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赏花很好“色”,但更在乎“香”,国色是牡丹,国香是什么?
古人春日赏花识香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初历二月十二,在过去是一个很热闹的日子。为什么?花朝也。
花朝,就是俗话说的“百花生日”,是过去中国民间最艳美的一个节日。但花朝之期,各地并不完全相同。最早的选在二月初二,就是“龙抬头”那天。以牡丹花闻名的洛阳,就是以二月二日为花朝。清人汪灏《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翰墨记》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牡丹)
洛阳花朝很出名,唐宋文人留下的诗文多多。唐朝诗人白居易便很喜欢过花朝节,其《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中称,“心期二月二”: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也有的地方以二月初十、二月十二、二月十五。如浙江有些地方,便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在这样的说法:“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自赏)
但最普遍的是二月十二,在南方、北方都流行,如北京、开封、苏州,过去都以二月十二为花朝。南宋诗人杨万里《诚斋诗话》便称:“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
清朝时二月十二花朝之日,老北京会有很多活动。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这一天:“幽人韵士,赋诗唱和。”此时的北京,“春早时赏牡丹,惟天坛南北廊、永定门内张园及房山僧舍最胜。除姚黄魏紫之外,有夭红、浅绿,金边各种,江南所无也。 ”
(玫瑰)
古人如何赏花?花之美在乎“色”,更在乎“香”,所谓的“国色天香”,缺一不可。
古人看重花香,与“香气养性”的观念有关。古人对香颇有讲究,分出“养口”、“养鼻”、“养目”等不同类别,花香属于“养鼻”类。《荀子·礼论篇》即称:“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之香至极品,则称为“天香”,与生俱来,美如天然。牡丹花香、梅香、桂香等花香,都曾被称作“天香”,如唐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写的是牡丹花香;唐诗人宋之问诗句:“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写的是桂花香。
瑞花与牡丹一样,也是古人眼里的吉祥花。
(牡丹)
瑞花特香,一盆在屋,满室生香。瑞花之香被称为“睡香”,宋陶穀《清异录·百花门》“睡香”条称:“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烈酷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但是古代文最推崇的花香是兰花之香,迷了中国人三千年!
明人张谦德《瓶花谱·品花》中,将花卉分成为九品,其中第一品有9种,兰花为一品之首,后面依次为牡丹、梅、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阳。这种9种花均以香气特别胜出,可见古人对兰花香的青睐。
(兰花)
兰花香在北宋时称为“香祖”,宋人陶谷《清异录·草木门》“香祖”条称:“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孔子在作《猗兰操》时认为,兰香“当为王者香”。先秦人还封之为“国香”,《左传·宣公三年》即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为什么古人这么推崇兰花香?其妙在于“兰香不可近闻”,香气如幽灵一样,飘浮不定,若有若无,故古人称之为“幽香”。
(看花看人)
(注,部分图源网络)
入口之谜:为何皇帝要跪着进入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地宫,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古代佛教寺庙内的地下宫殿。它因其神秘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设计而备受瞩目,引发了众多猜想和探究。地宫的入口狭小,需跪拜进入,众说纷纭,关于其用途和历史背景的猜测不断。有人认为地宫可能是皇帝的隐秘祭祀场所,有人猜测地宫可能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有关。法门寺地宫的神秘之处,引发了人们对其深入研究和解密的兴趣,探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4-13 12:07:250002专家修复故宫地板 才知道朱棣到底有多狠(帝王之心)
专家发现故宫的地板足足有着15层之多。这些年以来,明清两朝的电视剧是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的场景都是发生在故宫当中。对于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故宫应该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修建,而故宫可以说是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一直到现在还保存得相当完好。从这一点能够看得出来,当时明朝的几个皇帝在修建故宫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当的用了心思,不过还是要在静待进行修复。修复故宫我要新鲜事2023-11-20 19:45:040000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 仅重0.03克 被美国大幅报道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寿雁镇小山洞,是一个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遗址。1988年進入考古人员的视野,洞口距地面5米多,洞内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洞内出土大量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等,以及大量动物遗骸。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06:080000李学勤:《周易》与中国文化
本来参加这个会我想谈一个非常专业性的题目,因为今天是第一场报告,作为开场锣鼓,不能够唱太专业的戏文,我想就谈几个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题目都很大,恐怕与我要讲的实际内容有些不相称。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一下易学在中国文化领域中的地位;第二个问题,谈一下易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个问题,谈一下孔子对易学的最大贡献。围绕这三个问题谈一些感想性的说法,错误不妥之处,希望各位批评指正。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