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利诺龙:极地小型恐龙(拥有极强夜视能力/长90厘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04:050阅
雷利诺龙是一种鸟脚下目恐龙,属于小型恐龙之一,体长只有60-90厘米,诞生于1.06亿年前的白垩纪初期,主要以各种蕨类植物等低矮植物为食,第一批化石发现于澳洲的恐龙湾,是恐龙中耐寒能力和视力最好的恐龙。
雷利诺龙的体型

雷利诺龙和大部分的鸟脚类恐龙一样,体型都不算庞大,体长只有60-90厘米长,而体重更是只有10公斤而已,只有现代鸵鸟体重的13分之一而已,在770多种目前已知的恐龙中排名457位,体型类似于纤手龙、爪巴龙和贝恩角龙等。
雷利诺龙的外形特征

雷利诺龙目前仅仅只出土了一个颅骨,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眼窝非常大,并且在后脑处还长有突起,这意味着它可能拥有着超强的夜视能力。同时根据雷利诺龙的头骨也发现它属于棱齿龙科恐龙,所以能够大致得知它的后肢较为粗壮修长,尤其是小腿骨很长,而前肢则比较瘦弱,所以非常的善于奔跑。
雷利诺龙的生活习性

雷利诺龙大多是以植物为食,主要食用一些白垩纪生长的优势植物,比如蕨类、松柏以及苔藓等,不过它最喜欢吃其中的果实或者芽,而不是枝叶。雷利诺龙居住在澳洲的靠近南极洲的森林中,属于群居性动物,但它们大多不在树上筑巢,而是选择在地面上将蛋埋进温暖的落叶堆中,这样能够在极地寒冷的环境中提高孵化率。

而雷利诺龙因为生活于极地,所以拥有着非常独特的大眼,毕竟在极地常年都是处于极昼和极夜状态之下的,所以科学家推测它因此才进化出了范围极广的夜视能力。而在这样极寒的环境中,也使得小雷利诺龙基本上都是出生之后需母亲的照料,并且持续的待在窝中,才能安然的度过这段幼年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随州挖出战国大墓 出土世界最早“冰箱” 原理让人想不到
随州曾侯乙大墓中出土了一件让人惊叹的文物——世界上最早的冷藏室,也就是“冰箱”。这个冰箱是由铜制成的巨大方形器皿,被称为铜冰鉴,其构造似乎与降温和隔热有关。当考古人员打开这个器皿时,他们发现里面有隔层,这就让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是古代用来冰镇酒的容器。我要新鲜事2023-06-04 20:18:46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封氏墓群
北朝大族墓群。分布在河北省景县城东南,旧称“十八乱冢”。据出土墓志,为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地。渤海封氏是汉以来的关东大族之一,墓群的发现,为研究北朝大族墓葬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该墓群1948年曾被挖掘,出土遗物超过300件。1955年北京历史博物馆进行了调查,收集到的出土物均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59:460001郭静云 || 从历史“世界化”的过程思考中国翼兽的萌生
编者按原文载于《民族艺术》2020年第3期作者:郭静云,博士,台湾中正大学教授如需转载或引用,务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25:260001李开元:寻访汉文帝霸陵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披露,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确认为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目前霸陵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陶器为主,几乎没有青铜器或其他名贵金银玉器,这证实了文帝生前节葬的要求,与西汉其他帝王陵相比,霸陵也是唯一没有封土的,这也体现了文帝对民力的爱惜。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6: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