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一般都会留胡子,为什么?知道原因后你老了也会留
过去农村人的留胡子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过去蓄胡须风俗。
俗话说“老爱胡须少爱发。”对于现代人来说,胡子并不受欢迎,蓄胡须不卫生,但在过去,人们很喜欢留胡须的,特别是老年人,长胡子成了一种标志。
这是为什么?原来并不是图好看,乃有特殊作用和意义——知道了,将来老了你也会留。

(白胡子老人)
原来,老人有胡须是人格和尊严的象征。
老人没有胡须,其受尊敬的程度将会打折——胡须就是家庭权威和社会地位,这是古代中国帝王都有胡子的原因。如果一个老人到了该留胡子的年龄还不留胡子,那道德评价也会降低。
比如一个老人有了孙子,却没有胡子,村邻会讥他“老来俏”,难听的直接骂他“骚老头”,有爱“扒灰”嫌疑。

(爷孙俩)
不只老人要留胡子,老人的胡须也是不能让他人随便摸的。在家里,只有小孙子抓胡须时不生气,这是“隔代亲”。如果换成别人那是触霉头,可不得了,这是挑战尊严,老人会生气的,严重的大动肝火。
一方面老必须留胡须,另一方面年纪轻的不允许留胡须。在去过的乡下,如果一个年轻人留胡须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这孩子没有教养,另一是家里没有长辈了。

(年轻人不留胡)
老人要留胡须,但留什么样的胡须可有讲究了。
胡须其实是两种毛,“胡”是嘴上唇长出的毛,颔下的毛则是“须”。过去老留什么样的胡须,就在于如何处理胡与须。那么,一般多大才能留胡须?民间有“一六留胡须”风俗,这里的"一"与"六",指41岁、46岁,51岁、56岁,61岁、66岁;也有的地方风俗是“年过半百留胡子”,即在50岁时选择留胡子。

(把胡子刮了)
为什么会是“一”、“六”?原来是为了吉利。因为嘴巴与两个鼻孔,都是“口”,构成倒的“品”字。如嘴、鼻之间再有一溜胡子,就成了“一品倒”,过去当官都是论品,从九品到一品,一品最大,“一品倒”不就是一品到吗?
一字胡的特点是中间不断,人中两侧相连,鲁迅当年留的就是一字胡,如果中间断了,就成了八字胡。

(鲁迅一字胡)

(鲁迅之子周令飞一字胡)
再说“六”。“六”谐音“禄”,胡子在嘴的周围,人生逢“六”留胡须,这就是“六留胡”风俗,寓意“有口禄”或“口上有禄”。这也是做大官吃俸禄的心愿。可见过去人选在年龄逢“一”或“六”那年留胡须,是有祈愿的。
多大时留胡须有讲究,定什么日子、选什么地方同样有说法。过去一般在立春节气那天,或是阴历二月初二。为什么只选这两天?立春象征“春到人间”,此时阳气上升,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在立春留须图的就是这种吉祥,寓意有吃有喝、日子越过越旺。

(明成祖朱棣的胡须才是真的”龙须“)
那选择阴历二月初二又是什么意思?老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也是取吉祥之意。这天留的胡须叫“龙须”、“龙胡子”,将生“龙威”,得“龙恩”。
如果这两个日子未能留上胡子,那就要在孙子满月或周岁生日时留胡须,凑成“双喜”。

(等剃头)
留胡须找什么名字的理发店,请什么名字的理发师,也有考虑,要找好听的吉利的,“长生”、“连喜”、“茂盛”、“茂龙”、“常贵”、“有余”、“春发”……这类名字最好。
“富”、“贵”、“发”、“才”、“喜”、“生”、“顺”这类字,过去农村家长给孩子起名字时为什么最常用,就是这原因,虽然很俗气,缺文雅,但讨喜啊,吉利啊,做什么都顺呢。

(农村理发铺)
因为讲究喜气,强调吉祥,所以过去老人留胡子时也有忌讳。与理发店的名字要吉祥正好相反,道喜时要回避常用的祝贺语,忌含“平”或“安”等字,如“一切安好”、“一生太平”、“平平安安”、“享福”之类,老留胡时就忌说。
因为胡子在嘴边,要动起来才好,不能“安”。如果“太平无事”就不动了,一个人嘴都不动了,那意味着什么,晦气!

(老剃头铺少的日历很显眼,剃头过去也要看日子的)
因为老人留子有这么讲究,所以过去老人决定留胡子,与老过生日一样重要,要举行仪式。子女要要当喜事来办的,须备酒席,邀请族长、兄长们欢聚。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其实是一种宣告——自己“做老爹了”。因为身份重了,老人会在这个时候,有意训教晚辈,显示长者风度。

(剃头光脸)
还有一事要注意,要给负责梳理修剪胡须的剃头匠准备一个红包。接到红包的剃头匠也会来事,要说些“喜话”助兴,逗老人高兴。
上述都是老风俗的,现在农村讲究的人越来越少了,好多老人不再留胡子,也讲究起卫生了——过去的留胡子风俗已成老皇历。
唐晓峰:美国文化地理学的奠基者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07:240000一人不进庙,二人不观井,古人为何宁睡墓地,也不夜宿野庙
相信朋友们都知道咱们中国人自从古时候开始就非常注重风水学,老祖宗们对于风水这块是丝毫不敢马虎,尤其是在殡葬这一点上大家都是非常认真严谨的。就单单从挑选墓地来看其中就有很大的学问,要选一块风水宝地那必须是需要请有经验的风水先生来看一下,所以基本上有墓葬的地方风水都不会太差。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56:420001荐书 | 朱泓老师给你推荐一本人类骨骼考古教科书
朱泓2020年12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李法军教授所著《生物人类学》(第二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和发行。全书100万字,800余幅图片,660页,共设32个专题。《生物人类学》(第二版)作者:李法军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定价:195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40:590006叶润清: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内在机制和演进路径的重要切口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国家文物局设立的“考古中国”系列课题之一——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是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重大问题的重要切口。01良渚古国文明是中华早期区域文明的典型代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14:2100002016年浙江老农盖房子挖出红棺材 专家:这是夫妻合葬双穴墓
2016年浙江台州,一位名叫杨计土的农民正在家中挖地基盖新房,谁知挖土机挖着挖着,就碰到了一块极其坚硬的东西,杨计土和儿子连忙上前一看,竟看到地下赫然有一口红漆木棺,明明是快进入夏天了,几人身后还是忍不住冒出了冷汗。我要新鲜事2023-08-11 19:54: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