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唐伯虎给一青楼女题匾额,上书“風月无边”,好友祝枝山看到后让赶紧取下来,出啥事了
“到此一游”考
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信手涂鸦的“到此一游”现象不时出现。

(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上留下的“到此一游”)
有人认为,最早的“到此一游”4个字出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在灵霄宫的柱子上写下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书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有细节描写——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孙悟家,影视形象)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孙悟空在柱子上写下“到此一游”后,又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尿。俗话说,孙猴子再善变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原来“到此一游”竟然写在佛祖右手中,尿全撒在如来佛的掌上,五根肉红柱子则是如来佛的五个手指,弄得孙猴子怪不好意思的。

(如来佛)
孙悟空信手“到此一游”,还随地小便,这是现代最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其实,在古代这种“到此现象”很多,而且相当有历史,《西游记》写的肯定不是“最早”。
据《晋书·卫恒传》记载,汉灵帝时,字写得最漂亮的书法家师宜官,就喜欢在墙上写字。

(文物上的“到时一游”)
从史料和古人笔记所记来看,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最喜欢涂鸦,雅称“题壁”。但是古人比现代人有文化,很少会写上“张三到此一游”这种字样,有的人甚至只题壁,不留名。
但古代也不乏好卖弄文采的俗人,甚至拐弯抹角骂人,以示有水平。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不少汉魏名人涂鸦的故事,其中吕安题“鳳”说的就是用题字戏弄人。吕安与名流嵇康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去嵇家拜访,嵇康刚好不在,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迎接。

(曹全碑“凤”)
吕安没进去,在门上写了个“鳳”字,便回去了。嵇喜很高兴,“鳳”乃“凤”的繁体字,但吕安的本意是不敬,“鳳”字拆开,乃“凡鸟”二字。
《世说新语·捷悟》中,还记载有在曹娥碑上涂鸦的故事,涂鸦文字连曹操一时也未理解。曹娥为东汉孝女,死后人们为她立碑,故称“曹娥碑”。有人在碑背题了“黄绢幼妇,外孙虀臼”8个字,曹操与杨脩经过时,便问杨脩懂不懂。

(曹娥碑)
杨脩一看,原来这是“绝妙好辞”的意思:“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如此卖弄,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如“虫二”,也是这类涂鸦之作,据说系当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苏州太湖边上东山时信手所书。当时随行不解,后方知是“風(风)月无边”之意。此外,在杭州西湖、山东泰山等景区都有“虫二”涂鸦,均传是清代遗迹。

(书法“風月无边”)
其实,明代已有“虫二”题书的说法。
清褚人获《坚瓠集》“无边风月”条引《葵轩琐记》,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给妓女湘英家题了一块“風月无边”匾额,唐伯虎好友祝枝山看到后,让湘英赶紧取下来,说这是骂人呢,咋了?“此嘲汝辈为虫二也。”

(青楼女,现代影视再现)

(唐伯虎画像)
9岁小女孩的棺材上写了四个字,千年后,考古专家不知如何是好
古代因为实行厚葬,所以就诞生了盗墓贼这个职业,而古代人为了防止死后被打扰,总会做一些防盗措施,比如,毒箭,水银等等,而在陕西西安的一座隋朝古墓里面,却用了另一种防盗措施,这种防盗措施实用效果非常强。我要新鲜事2023-04-25 20:00:230000湖南工人挖出一枚20字竹简,揭露关羽死亡的真实原因,并非是大意
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南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东侧的走马楼,一处工地和往常一样,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建设。此地历史悠久,在汉代的时候,已经是长沙郡的中心,后来虽历经时代的变迁,但它依然稳坐中心的位置。到了明朝时期,走马楼还成为了吉王府的故地,走马楼便是府内的地名,这名字也被延续到今天。我要新鲜事2023-06-06 20:52:200000「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铜梁旧石器地点
▲铜梁旧石器地点位置示意图▲铜梁遗址铜梁旧石器地点,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地点。位于四川省铜梁县西北的张二塘村四周。1976年修水库时,在地下8米深的砂层中,发现一批粗大、植物化石和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的化石。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年代为距今21550±310或25450±850年。▲锛形砍砸器▲复刃刮削器▲尖状器▲平端刃刮削器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1:28:550001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84首创扣篮大赛,刺客亮剑夺MVP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9:480000史前小女孩墓里发现79件随葬品,考古出土的金冠够盗墓者吃几辈
中国历史上的厚葬本文作者倪方六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起早必为利。从中国盗墓史上所发现的盗墓事件来看,盗墓者敢冒杀头坐牢之灾去盗墓,为的是什么?贪财!作为一种特殊的风俗文化现象,盗墓者的产生,初因可能不是因为贪财,但随着厚葬的兴起,“事死如事生”的厚葬观,诱坏了人心。而古代流行的厚葬风俗,直接导致盗墓在古今中国的流行。盗墓与厚葬俱进,如果坟冢内一堆枯骨,谁会去发冢扒坟,被人骂断子绝孙?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4: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