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收殓后停尸铺垫及杂物都要扫净烧掉,为何枕头千万不能烧
办丧事布置灵堂的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段时间,我是红事白事一起研究,所以“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文章,不时会出现写了喜事写丧事的现象。
其实,红事白事都是大事,一个是新的人生开始,一个是整个人生的结束,在传统文化中,白事比红事更重要的,因为白事意味着一个人盖棺定论,办得好坏还反映了生人对亡人的态度。

(丧事)
上一篇白事文章,写了收殓的风俗(详内《 丧事入殓封棺只用4根钉,为什么一定要买5根?》一文,这篇文章就来写收殓后的事情。

(收殓封棺)
先要交代一下,就是收殓时,在揭开亡人的“蒙脸纸”时,如果发现睁着眼,即所谓“死不冥目”,说明亡人有怨气,不甘心。这时孝子要赶紧烧纸磕头,让亡人放心走吧,边祷告边用手把眼摸闭。有的地方,会让主持收殓者把眼摸闭上。
如果发现亡人张着嘴,则更不好,孝子要用糖把嘴填堵起来,这就是老话说的“甜口”,如果不将嘴堵起来,让亡人张嘴入土,则对孙子不利,老话说会“吃孙子”,后代人丁不旺。

(停尸)
入殓后的棺材叫灵柩,要头向外放在正对大门的地方。然后将“打狗饼”、“打狗棒”、取下的“蒙脸纸”和原停尸的铺垫物等,通通打扫干净,收拾一起处理,一点不能遗漏,这一环节叫“扫灵”。
打扫起的杂物要送到宅后的僻静处烧掉,这叫“烧灵”。烧灵不可免的,因为烧灵即烧晦气,晦气烧了,不好全部扫除了,寓意从此全家平安无事。

(焚烧遗物)
但在烧灵时要注意,亡人的东西独一样不能烧,就是停尸时亡人头下的枕头千万不能烧。一般放到自家宅后树丫上,象征亡魂高枕无忧,在高处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平安富贵,兴旺发达。
收殓以后,就要真正办事了,着手下葬前准备。

(灵堂内孝子谢客)
要布置停放灵柩的灵堂,接受亲友人吊唁。灵堂的布置是有讲究的,过去门上要挂竹帘或芦柴帘,这叫“挂帘奔丧”。为什么要挂竹帘竹帘或芦柴帘?因为竹子和芦柴都有“节”,赞誉亡人有“节气”,象征亡人一生清廉。
这可是“盖棺论定”,是对亡人的最好礼赞。现在这风俗好像少了,可能与竹、柴不太好找有关,挂的不一定是竹帘了。

(农村收殓入棺)
有了灵堂,也方便孝子及女眷们在内守灵。凡有奔丧人到,过去门外要敲报丧鼓,通知孝子做好准备。如果是亲生子女和娘家亲人,可以直入灵堂,近灵泣哀。其他关系,则只能在帘外磕头致哀,孝子在帘内手扶哭丧棒谢客。
守灵期间,孝子见了来吊的长辈均要磕头。这里又有两层意思,一层向前来的长辈表达谢意,谢谢关心;另一层则表示自己不孝,死了亲人(父母),特向长辈自责请罪。

(灵堂内孝子跪谢)
灵柩停在灵堂中,不准有丝毫动弹。但在出殡日的子时(半夜),孝子要烧纸磕头,祷告亡人,告诉亡人天亮后将离家去新宅居住,然后把灵柩挪动一下,叫“移棺”,又叫“动棺”、“挪棺”。
“移棺”是一种象征,寓意是让亡人有个准备,天亮后灵柩要择吉时送往墓地下葬。

(丧家)
一县长盗墓事件:虽不专业却盗得一把古剑,怕人发觉毁物灭迹
原题:县长盗墓——从辽圣宗陵内盗得一把古剑作者倪方六事件主角:县长某生平简历:生卒不详,民国初年曾任热河省林西县(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县长。盗墓事迹:1923年(民国十二年),盗挖11世纪下葬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永庆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04:450000明朝官场实行低薪制度,有的养不起一家老小,那官员靠什么生活?
明清时工薪阶层的补贴性收入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连写了三篇古代工薪阶层的工资外补贴性收入(见《唐朝中后期官员增加太多,70年间翻了16倍,补贴收入从哪来?》诸文)现场。到了明清,前几个朝代官场福利打折了。从史料来看,在历代的俸禄制度中,明清时标准最低——中国公务员进入了“低薪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45:540000一元朝贵族墓设计成“复式户型”反盗阴宅,墓下有墓,含阴阳玄机
考古中发现的一座特别“墓下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史天泽是元朝开国丞相,也是元朝官场上官做得最大的汉人。1993年,其家族墓地被发现,次年先后考古发掘了其中的8座墓。前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介绍了其中四号墓(M4)的罕见葬法。这篇再来说说发现的反盗墓设计——特别的七号墓(考古编号M7)。七号墓是石室墓,墓全长16.76米,基底距地表深6.50米,带墓道,位于家族墓地西南角。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44:5100001988年,山东农民挖沙挖出3000斤巨剑,专家:古时可离不开它
1988年春,山东兖州的泗河大桥下,附近的农民趁着枯水期,三三两两的在河床内挖着河沙,准备拉回去修猪圈。这是,一位大爷那里却出现了意外:他一铲子下去,力用的不小,铲子却没下去。大爷起初以为遇上了石头,往旁边让了让继续,可是已经让开了几步路的距离,铲子还是下不去,于是他招呼儿子:“过来,这下面好像有东西。”爷儿俩打算把东西挖出来看看,于是连刨带扫,将上面的沙子扒拉开,露出了泥沙下的金属。我要新鲜事2023-08-01 17:56:360000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
8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沙区人民政府支持的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主持。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03: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