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什么时候使用军犬的?汉朝有“狗监”,唐朝设“狗坊”
“狗”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什么地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犬守平安日,梅开如意春。”
“金狗之年”就要到了!“狗者,犬也”,狗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11位,与十二地支中的“戌”配对,即俗称的“戌犬”。在历书上,2018年阴历是戊戌年,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狗年”。

(狗剪纸)
狗年有什么说法?本周四(2018.01.03.)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专门谈了“狗文化”,共有两个版,这里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先发其中一部分。
在所有动物中,狗对人类的忠诚度是最高的,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也最多。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称:“狗,家畜,以吠守。”

(警犬)

除看家护院、田猎放牧、陪老看幼外,早期人们还用狗来值守监狱,“狱”字造型便是两条狗在吠叫(言),十分形象,从这个字型也透露出当年使用警犬的方式。
由汉字文化史来推算,商周时已将狗用于警狱岗位,可见中国使用警犬的历史,应该有3000年。
至于让狗服役军中,协助行军打仗,即所谓“军犬”,或比警犬的时间更长。至今,仍有警犬、军犬,就是因为狗有人代替不了的作用。

(金文“狱”,俗称狗咬狗)
狗虽然没有“龙”的显赫,“虎”之威猛,但在古代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确实扮演着重要角度,甚至享受尊荣。如汉朝时内廷专设“狗监”,负责给皇家喂养猎犬,这养狗官就是后世贬损语“狗官”的源头。
与卓文君私奔的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是汉武帝刘彻的狗监杨得意举荐的,巧合的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就叫“犬子”。

(唐宫太监)
唐朝时还设有专门替皇家鹰犬的机构,俗称“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能给皇帝养狗也是一种荣耀,有的借此欺负人,这就是“狗仗人势”,老百姓很讨恶,贬称之为“五坊小儿”。
但在现代,与狗有关的说法似乎都是贬损的。笔者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增补本),所收集含“狗”词条计17条,仅有“狗獾”、“狗熊”是不带色彩的,其他诸如“狗吃屎”、“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15条都是贬义词,超过88%;如果把“狗熊”也理解为骂人话,那贬义词超过94%。

(训练狗咬人)
实际生活中更糟糕,涉狗的俗语几乎100%都不雅。为什么会这样?得罪了谁?风俗成因很多,但与狗太听话、生活中太不讲究有很大关系,一个奴仆能得到主人的尊重?更与狗动辄侵犯人类——爱咬人有关,狼性十足。
即使被杀了吃肉都低一等,有所谓“狗肉上不了筵席”一说。古时真是这样吗?其实在早期,狗之地位相当高,享受尊荣,连宗庙祭祀时都少不了狗。

(红烧狗肉)
有一种“羹献”,用的就是狗,而且要是肥狗,此即《说文解字》中所谓:“犬肥者以献之。”“献”字就是这么来的,献的本便是宗庙犬。
先秦周王家专设“犬人”一职。《周礼·秋官》中“犬人”条记载:“犬人掌犬牲……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犬人负责周王家与狗相关的一切“狗事务”,重点的是养好祭祀用狗。当时人员编制还不少,多达25名:“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六人。”

(甲骨文“献”)
不只如此,民间也视狗为祭祀祥物。据晋崔豹《古今注》,汉魏时有阴历十二月初八以黄狗祭祀灶神的习俗。
此俗源于东汉时有名的孝子阴子方,《后汉书·阴识传》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见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狗,因以祀之。”阴子方用家里的黄狗祭祀了灶神后,开始发财,成为巨富。
这事很快传开,大家纷纷学了起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便称:“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

(泥塑,民间祭灶风俗)
黄狗也因此成为狗中贵族,民间有“一黄二狗三花四白”之说。这个故事传开后,用狗祭灶成为风俗,至宋朝时仍兴,清朝皇家尚有这一风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祭灶”条称:“二十三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

(民间灶神年画)
兵马俑都是用真人烧制 看看裂开之后的结局(兵马俑裂开)
兵马俑只是按照真人模型制作。如果你仔细盘点一下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发现秦始皇是史无前例的,从来没有在他之后。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包括作为世界奇迹的长城,2000年不毛之地的秦之道,被誉为世界第一宫的阿方宫,巨大豪华的秦始皇陵墓。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秦始皇陵的故事。随着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人们感到震惊,并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兵马俑是否是真人烧制的。埋葬活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04:200000央视《新闻30分》披露,三峡工程考古中曾在重庆奉节寻找刘备墓
三峡蓄水前曾寻找“刘备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写作《三国大墓》一书前,曾多次调查刘备真身墓的问题。对于成都的惠陵,应该是刘备墓,但是不是真身墓就很难说了,因为刘备死在大热天,又是战事吃紧的时期,所以连已故考古学家郭沫若都怀疑之。在“三峡工程”上马时,刘备墓又被提了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54:290002“古剑”流失街头 专家借150万买下后 仰天大笑:给我5亿也不卖
剑,是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种,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兵器,剑的起源早,且流传很广,影响深远。随着历史的发展,剑从兵器逐渐演变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与舞蹈、杂技、书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剑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宝剑,而春秋战国时期则是我国铸剑的巅峰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上的名剑大都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中,只有极少数得以幸存。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0:21:410000贝里肯龙:非洲小型食草恐龙(长5米/距今2.15亿年前)
说到恐龙,大多数人想到都是那些大型食肉恐龙,比如恐龙之王霸王龙,水中霸主沧龙等。其实在恐龙世界,还有很多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恐龙,比如小编今天要介绍的贝里肯龙,它体长可达5米,是种小型蜥脚下目恐龙,生活在2.15亿年前的非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贝里肯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21:230000考古界最倔强的一颗鸡蛋:历经2000多年,是要成精么?
在考古工作之中,最容易保存的一些东西往往是人体的骸骨、青铜或者陶瓷器皿等等,但是,古代墓葬之中的那些用于陪葬的食物却在漫长的时间之中早就化为了一抔黄土,极少有能够保存到现代的。不过,在贵州的一座汉代古墓之中,考古专家却发现了来自汉代的一枚两千年前的鸡蛋,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保存到今天呢?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2:59:4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