战,最终击败了项羽,登上了皇帝宝座。刘邦封了七个与他姓氏不同的王,其中包括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和韩王韩信。我要新鲜事2023-08-05 20:25:500000刘玉珠: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思考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06: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