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一妻子衣裙晚上自动解开,次日又见蜘蛛,她想到了一件美事
见蜘蛛何以知有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民间,人们称蜘蛛为“蟢蛛”或“蟢子”、“喜母”。民间有一种传统吉祥图案“喜从天降”,画的便一张网,下挂一只蜘蛛。而吉祥画“天中集瑞”,画中除了蜘蛛,还有春夏时节才有的樱桃、枇杷、菖蒲等。

蜘蛛能成为古人眼里的吉祥之物,就在一个“蟢”,蟢通“喜”,这种小动物自然是好东西。
隋唐时见蜘蛛有喜事说法,已在民间流行。《太平御览·虫豸部五》“蜘蛛”条引隋唐《广五行记》称:“蜘蛛集于军中及人家,有喜事。”故唐人权德舆《玉台体》诗称:“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妻子头晚发现自己的衣裙自动解开,第二天一早上又见到蜘蛛飞来,觉得这是吉兆,想到了一件美事,外出的丈夫要归来。元稹《虫豸诗·蜘蛛》诗亦称:“稚子怜圆网,佳人祝喜丝。”
为什么“蟢子飞”是好兆头?这首先是从民间传出的。北齐刘昼《刘子·鄙名》称:“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

刘昼为北朝人,对于《刘子》一书作者是存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是南朝梁文学家刘勰所著,但不论《刘子》的作者是刘昼,还是刘勰,都说明在南北朝时人们已将蜘蛛普遍视为祥物。
南方人对蜘蛛尤为迷信。当时还有“七夕乞巧”风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便记载了这样的说法:“是夕(阴历七月七日晚),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上面这意思是,乞巧时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认为是织女神降临过了。说种“符应”现象,宋朝人称为“得巧”,吴自牧《梦梁录》(卷四)“七夕”条,记录了时人的做法:“或取小蜘蛛,以金银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
其实认为蜘蛛是祥物,在汉魏时已形成。汉人刘歆《西京杂记》里有一说法:“乾鹊(喜鹊)噪,行人至;蜘蛛集,百事喜。”三国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蟏蛸在户”条亦称:“蟏蛸,长跨,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

因为蜘蛛这么喜气,见到它是不能弄死的。曹植《贪恶鸟论》称:“放鸟雀者加其禄也,得螗者莫不驯而放之,为其利人也。”为什么视蜘蛛为祥物,要叫“蟢子”?或与蜘蛛奇怪的习性有关。
蜘蛛为节肢小动物,体呈圆或长圆形,从尾部分泌出粘液,凝成细丝,织而成网。这种习性其实是蜘蛛捕食昆虫的方式——张网以待之。但早期人们不太明白了,便对这种小东西崇拜了起来。

因为有这独特习性,人们又称之为“网虫”,还做贡献了一个名词“法网”,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蜘蛛结网捉食昆虫,触网必死现象中得到的启发。
先秦人尹喜《关尹子·三极》称:“圣人师蜂立君臣,师蜘蛛立网罟,师拱鼠制礼,师战蚁置兵。”尹喜所谓“网罟”,就是建立法规纲纪,完善刑律。

“蜘蛛”一名咋来的?宋王安石认为就源于蜘蛛结网捕虫习性。其《字说》称:“设一面之网,物触而后诛之,知乎诛义者,故曰‘蜘珠’。”
实际上蜘蛛到底如何得名的,说法很多,有的认为其体似“珠”,有的认为其腹藏“珠”。宋陆佃《埤雅》是这样说的:“鱼珠在眼,鲛珠在皮,鲛珠在足,蛛珠在腹。”

宋周密《癸辛杂识》中记载了一个“蜘蛛珠”奇闻:福建一村妇织麻为业,每夜用水泡麻。有一次,盆中水莫名其妙全干了,第二天半夜时分,村妇起来察看究竟,只见有一大蜘蛛在饮水,浑身透明,如月光把屋内都照亮了。逮到后喜大了,竟然从其腹得一颗弹丸大珠子,能把整间房子照亮,人称“绝世之宝”。
这些说法并不可信,蜘蛛古称“鼅鼄”,还有“鼄蟊”、“蟏蛸”、“蠾蝓”、“蠾螋”、“毒蜍”等叫法。从“鼅鼄”字型中有“黾”来看,早期人们将蜘蛛归入龟鼈类,而不是飞虫类。

“龙”与“虎”一样厉害,为何龙成了中国帝王化身,而虎不行?
中国的龙虎文化文/周秀德、倪方六前面的文章曾说了“龙虎四环铜鼓座”(见下图),此件国宝级文物最为珍奇宝贵之处,除了它中国第一个有铭建鼓座的地位,就莫过于它的龙虎雕纹了,倒是不说这雕刻技艺有多么出色,而是它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之根——龙虎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中,龙和虎作为最霸气的存在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文化意义,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学等各方面的表述之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33:070000湖北挖出的千年古墓,墓中竟爬出一“千年神龟”,专家怎么解释?
古代的人们由于认知的局限性,所以很多人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所以在古时候的人们会在死后,会选择放一些陪葬品。有些达官贵人为了死后可以继续继承他所拥有的财富与权利,会在墓中放入大量珍贵的陪葬物,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诸多达官贵人的墓穴经常会被盗墓贼所光顾。随着如今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古代的墓葬被接连挖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史书典籍也重现人间,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4-25 00:41:170000实地探访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团队文物发掘过程
出土从配合基建的被动发掘向主动精细化发掘转变,殷墟洹北商城发掘已持续20多年“这里有大量陶片。”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殷墟洹北商城发掘现场,蹲在探方里的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正在用手铲小心翼翼地清理陶片周边的土层。我要新鲜事2023-04-23 23:54:000000湖北荆门发现一具尸体 让专家看到接连后退(千年不腐)
湖北发现的一座楚国古墓里有一具没有腐烂的尸体。1994年的6月份专家在湖北荆门的某个村子里发现一座被盗的古墓,专家们赶紧上报给了上级机构,希望能够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省级的文物部门也很快给予了批示,另外警方也在抓捕这批盗墓贼;有着专业能力的考古专家在短短几天里就将这个古墓给展现出来,果然因为盗墓贼的原因让这座古墓里的大多数文物全都被盗,专家们也只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最后的棺材上。打开棺材我要新鲜事2024-01-02 19:46:1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