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伎为什么要学踢球?引人之处现代球迷想不到
古代球迷为何爱看女足?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世界好戏连台!2:1,阿根廷终于在险境中出线,这场比赛大概是俄罗斯世界杯开赛以来最具悬念的一场比赛。

在现代,男子足球最受球迷追捧,拥有的球迷最多,而在中国古代情况不太一样,球迷对女子足球更为着迷。我明天(6月28日)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说的就是古代球迷看球那些事儿。
元杨维桢《蹋鞠歌赠刘叔芳》称:“蹋鞠复蹋鞠,佳人当好春…… 揭门缚彩观如堵,恰呼三三唤五五。”一场女子蹋鞠,球迷三五成群赶来围观,形成了“观如堵”之场面。

足球是从男人的脚下踢出来的,但后来也与戏秋千一样,成了女子娱乐项目。
蹴鞠是唐宋时女子春日里最流行的健身项目之一,寒食节女子蹴鞠十分流行,成为一种风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宋代“蹴鞠纹陶枕”,上面的图案就是一个普通女子蹴鞠的场景,背负双手,拽起前襟,提右脚踢球,形象生动(见下图)。
与男子足球不同,女子蹴鞠时对抗性稍弱,更讲究技巧和艺术,以无门散踢的“表演赛”为主,一人也可以玩,两人对踢称“白打”,三人角踢叫“官场”。
元朝时娱乐圈女子擅蹴鞠最出名,水平也高。元吕诚《蹴鞠篇和铁崖先生》词记述的就是女子踢球场景:“江南稚女颜色新,百花楼前蹋绣轮,红蕖小袜不动尘。不动尘,放娇态。微风来,舞裙带。芙蓉小鞠蹋晓,金璧步摇声丁冬, 绣衫窄窄交斜红。交斜红,露玉腕。挥紫绵,浥香汗。”

踢球女子又是“放娇态”,又是“露玉腕”,如此“蹋绣轮”现代球迷可能不会想到,比足球宝贝还“养眼”,男球迷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也是古代球迷特别喜欢看女子踢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女孩子参与,球迷都很有兴趣。唐康骈《剧谈录》中“潘将军失珠”故事提到,在京城胜业坊北街曾发生的一幕:有3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衣装蓝缕,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如此这般,球迷兴趣大增,“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
因为球迷喜欢看女子足球,唐宋时习蹴鞠已成女伎的职能技能之一。

经过南宋的娱乐化改造,到元朝时蹴鞠的娱乐性更明显,女伎学习蹴鞠与学习琴棋书画一样,成一种娱乐手段。元关汉卿《女校尉书》戏词:“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款侧金莲,微挪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关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
从关汉卿的记述来看,元朝娱乐圈中女子脚下功夫不是一般的高,会蹴鞠的女子也更受男球迷青睐。

当年,看娱乐圈女子蹴鞠,是当年有消费条件男子的一种选择。《女校尉》也提到了时人看球的情况:“【寨儿冷】得自由,莫刚求。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施逞得解数滑熟。引脚蹑龙斩眼,担枪拐凤摇头。一左一右,折叠骨胜游。”
为了搞气氛,增加观赏性,还出现了男女球员同场踢球现象。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蹴鞠纹铜镜》,背面便是男女同场踢球场景,颇为有趣。

值得注意的是,蹴鞠表演到后来就成了青楼女子招揽生意的一种手法,意外刺激了古代青楼业的发展。
元萨都剌《妓女蹴鞠》里便有这样的说法:“【尾声】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怜香愿,媒合了翠馆内淸风皓月筵,六片儿香皮做姻眷。荼蘼架边,蔷薇洞前,管教你到底团圆不离了半步儿远。”

海外国宝:那些被交易至拍卖行的青铜重器
自打中国古代艺术品进入人类收藏视野以来,三代彝器始终居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收藏文化之正统。古人所谓收藏,曰彝器、曰碑帖、曰古籍、曰书画,此四者之外,皆不入流。宋人不会收藏宋瓷,即便是官哥汝定,也不过寻常日用,损毁即弃,且当朝所造,难称古玩;明清时期重要藏家或善金石,或好书画,却不会去收藏明清官窑,或是黄紫家具。当今如日中天的官窑瓷器、明清家具之属,进入收藏领域的时间其实很短。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3:21:090000学伍子胥盗墓掘陵,焚烧皇帝尸体,喝“骨灰汤”解恨,到底啥仇?
原题:朝廷命官盗南朝陈武帝万安陵本文作者倪方六事情往往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大概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因果相连,冤冤相报吧。特别是在盗墓现象中,这情况似乎特别地明显。前面文章中说到的,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把杜崱的祖坟挖了,杜崱收把萧统的陵刨了。这里要说的,也是一件因果盗墓。图:陈霸先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20:47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65张大帅赛后易主
1965年,全明星赛第三次来到老鹰队所在城市圣路易斯安,这届全明星赛的观战人数打破了1954年保持的纪录(由麦迪逊花园广场保持),总共有16713名球迷到场观看了这场全明星赛。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26:270001文物出土后瞬间蒸发,摄影师留下一张照片,专家:手速不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许许多多有价值的古代遗迹和古代的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能为现代的历史学提供文明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考古学家可以通过考古来告诉人们社会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变的,这对现实生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古学家在考古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例如刚出土的文物,瞬间就消失了。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8:36:050000战国时期一座古墓 埋葬50多盗墓贼(凶恶古墓)
陕西一座战国古墓埋葬了50多个盗墓贼。在我国的古代时期出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其中丧葬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丧葬文化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直以来所奉行的都是死者为大,而且地位越高的人,在死之后的陪葬品往往也会越多,从而也衍生出来了一个职业,就是盗墓贼,他们会把别人墓葬里的好东西拿走从而换钱。陕西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1:26: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