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刘备惠陵真是假的?传诸葛亮将其真身与甘夫人秘葬重庆奉节
成都惠陵是刘备的“弓剑冢”?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民间有一种说法,成都刘备的惠陵是假的,刘备真身并没有埋在里面。
怎么回事?原来,刘备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死在今重庆奉节那边白帝城永安行宫。这四月二十四是阳历6月10号,这个时候重庆奉节已很热了。刘备的遗体必须尽快处理下地,已不允许花个把月时间往成都运了。

(刘备临终向丞相诸葛亮托孤,交代后事,现代影视再现)
但是,如果不运葬成都,又与礼制不符,连皇帝死后都不能葬回国都,不只会让皇族难过难堪,也会严重打击朝臣的信心和蜀汉子民的爱国热情。
在时局动荡不安之秋,为了稳定人心,传丞相诸葛亮将刘备使用的弓剑、衣着放在棺材内,运回成都,在国都附近建陵。
正好,刘备宠爱的甘夫人棺柩,也从南郡迁运到了白帝城,当时也暂殡永安。刘备生前与甘夫人有“死同穴”的想法,诸葛亮便将他们一起,秘葬在奉节——成都的惠陵是座假坟,是刘备的“弓剑冢”,此说悄悄地流传到了民间。

(甘夫人,现代影视形象)

(刘备弥留之际)
刘备的惠陵不是其真身墓,还有碑文为证。《全蜀艺文志》中有一篇文章,叫《重修先主庙记》,作者是宋朝人任渊,上有这样的文字——
“成都之南三里所,邱阜岿然曰惠陵者,实昭烈弓剑所藏之地,有庙在其东,所从来远矣。大殿南向,昭烈弁冕临之。东夹室以袝后主,而西偏稍南又有别庙,忠武侯在焉。老柏参天,气象甚古,诗人尝为赋之。”

(成都武侯祠)
上面这段文字中,“惠陵者,实昭烈弓剑所藏之地。”已很明确地说,惠陵里面埋葬的不是刘备的尸体,而是昭烈皇帝的弓剑。
那么,刘备用过弓剑吗?弓、剑都是三国时期仍在使用的常规性冷兵器,就如现在军中使用的枪炮一样,是必备的。从《三国演义》上可知,刘备使用的剑也很厉害,名为“双股剑”,是刘备当年起兵时铸造的,关羽、张飞的兵器也都是这个时候同炉造出。

(成都刘备惠陵)
“双股剑”的来源还有一段故事呢,是当时“中山大商”,如果是在现在就可能上福布斯富豪榜的当地超级款爷张世平、苏双资助的。《三国演义》第一回是这样说的——
“玄德请二人(张世平、苏双)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

(武侯祠堂碑记)
刘备当年所使兵器到底叫不叫“双股剑”,无法考证,《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除了剑,比较可靠的说法,刘备随身兵器则是一柄短矛。这些随身兵器,传说当全部埋葬到了成都的惠陵中。
明人张时徹在《诸葛武侯祠堂碑记》中,也提出了惠陵是“弓剑冢”的观点——
“成都府南三里所,邱阜岿然,是曰惠陵,昭烈弓剑寔藏焉。”

(成都惠陵陵山)
“弓剑冢”,是中国古代一种最特殊的陵墓。
传说黄帝的墓便是座弓剑冢,里面只有他用过剑和穿过的鞋。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既然葬在桥山,墓怎么又会是空的,只有东西不见身?

(黄帝陵)
《史记》正义引《列仙传》,解答了这一疑问:“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舄 xì,古代贵族穿的木底鞋)在棺焉。”
除了“弓剑冢”,还有惠陵是“衣冠冢”的说法。
清末民初人、曾在四川任职的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直接以《衣冠陵》为题描写惠陵——
“夫昭烈崩于白帝城之永安宫,尽人知之,夔城左右不闻有昭烈墓,当然归葬成都。而称之曰衣冠陵,何也?前期列入祀典亦称之曰衣冠陵,想必有所依据”。

(刘备结拜兄弟张飞墓)
当年政府举办的刘备祭祀大典,场面隆重,官方祭文中亦曾出现过惠陵为“衣冠陵”的说法。
衣冠冢这样的假坟,在中国民间葬俗中很有地位,在古代民间也很流行。惠陵是衣冠冢的说法,很可能是在“弓剑冢”传说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要墓里埋葬的不是尸身,都可以叫衣冠冢。
“弓剑冢”和“衣冠冢”是在中国民间流行的两种特别陵墓,出于祭祀的需要而堆出来的,均非真身葬处,至于惠陵到底是“弓剑冢”,还是“衣冠冢”,要等惠陵正式考古发掘以后,才可能有答案。

(成都惠陵导游说明)
非佛系皇帝,为佛经作序传千古岂止是书法,甚至还有韩剧大长今
#文史观天下#老李与大唐王朝这位伟大的、国际范儿领袖太宗李世民同姓氏,从小常听到长辈讲述李世民的故事,特别是《隋唐演义》。上学后,练习书法,在考古专业学习的时候又到晋祠,观摩学习太宗的书法,可以说一直崇敬有加。毕业后,九十年代到陕西学习参观,也特意到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拜谒昭陵,以表达敬意。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因为学习书法的原因,对《大唐三藏圣教序》字帖也是不断临习。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9:350001联鸟龙:欧洲小型肉食恐龙(长2米/出土于英格兰)
联鸟龙被认为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1.3亿年前到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1.5-2米,属于小型肉食性恐龙之一,第一批联鸟龙化石是在欧洲的英格兰发现的。联鸟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03:270001小行星撞地球后恐龙并未灭绝
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历史中,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灭绝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起的。最近加拿大科学家通过一些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证据:当时恐龙可能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又存活了大约70万年之久。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1:56:000000良渚文化的新发现 琮王和越王的王权解密(古代王权)
我们常说的玉书的内圆外方象征着天地相连,但其含义比我们知道的要复杂得多。琮壳看上去内圆外方,但从上面看去,四个角都是弧形的,并由直槽隔开,因此不仅正面呈现上大下小,而且在正面和平面上都呈现出“全方位”的空间意义。钢包中心的双圆孔被用作沟通天地的通道,也可能作为旋转的中轴。玉杖上刻着完整的神徽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48:280000修复手记 | 春秋青铜簠的保护修复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稷、黍、稻、粱等饭食的方形器具,文献中又称“胡”或“瑚”,产生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战国开始衰落,秦汉时期绝迹,是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商丘博物馆藏部分青铜文物病害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的锈蚀程度还在不断加剧,急需进行保护修复。受商丘博物馆委托,对其馆藏一批金属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春秋青铜簠是其中的一件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22: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