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被淹不稀奇,但唐都长安极少现暴雨撑船,使啥手段?
古代京城的排水规划与管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今年的雨水有点奇怪,或说罕见,北京、河北一带比南方下的还凶猛,不少地方出现了“撑船”现象。


在古代中国,京城防涝是重中之重,把皇帝家都淹了那还了得。所以,从先秦时起,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历朝历代对京城的给排水问题都十分在意,要认真设计。
在古代,大雨淹皇城并不少见。如隋朝初年都城便积水严重。
原来, 隋朝代北周而立后,起初定都在汉长安城。汉长安城其实当年对给排水设计很重视的,而且设计科学。



汉长城原有12座城门,城内有8条大街。每一大街中间有两条宽约90公分的排水沟。
现代考古发现,汉长安城的下水管道多陶质管道,或五角形,或圆形;在直城门北门南门道外均发现完整的砖券地下排水涵洞。城内路边多有渗水井,可迅速排掉城内雨水。

但是,由于汉长安城经过了那么多年,年久失修,又多战乱,到隋初已很破败,而且空间布局不能适应”大隋“的发展需要。
更主要的是,汉长安城北临渭水,由于渭河不时南北摆动,每到雨季,防涝排洪便成为了问题,水污染也严重,搞得隋文帝睡不好觉。《隋唐嘉话》上便有这么一个说法:“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醒来后,隋文帝杨坚与臣僚研究后,决定另建城池,选中了汉长安城东南方的龙首原南坡,因开国皇帝封被封“大兴公”,都城干脆起名“大兴”。
大兴城就是后来唐都长安城的母城。大兴城的规划和兴建,由当时的建筑工程专家高颎、宇文恺等人主持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兴土木,仅用九个月便建成了新都城的。因这有杨坚“恶梦”在先,所以建城时特别注重城市的防洪和排水问题。
唐代隋年,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再兴土木。

唐长安城豪华,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城市,其排水系统也上档次,极少出现暴雨撑船现象。
现代考古曾在唐宫西内苑故址上发掘到一段暗渠式下水道,渠底和渠口铺砖或石,渠壁砌砖。为防止渠道淤塞, 每隔一段安装一组闸门。第一道闸门由铁条构成直棂窗形,可拦阻较大污物;第二道闸门是布满菱形镂孔的铁板,可滤出较小的污物。而市内小巷,一般都有砖砌的地下水道。

长安城本有京兆尹这“市长”管着,但唐朝皇帝仍不时亲自过问下水道,这一各级一把手领导“亲自主抓”风格,现代可以借鉴。
清顾炎武《历代宅京记》(卷六)中,便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六月,唐玄宗李隆基作出“最高指示”,要求“修理两都街市、沟渠、道桥”。两都,即指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如果不修堤防或修而失时,在唐代问题可大了。
据《唐律疏议·杂律》(卷二十七),“主司杖七十”;如果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以“杀伤罪”、“坐赃”论处。所谓“杀伤罪”,即今伤害罪;所谓“坐赃”,即盗窃罪。领导人都被如此办罪,具体办事的应该更倒霉了。一等”。
依法治城,执法必严。这一点,现代城市管理者更应该借鉴!

夏处何境——大禹治水背景分析
作者:郭立新、郭靜云编者按:郭静云教授与郭立新教授已发表多篇关于中国上古时期洪水与治水的文章,本公众号将整理成系列并陆续推送,《夏处何境——大禹治水背景分析》为该系列第二篇。0004「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和林格尔汉壁画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2:340003陕西古墓发现国宝重27吨,墓主身份很难认,老农大喊:我知道
陕西秦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八百里秦川,十万古墓”。这陕西地下究竟藏着多少文物呢?谁也不能确定。但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古代帝陵82座都在陕西,这也足以证明陕西地下的不一般了。陕西的庞留村,原是一个寻常普通的小村庄,但在其中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重约27吨的国宝。由于古墓破坏严重,专家很难判定墓主人的身份。而在这个时候,有个老农大喊道,他知道这是谁的墓!发现古墓,身份存疑我要新鲜事2023-06-07 20:35:210000慈母龙:北美大型植食恐龙(喜欢群居/一群包含13万只)
慈母龙是一种鸟臀目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主要以蕨类和植物叶子为食,体长可达9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具有非常独特的群居特性,甚至连巢穴都是群筑的,其中埋藏了不少的幼年恐龙和蛋化石,所以便因此得名“慈母”,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脑袋长的像鸭子。慈母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03:030000切尔诺贝利仍是大问题?一夜沦为“鬼城”,辐射人群痛苦至今
核泄漏“建造”了一座鬼城1986年,苏联发生了一件特大核泄漏事故。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本来打算做维修测试,没想到发电机出了故障,核反应堆全部被炸毁。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可怕的放射性物质瞬间泄露,而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阻止,导致30多人当场死亡,200多人因为受到严重核辐射生命垂危。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56:3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