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土葬如何迷惑盗墓者?怕人知道,十六国时一皇帝夜里偷埋
三国疑冢多的葬俗原因分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再来谈三国疑冢话题。
在前面的头条号文章中,我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三国疑冢的成因。事实上,丧俗更容易对墓葬方式产生影响,这篇文章就从葬俗来谈三国疑冢。

魏晋的葬法,主要有土葬、火葬、树葬、水葬、野葬、悬棺葬等。其中,土葬是当时普遍的埋葬方法,特别在汉民族中,“人土为安”是丧葬的基本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样。
土葬处理死人遗体的方法,一般是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挖土坑,把棺材埋入地下。
传统土葬如何迷惑盗墓者?有几种比较特殊的葬法,一是虚葬,二、潜葬、三是招葬,四是复葬。这四种葬俗的存在,导致一个人死后可能有不只一处墓地。
本文先说最容易忽悠盗墓者的——虚葬。


虚葬,即伪葬,这是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特殊葬法,受到北朝十六国时期上层的青睐。这一葬法的具体做法是:墓主的尸体埋在他处,而同时备礼仪文物大张旗鼓地虚葬于明处,使人无从知晓其真墓所在,即造假墓玩障眼法迷惑盗墓者。
虚葬的产生和流行,是出于反盗墓的考虑和需要,由于盗墓之风盛行,逼迫丧家要在反盗墓方面做足文章。笔者的另著《盗墓史记》中,曾将这种葬法列入反盗墓手段,便是基于这个原因。
虚葬必有虚冢,传说中著名虚冢当属孔子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假墓。

晚清文人俞樾著《茶香室丛钞》引《东家杂记》称,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被后人盗掘。当时孔子的儒家观点仅是诸子百家之一种,并不是人人都赞成的,反对派多多。联想此背景,弟子为其造假坟,干扰对手还是有理由的。
据说后来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命人掘开了这些虚冢,里面竟然跑出了一只白兔子。此说显然是无稽之谈,不可信。但从中可以透露出,盗墓掘坟,在孔子那个时代或许已是一种社会现象了。为了防止惨剧的发生,反盗墓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

东晋之后的十六国中,后赵最为强盛。始主石勒当了15年皇帝,于咸和七年(公元333年)病死。石勒死后采取“虚葬”手段,夜里偷偷下葬,“夜瘗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
石勒的葬事与传说中曹操葬事如出一辙,秘葬的同时施行薄葬。据说石勒的墓内没有金银宝珠宝随葬,丧事也极为简单,官员参加丧礼都不被允许,以绝世人掘陵取财之歹念。

传说,诸葛亮在死后便设疑冢多处。现位于汉中盆地定军山下的诸葛亮冢,真假难说。诸葛亮秘葬定军山与他当年的经历有关。
定军山是米仓山向西北伸入汉中盆地的支脉,曾是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时兵戎相见的三国古战场。诸葛亮在北伐生涯中,曾在这一带驻军镇守,在山中推演八阵图,教兵演武,北伐曹魏,此山遂得名“定军山”。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虚葬便应该是诸葛亮墓,他死时有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但目前立碑的“诸葛武侯真墓”,其实是虚冢;而未说真冢的“武侯之墓”,反倒被认为是真的,由此民间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一说。
一般认为,诸葛亮的真实葬处是“武侯之墓”,位于定军山西北角,占地300多亩。实际这两处墓都是假的,“诸葛武侯真墓”,是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陕甘总督松筠,依当年诸葛亮疑冢说而垒;“武侯之墓”是诸葛亮的衣冠冢,也不是他的真身所在。
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虽然是靠不住的,但如果从民间反盗墓丧葬风俗来说,又是可能的。

古人很会享受清明假期,宋朝留下一风俗现在都很流行
唐宋时的清明节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中,说了古人放假的事情(见《古人放假有多爽?唐朝清明节最少放4天,不需要调休》一文)。早在秦汉时,中国已有成熟的休假制度。从《大唐法典》上看,唐朝节假节远远多于秦汉,多到几乎泛滥的地步。古人的假日郊外生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8:570000杨军、徐长青: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
小瓜按:今晚八点央视一《中国考古大会》迎来第四集:探秘西汉文化宝库——海昏侯墓。这些年网上关于海昏侯墓的信息非常多,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在所有的信息中,来自一线发掘者的才是最真实和权威的。就如我们考古的写论文,必然优先选择一手资料。江西省院的徐长青院长是海昏侯项目的负责人,杨军则是现场直接负责。来自他们一线的报道,发在国内最权威的考古学科杂志《考古》上的报道,必然是大家了解海昏侯墓的首选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7:30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辽代陶瓷
辽代是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时间约在五代~北宋时期,与中原汉地及西域各国都有密切的关系。契丹人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学习汉人设窑烧造陶瓷,开创出独树一格的陶瓷艺术。辽代陶瓷取材于当地黏土,大部分的器物用陶土制胎,只有少数仿定窑的白瓷用瓷土制作,但是坊间还是统称「辽瓷」。此时的产品既有中原类型,也有游牧风格的形制,本文选取五件典型器物,介绍它们的特色。1.黄釉长颈瓶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00:200000王震中:中华文化建设中中原的历史底蕴与贡献
中原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地位独特。中华文化建设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还应与科学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结合也是一种融合,这样做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历史上中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一)中原文明和国家起源路径是中华文明代表性路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28:400000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贝洛斯龙是一种大型鸭嘴龙亚科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与栉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非常显眼的头冠,那是一块非常扁平且强健的骨质脊冠,并且带有内勾的上颌。克贝洛斯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54: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