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好官把犯人从牢里放回家避暑,历朝禁止刑讯逼供,如果打有身孕女犯麻烦大了
古代如何限制刑讯逼供?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在正是大热天,古代曾有把犯人放回家避暑,挺人性的吧。想到此事,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点古代司法侦查、审讯的取证问题。

(古代犯人,现代影视再现)
有关古代侦查、审讯的内容,我曾在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中写过,不少媒体和网友觉得有兴趣,未经同意放到自己的自媒体中,但原作者名字却“忘记”了,这样做不太好,得新尊重一下原作者的劳动啊。
古代侦办案件少不了审讯,酷刑之下,求生不得,求死不成,有几个人能不“老实交代”、不“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未嫖娼的只能承认脱裤子了,未杀人的招供刀子是他的——再坚强再好的人,在大刑之下没有不承认是坏人的。
正如《汉书·路温舒传》中记载的、西汉著名法官路温舒所言:“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意思是,严刑拷打之下,什么样的口供得不到?所以好多犯人难受不了,只得就范,编造供词。

(刑讯逼供女犯也不放过,现代影视再现)
东汉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京城出现了不少冤案。据《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记载,当时临朝的邓太后,亲自到洛阳寺审案,有的囚徒根本没杀人,因遭刑讯逼供只得认罪。邓太后仔细察看,最后理清了所有冤案,逮捕办案的洛阳县令,下狱抵罪。
古代刑讯逼供手法很多很厉害,什么烟熏火烫、戳指击臀,什么不让睡觉、轮番审讯,什么灌尿喂屎、残害肉体……都不算事。因为刑讯手段过于严酷,有时连皇帝都看不下去。
《魏书·刑罚志》记载,北魏拓跋宏(孝文帝)当皇帝时,有的一旦定不了案,办案者便采取刑讯逼供取证手段,给犯人戴上超重刑具,如不交代,再在脖子上系上一块大石头,安排身强体壮的狱卒轮番拷打。

(刑讯逼供女犯也不放过,现代影视再现)
孝文帝“闻而伤之”,当即批示,以后不是大逆不道者,即便不肯招供,也不准再给犯人戴大型枷锁。
南朝时有官员做法更有人性,在眼下的大热天,把坐牢的囚犯放回家避暑。据《南齐书》,当年老百姓眼里的好官何胤,就办过这样的事情,他任建安太守时,“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何胤这样好的官员在暑月腊日能把犯人放回家,自然刑讯逼供的事情,他是不会的。囚犯感恩这样的好官,伏天一过全都如期回来坐牢,可见人性的力量比法制更强大和管用。

(刑讯逼供女犯也不放过,现代影视再现)
类似的,唐太宗李世民当年曾将重犯死囚放回家过年,但孝文帝、唐太宗、何胤这类好皇帝、好官很难得,毕竟不多,屈打成招,制造冤案每个朝代都有不少。所以,古代统治者看到这里面的问题,治国安民总得有王法啊,对审人者的权限也要有所节制的,不然老百姓不造反才怪呢!
在这种治国理念下,即便在刑讯合法、允许逼供的朝代,法律对刑讯行为都是有严格限制的。
为了防止非法取证,屈打成招,各个朝代的用刑标准都有上限,如唐代便规定:“累决笞、杖者,不得过二百。”即最多打200下。对特殊对象,唐代还有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残疾人、孕妇,一律禁止刑讯。

(刑讯逼供女犯也不放过,现代影视再现)
《唐律疏议·断狱》“拷决孕妇”规定,“诸妇人怀孕,犯罪应拷及决杖笞,若未产而拷、决者杖一百,伤重者依前人不合捶拷法;产后未满百日而拷决者减一等。失者,各减二等。”
从中可以知道,如果对孕妇行刑、刑讯,相关责任人要被“杖一百”;即便对生产以后、未满百日的女犯动刑,法官也要受到处罚。
唐代这一防止非法取证规定,在后来的宋、元、明、清诸朝刑律中,都有类似的条款,历朝基本上贯彻了“杀错人偿命”、“审错人抵罪”这一司法公平精神——如果把好人审成杀人犯,谁审谁去死。

(古代监狱,开封府景区重现)
文成公主的墓葬 埋藏了多少秘密?(公主墓葬)
文成公主墓穴可能埋葬了吐蕃的秘密。当大家提到在整个历史当中最有名的公主,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文成公主,这是在我国唐朝时期和吐蕃和清平定番的一个非常重要人物,也是我国在和清历史上最为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根据相关的记载,文成公主在死亡之后则是被安葬在了长安城的一个地方。后续被寻找了很多年都没有找到,因为文成公主的墓葬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这十分明确的记载。西安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3-08 11:27:170004秦始皇祖坟被盗 考古家看到20米盗洞大呼盗墓祖师爷干的
古代的陵墓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探究的重点,因为这些陵墓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物遗产。其中,秦景公的陵墓是一座规模非常宏伟的陵墓,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这个陵墓早在古代就被盗墓贼入侵过,但是在考古学家的勘察下,仍然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有着历史的价值,还有着文化的、艺术的价值。秦景公的陵墓也成为了研究古代陵墓文化的重要案例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58:320001铜铙:浙江最早的三件青铜礼乐器
这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器形像铃,但是形体更大,口部向上呈凹弧形,主体部分像是两个瓦片相互覆盖的扁圆体,横截面呈阔叶片形,两侧的角比较尖锐,被我们称为铙。器物主体正中下部为一管状的柄,被称为“甬”,甬通常中空,与主体内部相通,甬内通常有木段。因《周礼·地官·鼓人》有“以金铙止鼓”之说,所以有学者认为铙是退军时用来指示停止击鼓的。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4:520001诸葛亮子孙死后罕见同穴,为何?墓在四川绵竹,死前表现令人敬佩
三国诸葛瞻墓及祠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说过诸葛亮墓(见《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等相关文章)。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那么,他的儿子诸葛瞻墓在哪里?并不和诸葛亮墓在一起,在今四川绵竹境内。从诸葛瞻其人说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6:150001少林武术江胡地位咋来的?最厉害的并非少林拳,而是另外一种功夫
古人是如何练武的?本文作者倪方六前些天,因为有人约战中国传统武学各大门派掌门,秒败太极拳师新闻甚嚣尘上,自1980年代以后就冷下来的武术,一下子热了起来。古人是如何练武的?(格斗手约架太极拳师)在今天(2017.05.11.)出版的《北京晚报》上,我在“一方钩沉”专栏中专门写了篇文章,谈了中华传统武术问题。这里从专栏稿中节选一部分,与“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网友分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44:3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