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唐伯虎给一青楼女题匾额,上书“風月无边”,好友祝枝山看到后让赶紧取下来,出啥事了
“到此一游”考
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信手涂鸦的“到此一游”现象不时出现。

(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上留下的“到此一游”)
有人认为,最早的“到此一游”4个字出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在灵霄宫的柱子上写下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书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有细节描写——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孙悟家,影视形象)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孙悟空在柱子上写下“到此一游”后,又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尿。俗话说,孙猴子再善变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原来“到此一游”竟然写在佛祖右手中,尿全撒在如来佛的掌上,五根肉红柱子则是如来佛的五个手指,弄得孙猴子怪不好意思的。

(如来佛)
孙悟空信手“到此一游”,还随地小便,这是现代最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其实,在古代这种“到此现象”很多,而且相当有历史,《西游记》写的肯定不是“最早”。
据《晋书·卫恒传》记载,汉灵帝时,字写得最漂亮的书法家师宜官,就喜欢在墙上写字。

(文物上的“到时一游”)
从史料和古人笔记所记来看,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最喜欢涂鸦,雅称“题壁”。但是古人比现代人有文化,很少会写上“张三到此一游”这种字样,有的人甚至只题壁,不留名。
但古代也不乏好卖弄文采的俗人,甚至拐弯抹角骂人,以示有水平。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不少汉魏名人涂鸦的故事,其中吕安题“鳳”说的就是用题字戏弄人。吕安与名流嵇康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去嵇家拜访,嵇康刚好不在,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迎接。

(曹全碑“凤”)
吕安没进去,在门上写了个“鳳”字,便回去了。嵇喜很高兴,“鳳”乃“凤”的繁体字,但吕安的本意是不敬,“鳳”字拆开,乃“凡鸟”二字。
《世说新语·捷悟》中,还记载有在曹娥碑上涂鸦的故事,涂鸦文字连曹操一时也未理解。曹娥为东汉孝女,死后人们为她立碑,故称“曹娥碑”。有人在碑背题了“黄绢幼妇,外孙虀臼”8个字,曹操与杨脩经过时,便问杨脩懂不懂。

(曹娥碑)
杨脩一看,原来这是“绝妙好辞”的意思:“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如此卖弄,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如“虫二”,也是这类涂鸦之作,据说系当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苏州太湖边上东山时信手所书。当时随行不解,后方知是“風(风)月无边”之意。此外,在杭州西湖、山东泰山等景区都有“虫二”涂鸦,均传是清代遗迹。

(书法“風月无边”)
其实,明代已有“虫二”题书的说法。
清褚人获《坚瓠集》“无边风月”条引《葵轩琐记》,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给妓女湘英家题了一块“風月无边”匾额,唐伯虎好友祝枝山看到后,让湘英赶紧取下来,说这是骂人呢,咋了?“此嘲汝辈为虫二也。”

(青楼女,现代影视再现)

(唐伯虎画像)
「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元谋人
▲元谋人遗址位置图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元谋人牙齿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元谋人胫骨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2:52:040000真邪门,盗墓者想挖都挖不到,藏宝地宫竟让精神病人一脚跺了出来
跺出来的国宝本文作者:吴艳倪方六【名称】鎏金喇嘛塔【年代】明代【类别】金器【出土地】1956年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出土文物一般怎么来?考古者从地下挖出来,或盗墓者盗出来的,或警方破获文来的,也有专家从旧货市场上淘回来,捡漏了,等等。而上图这件神秘的国宝级文物鎏金喇嘛塔,却是一脚跺出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6:300000中国考古百年 | 考古的历史情怀——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感想
作者:昝金国进入2021年,考古学在中国诞生整整100年了。考古,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而言,起步并不早,说是舶来品,或应不为过。但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后,厚重的文化滋养,再加一代代诸如李济、董作宾、裴文中、梁思永、吴金鼎、苏秉琦、夏鼐等考古人的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使其在当下根深蒂固、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铸就了中国风格,进而彰显中国气派。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