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种挖坟刨尸风俗,却不是盗墓,只拾骨头,有一大忌讳
中国民间的复葬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频繁,客死异乡者甚多,流行起复葬风俗。
在民间,复葬又叫二次葬,迁葬。就是将墓穴挖开,取出尸骨另地安葬,这在现代都流行。有的迁葬甚至不只一次,三次、四次都有。复葬造成的情况是,一个人死后会有不同的墓地,为后世辨其真身葬地留下疑问。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元配臧氏先葬丹徒,后迁葬建康(今南京),这便是古代较为典型的复葬。
复葬风俗较为古老,有学者考证,在原始社会便出现了。
1958年至1959年,在陕西华县考古发掘的元君庙仰韶文化墓地,曾经发现了几座“空墓”。事后的考古报告分析,这些空墓都经过扰动。从墓内存在完整陶器却只有极少数人体残骨来看,扰动这些墓葬的动机在于取得尸骨,而不是为了获得随葬品的盗墓行为。据此可以推测,这就是早期流行的“复葬”风俗。

这种挖坟刨尸复葬风俗,在每个朝代都存在。《隋书·地理志下》,荆州的土人便有复葬习俗:人死后,即将尸体抬到家院中,而不放在室内。收殓后送到山里,在13年后,选一个好日后,由死者的女婿亲手把遗骨装入一口准备好的小棺材,重新安葬,称为“拾骨”。拾骨时也有讲究,“除肉取骨,弃小取大。”
这种“除肉取骨”是古代常见的葬俗,而且起源时间很早。《墨子·节葬下》:“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


一般在家里不平安,多灾多祸时,就会想到将已故亲人改葬,认为可能之前葬到了凶地。
复葬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洗骨。
“洗骨葬”就是将埋葬多年的死者尸骨从墓内挖出,用水洗刷后另行安葬。这可不是盗墓,但这种葬法骇人,不少人难以理解,也无法接受。
其实这种葬法有巫术的成份,一般也是家人有病,或是遇到不幸时,才会想到给已故亲人“洗骨”,认为其在阴间作祟,洗骨便是“除祟”。

《梁书·止足列传》记载,当年在衡阳这个地方便有这种风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
洗骨以白为好。清人李宗防《黔记》记载,贵州地区的某些苗人有洗骨风俗,下葬一两年后,便挖开墓穴,开棺取骨,用水清洗,洗到骨头没有一点污点,成为真正的白骨才行。只要家人有病,认为是祖先的尸骨不洁,便 会如从地里拔出萝卜一样,将遗骨取出用水洗洗,最多洗骨七次(有的地方是最多洗三次),这种葬俗因为在贵州苗人民间流行,被称“洗骨苗”。
为了让尸骨尽快腐烂,露出白骨,有时还人工“催腐”,甚至用开水烫。乾隆《开化府志》记载,普马族人死后,“不论男女,俱埋于掌房之下常行走处,每日以滚水浇之,俟腐,取出,以肉另埋,骨则洗净,用缎带盛之。”

对何时行复葬,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讲究。有的一两年、有的三年,有的五年,有的十三年,有的二十年,但一般是三年。
据《清稗类钞·丧祭类》“六额子之葬”条,在清代,贵州有叫“六额子”的苗族部族,“人死年余,延亲族祭墓,发冢开棺,取骨洗刷令白,以布裹之。复埋三年,仍开洗如前。如此者三次乃已。”
复葬(拾骨葬)具体过程中,有一大忌讳,就是挖出的骸骨禁太阳直照,老话说阴阳有别,鬼魂怕光。所以在复葬过程中,须打伞遮光,直至下葬。

俄罗斯世界杯各路球星闪耀,咱大宋球星高俅的脚下功夫如何?
高俅的踢球水平如何?本文作者倪方六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各路球星闪耀,精彩纷呈。说到球星,也许中国球迷要笑了,至今在国际上能拿得出手的中国球星还是0,确实让人不好意思。但是如果翻开历史,中国从来不缺球星,足球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呢。如《水浒传》开篇第一回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高俅,就是中国古代球星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2:530000马里龙:蒙古大型甲龙类恐龙(仅出土颅骨/长6米)
马里龙是一种甲龙亚目恐龙,目前还属于疑名状态,诞生于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6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主要以低矮植物为食,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亚洲的蒙古国,其中仅包含了部分颅骨。马里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25:220002赵世瑜|旧史料与新解读: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再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刮起了一股追求新史料之风,这在社会史研究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区域社会史或历史人类学研究对民间文献的重视,即新的研究旨趣或新的研究取向导致了对以往利用较少的史料文类的关注。0000鸟脚龙:欧洲大型翼龙(翼展达12米/头部占到体长一半)
鸟脚龙是一种白垩纪初期的翼龙类恐龙,诞生于1.3亿年前,体长可达3.5米,不过翼展全部打开之后则可以达到12米左右,是白垩纪初期非常罕见的一种会飞行的肉食恐龙,这主要是它为了自己能够进行长途的迁徙,第一批鸟脚龙化石是在欧洲发现的。鸟脚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18: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