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孝子要手棒“哭丧棒”,这根棒有何作用?老话讲究多
丧礼中哭丧棒的作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作为孝子,在老人的丧礼中要做三件事情,一是“披麻戴孝”,二是“掼老盆”,三是“捧哭丧棒”。前两件事在我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经说过,这一篇就来说说“哭丧棒”的讲究。

(手持哭丧棒的孝子)
哭丧棒是传统丧礼上的重要道具,在守灵、领丧、引柩、烧纸、磕头乃至谢宾时,都要用到。亡人的男性后代手中都要有一根棒,这根棒又叫“丧杖”、“泣杖”、“哀杖”、“磕丧棒”。
丧事中孝子为什么要手中持棒?原本有实际作用,供孝子拄持使用,因为在孝子往往因哀痛过深不能自持,须靠手杖支持,于是出现了专门的丧事用杖,此即“哀杖”的前身。明人程登吉幼学琼林《幼学琼林·疾病死丧》即称:“孝子之杖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后来,就只有象征意义了。

(孝子手拐哭丧棒,与古代的哀杖很相似)
对哀杖的材料,在古代有讲究,“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就是说,丧父用有节的竹子来制作哀杖,丧母则用桐木。现在不太讲究这个了。
在中原地区,一般用在柳树木来做,这树栽植最广泛。没有柳的地方可就此取材,如在福州,一般用榕树木。但不论用什么木材,都要新鲜的,从树上现取,不能用枯木。这可能与生气有关。其长度过去是4尺4寸,意思是“世世相传”。但变化为哭丧棒后,就变短了。

(孝子手拐哭丧棒)
哭丧棒,因为辈分不同,材料也不一样。孝子捧的,是鲜柳树棍,俗叫“柳青棍”,注意这根棍是不能剥皮的。为什么用柳木,很可能柳树易活与人口繁殖寓意有关。另有“柳”谐音“留”,意思是挽留亲人,但在民俗学上没有找到根据。
在制作哭丧棒时,一定要烤一下,一般放在老盆上,焚烧纸钱烧烤。这是为了防止插到坟前地下时生根,如果成活的话对后代不好,老话说,树根会长棺内遗体上,长到身体什么位置,则后人什么地方患病,所以人们忌讳哭丧棒成活。

(哭丧棒成了大树)
侄辈和孙辈及以下后代,也用棒,但不是实木的,而是用七根或十七根芦柴捆成小棒,苏北那边叫“芦柴把子”,上面糊上白纸,剪成条穗。曾孙和玄孙要在芦柴把上做出标记,与做孝帽一样,曾孙糊红纸,玄孙糊绿纸。
但有的地方全部用芦柴把子,孝子的芦柴把上裹满白纸,剪成条穗;侄儿和孙子的则用白纸裹半截,不带条穗;曾孙和玄孙的裹红绿纸。

(棒上都糊了白纸)
这里要注意,若亡人的儿子已死,孙子在领丧过程中要“一身二任”,既以孙子辈承孝,又要代“亡父”承孝,形式上既戴“一把抓”孝帽,又顶“孝搭头”,手中既捧芦柴把,又捧代表父亲的柳青棍,腰间还要勒孝绦,俗称“承仲孙”。承仲孙在领丧中,按“亡父”的位置,与叔辈排列在一起。
哭丧棒在丧礼有标志性作用,除了表示孝子悲痛不能自持的寓意外,有人棒哭丧棒,说明后继有人。

(孝子手持哭丧棒,行跪拜礼)
而在白事正吊(下葬前一天)时,丧家会招待前来吊丧的的亲朋乡邻,在正式开席前,孝子要捧着棒出来,举过头顶,在主事的引领下出来谢客。主事会高喊“谢客”,声音很大,尾音拖得老长,一口气喊到底。
过去都有吹奏班子,吹鼓手会吹奏起长筒喇叭,与主事“赛声”,看谁能持久。如果吹奏者换气了,就输给主持了,这事情如果传出去的话,那这乐队就水平就太差了,以后地方办丧礼就要考虑是否请这个乐队班子。这时真是“争口气”,吹喇叭的憋红脸也要赛过主事的“谢客”声。

(赛声吹鼓手)
每当孝子捧场哭丧棒出来的,所有坐着都会站起来,正在进食的要立即停下筷子。谢完客后,孝子回到棺房,将哭丧棒放在棺材前。如果下面宴席翻桌,孝子还要棒着棒出去谢客。
到下葬起灵时,就需要孝子掼老盆了。掼老盆时,将哭丧棒横在老盆上,猛地将盆摔碎。杠夫起杠,抬棺往墓地下葬。
在下葬过程中,孝子孝孙一直棒着哭丧棒,跪在地上,看着棺下正穴。棺入正穴后,孝子要上前动第一铲土,撒到棺上,下面的才由请来的杠夫帮助埋土。

(下葬礼)
在坟头做好,下葬礼毕后,要把哭丧棒插在坟前。在过去未计划生育时代,如果有兄弟几个就要讲究摆插的次序。如果是兄弟俩,老大的放在上首,如果是兄弟三,老大的放中间。从坟前插棒,外人就可以知道墓主是几个儿子几个孙子。
摆插的时候要注意,每根一定要摆插的一样高,否则矮下去那房会不高兴的。老话说,谁的棒露头谁家发达,所以负责插棒的一定不能偏心,否则容易引起兄弟不和。
因为有这个老话,有人会暗使某房(某儿子)的哭丧棒高出一点,这也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但现独生子女子,已没有在意这个了。
还有,切忌不能倒插。

(下葬)
(注,部分图源网络)
2020年游学:探访苏州春秋木渎古城
咋眼见2020年就要过去了,翻看今年出去转悠拍的照片和事情还有很多没有总结,所以赶紧拾起来。今年11月份下旬到了江浙沪跑了一圈,在上海参加了个会议还看了一个展览,看到了跨湖桥:我国最早的独木舟与海外移民和越风悠悠:越王勾践时代的特产——原始瓷与印纹硬陶。之后,我便连夜跑到了苏州,而去苏州的目的地便是传说吴越争霸时期的吴大城,现在我们称为木渎古城。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4:310000西汉丞相陈平娶守寡五次的女人做老婆,刘邦当皇帝后出了一个禁令
汉代的婚礼规定本文作者倪方六春秋天是传统的结婚高峰期。五一又要了,又是小长假,选择在此时结婚的人估计不会少。结婚本来是人生一件大事,是十分开心的事情,但当事往往觉得“十分累人”。同样的,喝喜酒的人也会有这种体验,婚礼的排场越来越讲究,互相攀比,以致于让不少男女“恐婚”。那么,婚礼大操大办是从什么开始开始的?由来已久。(现代古式婚礼)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5:270000“城市更新行动”要与20世纪遗产保护并肩前行
作者:金磊城市与建筑百年变局构成社会时代发展的载体与样态,这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通过的《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所言“城市遗产因此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经济资产,其特征是连接出现的文化和现有文化所创造的价值,在历史的层层积淀以及传统和经验的积累中,体现其多样性。”0000新发现 | 南京栖霞上梅墓村东晋蔡氏家族墓地的发掘收获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47:450000栾丰实:太昊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
太昊和少昊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代表着上古时代两个显赫的部族或部族集团。根据文献记载,他们居住在东方,属于夷人集团系统。关于太昊和少昊的时代、地望、社会发展阶段及相互关系等,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梳理关于太昊和少昊的文献记载入手,结合传说地望内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进而对太昊和少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一、关于太昊和少昊的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5: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