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春分”是怎么来的?知道了就会看会风水
古人怎么理解“春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8年3月21日,是“春分”节气。

(3月21日,春分)
春分一般在阳历3月20日或21日。此时的太阳由北向南,刚好移动到黄经0度,也就是说,如果从赤道上看,此的太阳正好在头顶上,人影消失。“人间最美春分后”,接下来的时令,草长花开,莺歌燕舞,春光明媚,温暖宜人。
在最新一期(2018.03.22.)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我将具体说说“春分”的来历,有兴趣的北京网友可以翻一下这期的北京晚报。

(大样,未校版)
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没有立春那么热闹,但在气象学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秋分、冬至、夏至一起,构成4大节点,从春分起,太阳顺次到达黄经0度、90度、180度、270度。
对此天文现象,古人观察得很仔细。汉代佚书《孝经纬》称:“斗指卯,为春分。分者,半也,当(春季)九十日之半也,故谓之分。”
这就是“春分”的意思,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得更具体:“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春分是家事全面开始的标志)
上述涉及了古天文学概念,比较复杂,现代读者不容易搞清楚,这里简单说一下。大概唐朝时,出现了一套新的方位表达述系统,传统的八卦和十二地支、十天干表述法被打通、合并,从中选定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干、亥、壬、子、癸、丑、艮、寅共24 个字,表示不同的向位,形成一个较以前“四面八方”更为复杂、精确的“二十四山”时空系统。

(春分,半柄指向)
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圆形方位仪,可以简单而又直观地“看山”定位,这就是后世堪舆家常用的罗盘——看风水使用会有更复杂的系统,会在二十四山基础上,再等划出72份,称为“七十二龙”。如果你弄清了这个关系,就可以看风水了。
“二十四山”可推向位,当与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时候,又可断时序,依据北斗星“勺柄”的变化而来。斗柄被设想为指针,指向某字,就是某方向某位置,或某月某节气。

(海棠花为“春分花信”之一)
知道这个时空表达系统后,就容易理解“斗指卯,为春分”、“至卯而中分”这样的说法了:北斗星的“勺柄”指向“卯”时,就是春分节气,系农历仲春二月。
而将“卯”与“春分”对应当是刻意为之,与春分前后植物长生是贴合的。

(卯,发芽)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同样的,“秋分”在二十四山上相对应的是“酉”字,“酉,就也”,意思庄稼成熟,万物已入。
古时“卯”、“酉”二字字型字型相似,一开一关,所以在植物生长上,春分与秋分形成“出”与“入”的关系;对动物而言,则是“生”与“死”。

(春分后采茶,为明前茶,最好喝)
西汉儒家董仲舒对二十四节气见解独特,其《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阴日损而随阳,阳日益而槛,故为暖热。”
对于“春分”的得名,董仲舒认为,“至于中(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

(春分后梨花开)
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法应源于此,董仲舒所谓“正东”相当于“子”位,是冬至节气,“正西”则是“午”位,乃夏至节气,春分正好位于二者中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挖战壕,一战士竟然挖到了一件稀罕文物
螭纹铜匜背后的故事文/张珍、倪方六螭纹铜匜,现藏国家博物馆【名称】螭纹铜匜【年代】春秋【出土地】不确实【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价值】国家珍贵文物1949年夏季的某一天,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里迎来了两位珍贵的客人。他们是当时才来北京不久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和他的夫人戴冠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15:370000守望家园 薪火传承——北京考古之作用
清末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保护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今人应负的历史自觉,是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径,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支撑。北京历史文化深邃悠长、绵亘不绝。在这片沃地中,蕴藏着大量且珍贵的文物宝藏。它们当中的一部分,被考古人员拭去历史的尘埃、撩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博物馆中璀璨的珍宝。保护文物,为建设创造条件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18:330000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中国文物报记者徐秀丽李瑞(原标题: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文物系统引起强烈反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35:550000荐书:许宏:绿松石的“国玉时代”
#头条创作挑战赛#本文为许宏先生为《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这本书所作的序,很好地总结概括出自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时期,这段青铜器尚处于萌芽阶段,以绿松石为代表的玉石礼器为重的“国玉时代”,十分值得阅读学习。故,摘录于下,供各位学习。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01:560000一个考古纪录的消失:盗墓者将中国最早古尸拖出,两月后烂成骨架
中国东部年代最早古尸体的消失本文作者倪方六这几天一直在查阅考古资料,所以文章也没有时间及时更新。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是一具极可能是世界奇迹的尸体,被盗墓者毁坏的事情。这是近些年来中国考古界一件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情,考古圈一说起这事,无不惋惜,盗墓者真的该死!盗墓事件发生在2006年9月前后,被盗古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五福村附近,是一座战国晚期楚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38:5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