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死人奔土如奔金”,是说死要及时埋,“抱孙葬”啥意思?
过去墓穴选位和棺材摆放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绝大部分民族,都奉行“土葬”,其中尤以汉族最为推崇,讲究“入土为安”,民间更为“死人奔土如奔金”的说法,就是死后要赶紧下葬,不宜久留。

(家族墓地)
土葬是一种礼遇,在过去土地私有制的年代,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土豪、官宦之家,都会有专门的家族葬地,供家族成员死后下葬。这种专门为葬事而设地块,过去称为“茔地”,在现代考古中屡有发现,有的茔地甚至绵延上千年。
旧北京郊外,大户人家的茔地很多,祖辈传承,故又称“祖茔”。多的上千亩,少的几亩,四周立有石头界桩,上刻“×宅茔地”以为标志。茔地内种植松柏树,这就是俗话说的“风水林”,有的还垒成土山,以壮“风水”。
入葬祖茔是有讲究的,按尊卑长幼埋在自家坟地里。最为尊长的,坟头也大,居于中间最尊位。如果有官爵,在清朝时,还会筑起“宝顶”。这样人家的祖茔,地下随葬品也多,为防盗墓者光顾,都会雇人看守,这些人家俗称“看坟户”。

(北京王爷坟宝顶)
雇人并不定要支付工资,有的直接许看坟户在茔地上耕种,收成供看坟者“养生”,如果有困难,坟主家也会照顾的。
在旧北京,新入葬的墓穴,可由看坟户组织人工挖掘,选定的位置大有讲究,汉族的风俗多是正中为祖先位置,后代往两侧平排延伸,颇有气势。其他民族风俗不同,葬法也不同,如清朝时,满人的墓穴安排通常是“三穴连珠”、“五穴连珠”, 中间为祖坟,每边各埋一少的,形成“八”字形,谓之“雁排翅”。新丧再埋时,一律在“翅尾”上打坑。

(携孙抱子葬示意图)
老北京满人这种“雁排翅”墓穴排列方法,仅是中国传统葬法中的一种。据明柳洪泉《柳氏家藏茔元秘诀》所记“乡俗通葬”,至晚在明朝时,民间已流行有十种墓穴排列方法,这些葬法都用于自家茔地——
1、阡陌葬,2、金车葬,3、窟葬,4、突葬,5、拢葬,6、墩葬,7、卧马葬,8、昭穆葬,9、礼经葬,10、抱孙葬。

(土葬)
在这十种葬法中,昭穆葬帝王家用的最多,是正葬;抱孙葬则在民间最为流行,老北京满族的“雁排翅”葬法,实际就是汉族的“抱孙葬”满族版。抱孙葬就是后世子孙死后,葬在祖坟前面两侧,长子在左,次子在右;儿子的前面是孙儿辈,如此这般,依辈份、长幼排列。
我在安徽亳州曹操祖茔地调查时,便曾了解到,当地至今流行这种葬法。这种葬法过去在苏北、山东、河南等平原地区十分流行。而共和国惟一土葬的开国上将许世友,生前指定要将自己埋在父母的坟前“脚边”,这也是一种抱孙葬。

(上海嘉定发现的明朝夫妻合葬墓)
墓穴的位置选择有讲究,每座夫妻合葬墓内,夫妻棺材的摆放位置,因为葬法的不同也不同。如在抱孙葬中,长子夫妻与次子夫妻棺材的摆放位置就不一样。但 一般妻子的棺材都会放在“边”上,这叫“男把明堂女把边”。
“明堂”,民间指穴位的左侧,右穴位为“边”,如果妻子死再娶的续弦,则埋在原配的右边,反正不摆放在丈夫的阴宅的上位。

(夹葬示意图)
但有特殊情况,如原配未生男孩,偏房(小老婆)生了男孩,母以子贵,偏房死后就可以埋在“明堂”的左边,即棺材摆在丈夫棺材的左边,原配的棺材在明堂右边,将丈夫的棺材夹在中间,俗称“夹葬”,又称“挡风”。老话说,死后让你妈给你爹挡风,就是这么回事。
多妻合葬墓中妻子棺材的摆放位置相对复杂的,主要依据亡人生前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生前地位显尊,死后就不能“委曲”。

(现代棺材)
(图:部分图源网络)
四羊方尊是干嘛用的:用于祭祀(中国十大顶级文物之一)
我国非常著名的青铜礼器四羊方尊是用来祭祀的,在我国战国时期整个国家非常注重祭祀,所以战国时期铸造了许多青铜器专门用来祭祀先人,四羊方尊是我国众多出土的青铜方尊礼器中体积最大的一款,现在收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中,被很多考古学教授称之为中国十大顶级文物之一,四羊方尊现如今同样也吸引了很多来自世界各个地方考古学家前来研究。一、四羊方尊的外形特点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08:470000荐书 |《镇江孙家村遗址发掘报告》:一座土墩的生长史和一个社会的生活史
孙家村遗址是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长三角地区、宁镇地区商周时期考古的重大收获。最近喜得新出版的发掘报告。以下仅就本人拜读发掘报告后的些许想法略作阐发。编著:镇江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大城市学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定价:460.00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12:100000观展: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2:140000风流才子唐伯虎给一青楼女题匾额,上书“風月无边”,好友祝枝山看到后让赶紧取下来,出啥事了
“到此一游”考作者倪方六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信手涂鸦的“到此一游”现象不时出现。(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上留下的“到此一游”)有人认为,最早的“到此一游”4个字出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在灵霄宫的柱子上写下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书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有细节描写——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1:490004中南海发现夏时期龙山文化黑陶,距离夏王朝解密还会远吗?
在中国考古学对夏文化的研究中,龙山文化被解读为对应中国夏时期的考古文化,其代表陶器为龙山黑陶。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其年代为距今4500年至4000年,也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最晚延续到3900年前。龙山黑陶也是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文化,在中国文献典籍中“夏尚黑,商尚白”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历史记忆。我要新鲜事2023-10-04 20:04: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