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时期公厕已有标准化要求,围墙很高,偷窥困难
古代公共厕所何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今天将走出国门,队员接下来每天都要坐着车行驶很长的时间,解决排泄问题是个麻烦事,领队说有时找不到方便之处,会很急人的,只能路边解决。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厕所。
不必讳言,厕所与食堂一样,是人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厕,清也。”意思是,厕所是清除污物的地方。厕所有公厕和私厕之分,学术界有一种观点,最先出现的应该是公厕,而非私厕。公厕,又叫官厕,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即所谓“路厕”。
《周礼·天官》中有这样的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宫人专门负责给周王打扫房间卫生,建厕所,清除不洁之物,消除臭气。

所谓“匽”,就是古代的厕所,它又称“偃”。依东汉学者郑玄注解,匽,就是路厕。清代学者王念孙则认为,“井匽”是隐蔽的厕所。这两种解释其实并不矛盾,即便建在路边的厕所,也是讲究隐蔽的,最简单要有一道围墙做拦挡屏障,不然有伤风化,成何体统?

先秦时代的公厕有具体的选址和建筑标准。《墨子·旗帜》中称,“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为民溷,垣高十二尺以上。”所谓“屏”,就是围墙作厕;“溷”,则是古人对厕所的另一种叫法。
墨子生活年代的公厕,应该是一种标准化厕所,规格统一:围墙周长“三十步”,越过了40米;高一丈,超过了2.3米。这是供军人使用的厕所,如果是民厕,围墙增高,达一丈二,越过了2.7米。厕所有这么高的围墙,想偷窥是很困难的,可见中国古人很有心,充分考虑到了隐私保护。

从“民溷”一说中还可知道,古代厕所除了建在路边,还流行建在猪圈附近。“溷”,即猪圈旁边的厕所,这种厕所选址理念古今通用。《汉书·刘旦传》记载,燕剌王刘旦在谋夺皇位失败前,从家里厕所中跑出了一大群猪,被视为“凶兆”,凶兆背后反映的,是厕所与猪圈建在一起的社会风俗。
《墨子》中所记,仅是古代一个时期厕所外部规划情况,对于内部设计、粪坑形状等信息,并没有交代。从史料上看,周代时的厕所内已设漏井,秽物可自然落下池内,近代学者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厕溷》就此认为,周代的厕所“颇与今日之洋茅厕相类”。

这个说法有稽可查,并非虚言。西汉司马迁《史记·万石君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初大臣万石君之子石建,当官后,每次休假回家看望老父亲,必先去佣人的房间询问父亲的情况,并“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
这里的“厕牏”,系一种将木头中间凿空,以盛粪便的亵器,其具体结构和功能与现代马桶类似。石建亲自给老父亲洗内衣,涮马桶,而不让仆人动手,可见他是一种大孝子。
现代考古已发现了不少古代厕所。在河南商丘芒砀山梁孝王刘武墓中,便发现了一处卫生间,房间里有一套完整的石质座便器,可以用水冲洗。此厕距离2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冲式厕所。

2009年,笔者曾顺便前往芒砀山,考察了梁孝王墓。看到,在座便器的正后方墙上,还凿出了一条冲厕的水管,蹲位旁边还有石质扶手,设计相当人性化。
后来,在满城陵山中山王墓中、徐州狮子山、驼篮山楚王墓等个已发掘汉墓中,笔者均看到了“厕所”,只是豪华程度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厕所旁边往往还有配套的“浴室”,显示出时人先进而又科学的卫生观念。

梁孝王墓中的厕所,应该属于私厕一类,相当于今有钱人家的高档卫生间。古代普通厕所应该不是这样,从史料上看,一般是挖出一个很大很深的坑,筑墙围成厕,俗称“茅厕”、“茅房”。
《左传·成公十年》中有这样的记述,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晋侯即晋景公,他在吃饭前觉得肚子涨,上厕所,结果一不小心掉进粪坑里,淹死了,可见粪坑之深。

新发现 | 内蒙古沙日塔拉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出土玉器类型多样
沙日塔拉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沙日塔拉村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由于地表植被稀少,加上地表流水侵蚀,遗址地表沟壑纵横,峰谷交错,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冲击台面和峰体,遗址约三分之一以上已遭自然原因破坏。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49:280007古人筑墓时有一绝招,过去盗墓者为此头疼,但现代盗墓很容易破掉
五代王处直墓的发掘本文作者倪方六有一种说法,考古专家跟在盗墓者的屁股后,意思是,墓都被盗墓者挖了,考古专家才知道在哪。这种现象是有的,但事实上正相反,现代盗墓者往往跟在考古人员的后面,伺机下手。五代王处墓被盗,就是这样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0:090002十大考古进校园 | 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进校园首秀:将考古的“爆红”变“常红”
这次带人“入坑”,贵州考古先走了一波漫画风!4月27日,“全国十大考古进校园”——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首场讲座,在贵州师范大学开启“圈粉”模式。作为贵州考古史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群,在夺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成为一个多月以来,贵州考古“霸屏”的热门词汇。而这场被同学们称为“踩在热点,冲在浪尖”上的讲座,恰好在该墓群拿下“全国十大”的第31天进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24:120000曹芳芳:中原地区史前用玉特征与进程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420003燕儿飞、红绣鞋、杏花雨,听起来浪漫吧,却是古代酷刑,受刑者痛苦异常,生不如死
古代如何控制超期羁押?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的文章说了古代如何防范刑讯逼供,这篇再来说说超期羁押现象,这也是古代司法中的常见现象。(监牢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9: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