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种水果被印度人称为“中国王子”,为什么有这个说法?
梨,被印度人称为中国王子的水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丝绸之路”,对不少读者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概念,参加2017“一带一路,昂扬在途”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后发现,这可是一条实实在在的东西融合、中外互惠的“双赢之路”。仅就水果而言,在给中国带来葡萄、石榴等“洋果品”同时,也把梨、枣、桃、李、杏、栗、柿、梅等“中国果品”传了出去。

(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这里先说眼下集中上市的——梨。
梨为中国的原产水果之一,古人称之为“果宗”,中国因此有“梨果之乡”的美誉,是国际公认的栽种梨树最早的国家。中国最早的词典《雅尔·释木》中称:“梨,山樆”,东晋郭璞注称:“即今梨树”。“梨”与“樆”同音,都念作lí,但是品质有区别。宋儒学家邢昺疏称“其在山曰‘樆’,人植之曰‘梨’。”
古人还称梨为“檖”,《诗经·秦风》中的《晨风》诗称:“山有苞棣,隰有树檖。”三国吴学者陆玑疏称:“檖,一名赤罗,一名山梨,今人谓之杨檖,实如梨,但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今人亦种之,极有脆美者,亦如梨之美者。”

梨是中国先秦人喜欢消费的主要水果之一,《庄子·外篇·天运》中老子有这样的说法:“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大概意思是,柤、梨、橘、柚这种四种果品,虽然味道不一样,但吃起来都很可口,可见先秦人对各种水果已有很深的认识。
中国古人很喜欢吃梨子,宋徽宗宣和六年状元冯时行《卢秀才家食梨》诗写的就是吃梨感受:“屡款卢仙贡玉堂,谷梨霜饱每分香。冰圆咀液凉疏齿,金醴吞甘浣热肠。”
秦汉时,家有梨树就是财富,当时已有很多优质梨。据晋郭义恭《广志》:“洛阳北邙张公夏梨,海内唯有一树;常山真定梨、山阳钜野梨、梁国睢阳梨、齐郡临淄梨;广都梨,又云钜鹿豪梨,重六斤,数人分食之;上党楟梨,小而加甘;新丰箭谷梨;关以西弘农、京兆、右扶风界诸谷中梨多供御;阳城秋梨、夏梨。”

(梨园)
汉辛氏《三秦记》中记载,御园里长一种“含消梨”很大,乃奇品:“大梨如五胜(升),落地则破。取其梨,先以布囊承之。”
《三辅黄记》引《云阳宫记》,当年西汉皇家上林苑便植有很多梨树:“云阳车箱坂下有梨园一顷,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而汉武帝当年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其中就有很多名梨树。
《西京杂记》记载,优质梨有10种,分别是紫梨、青梨、芳梨、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瀚海梨、东王梨、紫条梨。其中的“瀚海梨”,“出瀚海北,柰(耐)寒不枯”。“翰海”,即指今新疆塔里木盆地,这说是新疆梨的栽培历史也很长。

(新疆出土1000多年前梨——已脱水成干)
这么优质梨饱了中国古人口福,而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古人确很喜欢吃梨。
1972年从湖南长沙马土堆西汉贵族墓中,便出土了2000多年前的梨,这些梨子放在一方形的竹笥中,竹简上还有梨的记载——一种文字说明。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中,更曾多次出土过梨。从唐朝西州时期(公元640元设西州)干梨,形状很完整事,很像现在的香梨,淡黄色的梨皮,只是干缩起皱。竹简上发现“廿六食又廿六文买梨”字样,可见当时存在买梨消费现象。
明朝时,北方栽植梨树已非常普遍。明王象晋《群芳谱》称,“梨,北地处处有之”。

(北京名梨——红梨)
以北京为例,栽植有很多“名梨”。据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时品”条:“(北京)梨种亦多,有秋梨、雪梨、波梨、密梨、棠梨、罐梨、红绡梨;外来则有常山贡梨、大名梨、肉绵梨、瀛梨、洺梨。其能消渴解酲者,又莫如西苑之截梨,北山之酸梨也。”
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中国特有的梨“走出”了国门,欧洲产梨子现俗称“洋梨”,或“西洋梨”。具体传播路径是,从古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传入印度。梨树一经植入异乡,就受到印度人的欢迎,硕大香甜的梨子让印度人感到惊喜,非常欢迎。

(印度梨树)
据唐玄奘口述《大唐西域记》:“土无梨桃质子所植……梨曰‘至那罗阇弗呾逻’,故此国人深敬东土。”“至那罗阇弗呾逻”什么意思?在唐朝人嘴就是“汉王子”,在今来说则是“中国王子”。
从《大唐西域记》所记来看,唐朝时,新疆境内已盛产梨子。当年的阿耆尼国(今焉耆)、屈支国(今库车)都产梨子。在吐鲁番阿斯塔那10号考古出土的梨干,其外形与所谓“西洋梨”颇为相似。“西洋梨”与新疆梨的香梨很相似。
有专家认为,“西洋梨”可能就是从新疆传出去的,或是中国梨在异乡的变异品种。1950年从新疆发现一种特有的“二转子”梨,经鉴定是中国梨与西洋梨自然杂交的品种,被命名为“新疆梨”。

(新疆香梨)
曾国藩的坟墓被盗 考古队下令封闭(曾国藩墓)
曾国藩的墓穴被盗墓贼破坏,考古队才会下令封闭。在历史上除了一些帝王的墓之外,还有很多朝代大臣的古墓也是比较豪华的,比如说在清朝时期著名的大臣曾国藩的墓葬就遭遇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或许很多人也都知道,曾国藩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虽然说晚清的政权非常的腐败,但是曾国藩绝对算是一个很好的大臣,而曾国藩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选择了墓葬。曾国藩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2:09:190000南京父女合葬墓,被称为“枉为人父”的药丸,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1965年1月,江苏南京一处郊区内发现的一座父女合葬墓。墓中女儿身旁摆放着900粒朱红色药丸,这些药丸化验后发现药力极为强大,可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秘方。墓穴内还发现了大量文物,如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石器等。专家们认为这座墓葬可能有2000多年史,墓葬的开挖方式也很特殊,墓葬完好无损,里面共有138件文物,大多数已经损毁严重。关于这对父女的身份和这些药丸的用途,还存在许多猜测和谜团。我要新鲜事2023-04-11 21:52:120000新中国第一个发掘帝王陵并非北京明定陵,因盗墓贼先挖才考古
原题:南唐二陵被盗事件——新中国第一次发掘帝王陵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本身是一件坏事,但有时这件坏事能变成好事。著名古籍《汲冢书》就因西晋初年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盗墓而意外发现。江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也是这样,因为盗墓而破解了南唐二陵的千年葬地之谜。南唐二陵是指,南唐始主李昪[biàn]的钦陵、中主李璟[jǐng]的顺陵,陵址在风水宝地——南京南效的祖堂山。图:钦陵图:顺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4:390000早读·日课||No.6
论语(钱穆新解)学而篇第一(一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为贵:礼主敬,若在人群间加以种种分别。实则礼贵和,乃在人群间与以种种调融。斯为美:斯指礼,亦指和。先王之道,以礼为美。和在礼中,亦即以和为美。小大由之:事无大小,皆由礼,亦即皆由和。有所不行:此四字连下读,谓亦有不能行处,如下所云。0000农民在地里挖出来的盒子 居然是武则天遗留(民间宝物)
农民意外发现的文物是武则天留下的舍利子。上个世纪60年代被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的农民在地里劳作的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制作精美的小盒子,文物被发现的时候装在一个石头匣子里头,打开石匣里面有一个铜质的方形盒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盖子的正中还镶嵌着一朵莲花。盒子被一把小锁牢牢锁住,但神奇的是小锁的链子上居然拴着开锁的钥匙。舍利子我要新鲜事2024-01-02 19:50:18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