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要及时报丧,报丧文告为何称为“讣告”?写法有讲究
古代报丧和讣闻的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文章,来说说白事中的报丧问题。
在传统丧事中,人死后要火速、及时把丧讯通知至亲好友,不得疏漏,更不得“匿丧不报”,否则,即是最大的违礼和失礼。
这就是报丧,有的俗称“传事禀”。

(亡人殓尸)
一般在倒头当天,最迟第二天早晨,就要派专人分头报丧。报丧人可是家中晚辈、亲邻或佣人,也可以雇请专人报丧。
如果死后不报丧,那丧家一定有事,有难言之隐。比如,在及时报丧可能产生不利时,丧家往往会考虑“匿丧不报”,或“延时报丧”。
这种现象,大人物去世时有发生,史上这方面的记载很多,秦始皇嬴政去世时便是“匿丧不报”。

(传统葬具棺材)
秦始皇死于前210年,当时他在进行生前第五次东巡。因为长途奔波劳顿,在返回途中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已病倒了,硬撑到沙丘平台行宫(今河北邢台广宗境内)还是嗯了气。主事的赵高、李斯、胡亥等商议后,决定“匿丧不报”,等遗体运到都城咸阳后再说。
秦始皇的死讯当时封锁很严,仅有几个人知道,随侍人员每天正常奉食,活动如常。由于时值暑天高温,担心尸体散发出腐臭气味,为遮人耳目,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让臭鱼味来掩盖住尸臭,迷惑外人。

(帝王驾崩)
为什么要这样?除了赵高、胡亥他们有个人目的之外,主要是考虑到国家政权的稳定,确保新皇帝继位的顺利。如果马上公布皇帝的死讯,势必影响政局,国家很可能动乱。
这种因为考虑利害而“匿丧不报”,后来成为不少大人物、大家庭成员去世后的选择,等一切安排好,理顺以后才报告死讯,这样万一出现意外,也方便应对,否则容易出乱子,发生不测。

(1976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毛逝世的讣告)
报丧有“口报”或“行书”两种方式。一般老百姓家遇丧事,大都是口头报丧。如果是官宦之家、王公大臣、绅商富户,则多使用报丧文告,即所谓行书,让报丧人手执素帖,书面报丧。
报丧文告,即“讣闻”,又称“讣告”。古时又称“讣”,为什么?据徐珂《清稗类钞》“丧祭类”:“讣文,一作‘讣闻’,古本作‘赴’,以丧告人也。详具死者之姓号,履历及生卒年、月、日、时,卜葬或浮厝之地,及出殡日期,凡宗族、戚友、同乡、同官、同事、同学,必偏致之。”

(传统讣闻写法实例)
讣闻有固定格式和文辞,仅书亡人生前官衔、品级,不具亡人履历和生平事迹。一般这样写的——
不孝某某,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皇清诰授×大夫,×官×府君讳××痛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距生于×年×月×日×时,享年××有×。不孝××(孝子名)随侍在侧,即日亲视含殓,遵礼成服。
(写上丧礼日程)
哀此讣
(下边依次开列孝属子孙名次)
孤子××泣血稽颡
齐衰期服孙××泣稽首
功服曾孙××泣顿首
大功服侄孙××拭泪顿首
功服侄孙××拭泪顿首
缌服侄孙××拭泪顿首

这里要注意,“孤子”是母亲健在情况下孝子的自称,如果母亲已故,则称“孤哀子”。如果母亲健在,也可写成“奉慈命称孤哀子”;有继母在堂,则称“奉继慈命称孤哀子”。
如果长子已故,讣闻则应由亡人长孙替父行孝守制,“孤子”改称“承重孙”,名列子孙名次首位。亡人子孙中如果有已故者,名字也可以列入子孙名单,但要加黑框或以阴文。

(孝子张贴祭母文)
上述是父丧讣闻,如果母丧,亡人称谓换成“××太夫人”。
报丧文告内容形式随亡人与被通知人的关系不同而有不同,一般写在白纸上。简化写法可这样写——
敬禀者,刻因××(孝子名)先生令尊(或令堂)××公老大人,享年××有×,于本月×日×时寿终正寝(或×氏孺人寿终内寝)。谨择于×月×日开吊\发引。
谨呈
×先生(被通知人)老大人台右
治丧人×××等启
×月×日
要注意的是,行文中亡人及被通知人姓名均要另起一行,高出两格,以示尊重。

(农村下葬)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子丧,父亲给儿子发讣闻。一般是这样写的:“ 寒门不幸,蹇及某男××,殇于×年×月×日× 时疾终,年×× ,×日大殓,×日接三,×日发引” ,落款“反服生拭泪拜”。
还有一种,丈夫给妻子出讣闻,文词和父亲给儿子出讣闻差不多,只是将“殇于”改为“悼于”。出现父亲给儿子、儿媳出讣闻,丈夫给妻子出讣闻这种情况,多半是亡人无后。

(农村白事)
过去,一般老百姓家,限于经济条件,无力大办丧事,多用两寸宽的白纸条子,贴在外门前,上书:“×(姓)宅丧事 恕报不周,谨择于×月×日接三,×月×日辰刻发引”。北京俗称此为“报丧条子”,不用整纸,张贴的位置有讲究,亡男贴门左,亡女贴门右。
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在大门前张贴报丧文告。大标题是“×宅丧事,恕报不周”,正文都一样,但为了面子,文中多会写上“惟因老太爷临终治命,为体谅时艰,所有丧仪,理当从俭“一类字样,以掩饰简办丧事的窘况。
上述是旧时讣告写法和讲究,现代都比较简单了,这从报刊上都能看到。

(现代讣告实例)
(注,部分图源网络)
菜地挖出一颗“玉白菜”,文物贩子出80万收购,老农:无偿上交了
翡翠,也称为翡翠玉、翠玉,是玉的一种,被称作“东方瑰宝”,翡翠传入我国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而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翡翠称为了王公贵族追捧的器物。有人说,翡翠,白色为翡,绿色为翠,要是把一块绿白相间的玉石,雕琢成一颗小白菜,那还真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这样的创意在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而这样的玉白菜就保存在台北博物院中,要了解“翠玉白菜”的故事,就不得不说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慈禧太后。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52:250000天门石家河城址:青铜技术与文化中心(中国冶金起源系列之六)
【编者按】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何方何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涉及到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命题。郭静云教授团队近期刊发《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著,全文分上下篇,分别刊发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和2019年3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49:290000云南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1.94亿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以省命名的恐龙不少,比如前面介绍的山西龙、黑龙江龙等,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它就是云南龙,一种出土于中国云南省的大型食草恐龙。云南龙基本资料体型:云南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7米,与沙漠龙、锦州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75位,生活在距今2.08亿年-1.94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3:22:280000这石头被估价10亿,售价5.2亿却无人买,专家:买至少涨10倍
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0:33: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