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85

西汉丞相陈平娶守寡五次的女人做老婆,刘邦当皇帝后出了一个禁令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5:270

汉代的婚礼规定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春秋天是传统的结婚高峰期。五一又要了,又是小长假,选择在此时结婚的人估计不会少。

结婚本来是人生一件大事,是十分开心的事情,但当事往往觉得“十分累人”。同样的,喝喜酒的人也会有这种体验,婚礼的排场越来越讲究,互相攀比,以致于让不少男女“恐婚”。

那么,婚礼大操大办是从什么开始开始的?由来已久。

(现代古式婚礼)

古人对婚礼是很重视的。《礼记.郊特牲》称,“天地合,而后万物兴。夫昏礼,万世之婚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天地和谐,万物兴旺;男女婚礼,万世之始。

为此,先秦时的中国人已整出了一套结婚程序,从“纳采”开始,要经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最后的“亲迎”等六个程序,此即所谓“六礼”。

在“亲迎”这最后一个环节,最为隆重,要办婚宴招待亲朋。亲朋也会送上一份贺礼,此即所谓“随礼”。这“礼”,现民间称作“红包”,有的直接叫做“份子钱”。

到了秦汉时期,先秦人的一套六礼婚姻制度被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内容变更得为丰富,婚礼开始讲究起来,这为后世的大操大办开了不好的头。

(现代办的汉式婚礼)

但是西汉初年,朝廷还是不提倡婚礼大操大办的,至少在汉高祖刘邦当皇帝时是这样。《晋书·礼志中》中提到了刘邦执政时有关婚礼的规定,刘邦当皇帝后曾下了一个“禁酒令”——“禁塞嫁娶饮酒食肉”。

既然下了“禁酒令”,说明当时已存在婚礼大操大办的现象,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据《汉书.陈平传》记载,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位至丞相的陈平,当年家里很穷。户牖乡富人张负见他相貌不凡,决定把守寡五次的孙女嫁给他。但定亲后,陈平无力置办酒宴,是张负予其“酒肉之资”,方得完婚。

陈平是在西汉建国前结的婚,娶的是守寡五次的女人,办酒席的钱是女人的。可此可见,办婚礼讲摆场在秦朝时即兴起了。

(陈平,官至丞相)

此操办之风到了西汉中后期,已变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盐铁论.散不足》中是这样说的,以前举行婚礼,用肉汤米饭,再加一些切细的肉块和熟肉招待客人。而现在,鱼肉重叠,烤肉满桌,大鱼老鳖,鹿胎、鹌鹑、香橙……十分丰富,原文是这样的——

“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燔炙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橙枸,鲐鳢醢醯,众物杂味。”

当时人喝喜酒与现代的一些地方一样,往往是酩酊大醉,不醉不归,可见,现在人们常说的“喜酒喜酒,歪歪据据”,是有历史的。

当时,一些郡国为此专门颁布了地方版“禁酒令”——“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召贺”,也就是现代官方红头文件所说的举行婚礼禁止大操大办。

(敬酒)

但西汉第7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却认为此举不妥,他于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秋天,下了一道诏书,指示“勿行苛政”。作为皇帝,刘询接到地方郡国有关“禁酒令”的反映后,不只没有鼓励,反而提出了批评,禁止民间大操大办怎么能是“苛政”呢。

据《汉书·宣帝纪》记载,刘询的理由是这样的:婚姻之礼,是人伦中的大事;酒食会友,是行礼乐时使用的。禁止老百姓嫁娶时摆设酒食,以相庆贺,等于将乡里亲朋间应有的礼仪废除了,令民无可欢乐,这不是教化老百姓的好办法。

刘询还引用《诗经》上的,“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一语,强调自己开禁观点的正确。“民之失德,乾餱以愆”,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互相之间不和,大多因为在饮食上照顾不周。所以刘询指示,禁止地方再搞“禁酒令”。

(现代农村操办婚礼宴席场面)

刘询的本意,或许是想通过正常的婚礼仪式,让婚礼办的热闹点,使民间欢乐和谐,但他忘记了操办酒席容易引起铺张浪费这一最基本的规律。

刘询的“开酒令”一传达下去,民间奢侈之风大起,婚礼大操大办不再有顾虑,招待客人大鱼大肉,成了时人的必然选择,婚礼不隆重,别人看不起。

如此最高指示,民间就是想不大操大办也不行报,否则不懂礼数啊。

(穿婚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