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会享受清明假期,宋朝留下一风俗现在都很流行
唐宋时的清明节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中,说了古人放假的事情(见《古人放假有多爽?唐朝清明节最少放4天,不需要调休》一文)。
早在秦汉时,中国已有成熟的休假制度。从《大唐法典》上看,唐朝节假节远远多于秦汉,多到几乎泛滥的地步。

古人的假日郊外生活)
全年的节假日,加上每月3天,全年计36天的旬休,唐朝公务员每年平均可以享受的假期近120天。也就是说,唐朝公务员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不用上班,真是太爽了。
唐政府的节假日是这么安排的:“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道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用现代语解释一下就是:元旦和冬至两个节日,各放假7天;清明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4天;夏至、中秋节和腊日(腊八)各位放假3天。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将皇帝的生日“千秋节”,由3 天减为放假1天,而将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增加到7天,这一举动很让人感动,亦可见唐朝人对清明节的重视和喜欢。

(唐玄宗)
事实上,唐人也确实喜欢过清明节,仅从时节上说,其时春暖花开,正是春游的好时节,既能扫墓,又不误看景,这样的节日自然广受欢迎,所以时人竞相外出。时诗人杜甫《清明》诗写道——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从杜诗中便可以想象出唐人清明节出游的热闹景象。

(《簪花仕女图》中唐朝贵族女人)
在李亨之后,唐朝的清明节假期又有变化,太子李豫(唐代宗)继位后,曾将清明小长假改为5天。但在其子李适(唐德宗)做皇帝的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唐政府又恢复了李亨时代的做法,将寒食清明二节合在一起,假期仍定为7天,“七天黄金周”重现。
唐朝人是最会享受假日生活的,之后的宋朝人也很喜欢。
宋朝继续了唐朝为公务员多放假的做法。以眼下的清明节来说,宋朝将寒食与清明两节合在一起,假期也是7天,而且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并移植进了上古时“三月三”上巳节的某此娱乐功能,人们出游喜欢来到水边。

(三月三)
宋朝人过清明节与唐朝人的最大不同,是更看重扫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上,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
宋朝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时开封人孟元老在后来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清明上河图,扫墓归来)
“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朝达到了极致。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在这样的记述。北宋清明节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驱邪目的,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
到了南宋,“清明弄柳”热度不减。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提到清明节日里的临安(今杭州)城时,用了这样文字:“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难怪宋人能写出“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的诗句。
这种“清明弄柳”风俗,影响后世,一直到现代都流行。

(折柳相赠)

(美女戴柳)
石家河城南郊肖家屋脊:冶铸设施坍塌后的遗迹(冶金起源之七)
【编者按】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何方何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涉及到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命题。郭静云教授团队近期刊发《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等著,全文分上下篇,分别刊发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和2019年3期)。二、长江中游第四~三千纪遗址中发现铜料的意义(四)天门石家河城址:青铜技术与文化中心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40:580000山东发现大量文物 主人尸体在清水当中(山东大墓)
山东发现的墓葬可能是当地的一个贵族。山东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有着很多的国家在这里定都,自然而然山东也成为了我国考古工作的一个重点区域,在2019年山东又发现了一个面积比较大的墓穴。专家在进行挖掘的时候,首先对于周边进行清理,光是在清理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一些瓷器的碎片,这些可能就是已经被损坏的文物。随后也正式进入到了墓葬当中。墓穴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16:390001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01发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02项目负责人韩建业一、遗址概况及考古工作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坐落于泾河一级支流蒲河左岸的董志塬西部,地理上属于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最大的一块塬地(图一,1-2)。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58:340000传说中建造了鸡叫城的神仙,身后是有50万年文化积淀的澧阳平原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27:150000学伍子胥盗墓掘陵,焚烧皇帝尸体,喝“骨灰汤”解恨,到底啥仇?
原题:朝廷命官盗南朝陈武帝万安陵本文作者倪方六事情往往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大概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因果相连,冤冤相报吧。特别是在盗墓现象中,这情况似乎特别地明显。前面文章中说到的,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把杜崱的祖坟挖了,杜崱收把萧统的陵刨了。这里要说的,也是一件因果盗墓。图:陈霸先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20: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