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龙:巨型沙漠蜥脚类恐龙(于新疆戈壁中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48:590阅
美丽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长期生活于侏罗纪中期的戈壁沙漠,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地区发现的,体长可达17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尾巴和脖子非常长,脊椎处带有隆起的超高神经棘。
美丽龙的外形特征
美丽龙又叫做克拉美丽龙,具有非常典型的蜥脚亚目恐龙的特征,它们基本都是长颈长尾,并且四足粗壮,脑袋变小,牙齿呈现匙状,很适合啃食植物。其外美丽龙的颈椎处神经棘分叉明显,所以会背脊处会隆起很高。
美丽龙的体型
蜥脚类恐龙的体长普遍较长,美丽龙虽然不是其中最大的,但体长也可达17米,比现代长颈鹿的脖子还要长上4倍,在770多种恐龙中排名78位,属于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之一,和大山铺龙、诸城龙等恐龙的体型极为相似,算是超巨型恐龙的一种,毕竟蜥脚类恐龙中最小的恐龙品种也比其他动物要大上不少。
美丽龙的化石发现
美丽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新疆的沙漠地带发现的,据说这批化石当时就埋藏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石树沟组,根据它所在的地层可以判断它是1.7亿年前被埋藏于此的,并且体型和巧龙极为相似。就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专家赵喜进为其取名为“戈壁克拉美丽龙”,之后简称为了“美丽龙”。
蜥脚类恐龙的特征
蜥脚类恐龙都是吃素的大家伙,普遍拥有着非常修长的尾巴和脖子,即便是其中的侏儒品种,它们的体长也很少低于10米,最大的甚至能够达到40米,而这样能够帮助它们更好的扩大摄食范围,而修长的类似鞭子的尾巴则可以驱赶一些小动物,必要的时候还能用来震慑食肉恐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焦天龙:人群移动与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以南岛语族的扩散为例
2020年9月20日晚,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23期)学术讲座“人群移动与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以南岛语族的扩散为例”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美国丹佛美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山东大学客座教授焦天龙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芬教授主持会议。一、“人群移动”概念的理论探索历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18:510001祁晓庆:敦煌壁画中的民族交流史
唐末五代,以张议潮、曹议金为代表的两个家族政权,世代守护河西走廊的瓜、沙地区,保证了当地近200年(848—1036)的和平局面。公元914年,曹议金接替张氏家族最后一任统治者张承奉所建立的“西汉金山国”,建立起曹氏归义军政权。敦煌石窟和藏经洞文书中都留下了曹氏家族的身影,并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民族交流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20:210000巨型蜥脚类:简棘龙 体长最大达20米(缺乏颅骨化石)
简棘龙是一种蜥脚下目类的恐龙,诞生于1亿5500万-1亿520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属于巨型的植食性恐龙之一,它的体长可达14.8米,最大的甚至能够超过20米,第一批化石发掘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只缺乏颅骨。简棘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29:420001孙庆伟:牢记学科使命,重建夏代信
本书是在“历史语境下”探索夏文化的一次尝试,在此可以对一些关键性认识和结论做一总结。第一章是对夏代社会和若干史事的考察,我们所获的认识有:(1)大禹治水包含了传说和神话的内容,但其核心是历史事实;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不是技术的改进,而是以“德”政为基础构建了治水所需的社会组织机制;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获“赐姓”,成为姒姓部族的首领,同时被确定为禅让体系中的法定继承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1:11:380001我所知道的妇好墓发掘始末
写了这么多遗址,突然发现了一个bug,居然没写过殷墟,要知道殷墟可是当年20世纪百大考古发现的头把交椅,如今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即使不是第一,也绝对是名列前茅。殷墟的发掘是中国人自己依靠自己官方出资独立发掘的第一个遗址,它的发掘也决定了中国考古学重史学的倾向。在殷墟众多重大发现中,妇好墓绝对是最值得一说的,妇好墓的发现使得甲骨文与考古有了契合点,从此殷墟的分期,年代以及商王世系就有了脉络。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0: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