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已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武则天一项改革加大考试难度
唐朝考试制度改革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几天,高考又成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高考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和名校陆续出台了2018招考政策和接下来的高考改革方案。
中国考试制度正式确立,在隋唐时期,以开始举行科举考试为标志。从此,中国人才的选拔方式,由过去的“察举制”时代,进入了大考试的“科举时代”。

(清代科举考试)
这一与现代考试制度在本质很接近的考试制度,从确立时起要求改革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一直到清朝都在不时地调整,时不时出“新政”。而科举制度实施的本身,也是一场重大的考试制度改革。
隋文帝杨坚在建立隋朝后,于开皇年间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人才选拔方式,实行分科考试,设秀才科、明经科“分科举人”。

(炀炀帝)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杨广于即位次年(公元605年)即对“分科举人”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增加考试科目,多达“十科举人”。
在推出分科考试的同时,隋朝廷全面恢复中央和地方的公办学校(官学),强调考试制度:“教习生徒,具以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到了唐代,中国已出现了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相应地,与之配套的考试制度也全面建立了起来。
唐代考试的特点之一,是面向全体国民,不只在校学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社会青年一类的非在校生,也可以通过自学参加考试。

(交卷)
非科班生参加科举,这种叫“乡贡”,可视为唐代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
据唐末进士出身王定保所撰《唐摭言》卷一“统序科第”条:“自武德辛巳岁四月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唐贡士之始也。”

(状元版画)
乡贡不仅和在校生有同等的报考资格,在中唐以后其社会地位大为提高,出现了“重乡贡,轻生徒”的现象。
起初乡贡有严格要求,考生必须在当地(本籍)报名,必须经过县、州府的考试,合格者才能上报个人档案材料(解状),每年十月参加礼部考试。到了唐朝后期,这种限制放宽,不再受籍贯限制,可异地投奔取解,州县考试也不再严格,这就是现代的“异地考试”。
甚至,有人不经过考试,就给予解状,称之为“拔解”。
乡贡为平民子弟开辟了一条升迁翻身的路径,通过自学,他们可以和生徒一同竞争人仕,这极大地刺激了民间办学、青年自学的热情。

(明清科举考场)
上述是唐代的常科考试,在唐朝的考试制度改革中,还设有“制科考试”。
这种考试相当于现代的特长生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制科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制科考试类似于现代的“特招”,招收某一方面的特长生。

据《云梦漫钞》,高宗李治在位时的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公元公元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
之后,武则天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改革,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3篇。这项改革加大了考试难度和等级,当然含 金量也高了。

(对古代科举实施与改革作出贡献的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现代影视再现)
文管员夜间执法遇险,亮明身份被夯一棍,盗墓者以为是“黑吃黑”
盗墓被发现殴打文管员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河南确山县,有一个任店镇,这里有一个地名很浪漫的地方,叫“槐树底下”。乘车到任店街,人们常在“槐树底下”下车。在槐树底下村北107国道西侧,有个土山包,据传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朗陵王李玮女儿墓。“山包”其实是墓的巨大封土堆,当地人都称“九女冢”。在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该土山包被定为古墓群,并录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30:560001古墓中的几十件国宝 墓主的身份如此高贵
古墓中隐藏着无尽的历史和谜团,而这座位于陕西西安黄柳村的古墓则承载着唐朝的辉煌和爱情传奇。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片古老的土地曾经被盗墓者肆意劫掠,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终结。让我们深入探寻,揭开古墓的秘密。我要新鲜事2023-08-23 18:13:300000中国鸟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带羽毛的恐龙之一)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这里目前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双庙龙和中华丽羽龙,还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中国鸟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中国鸟龙基本资料体型:中国鸟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2米,与棒爪龙和细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24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26:220000《盗墓笔记》中的战国帛书,是真实存在的!可惜被美国人抢走
《盗墓笔记》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最早是在网络上连载的小说,《盗墓笔记》系列是南派三叔的代表作,堪称是近年来的经典之作,收到众多人的追捧,现在还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其中的收视率也不容小视。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28:500000此衣装推出后,曾引起半个世界的恐慌,多个国家称它为致命的瘟疫
古时女子地位相较于男子而言非常低下,不仅终生被灌输三从四德的迂腐思想,而且在平时的吃穿住行上还有诸多规律需要遵守,尤其是在穿衣上面,古代女性必须穿裹得严严实实来证明自己的得体。这种衣着上的变态要求在西亚等地也有类似表现,且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不少的西亚女性出门时必须将全身包裹严实只能留一双眼睛看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7:0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