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大热天易中暑,古人有一避暑气方法,就一个字却相当有效,屡试不爽
暑忌——防暑病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各位,准备好了吧,大暑天(7月22日大暑节气)到了。从大暑到立秋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也是每年疾病高发的时候。
如何安全度过暑天?古人有不少验方和法子。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此事。

俗话说“毒暑”,大暑节气则是“暑中最毒”,因此古人对大暑有很多禁忌。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这样的说法:“岁月太过,炎暑流行。”古代医家认为,暑天是各个季节中疾病多发的时候,人最容易染病。
金人张子和《儒门事亲》“大暑未上四之气”条称:“四之气为病,多发暑气、头痛、身热、发渴。”清人雷丰《时病论·夏伤于暑大意》也说:“夏伤于暑者,谓季夏、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

(《儒门事亲》书影)
为什么大暑最毒?从古人对大暑节气物候特征总结上就可以知道一二。《逸周书·时训解》称:“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古人称之为“三候”。
明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中的《七十二候歌》就此写成诗歌,帮助人们记忆:“大暑炎炎烈日红 且看腐草化为萤;土润郁蒸并暑湿 洗天大雨正时行。”

(大暑三候之“腐草为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条,对“大暑三候”作了详细解释:“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
酷暑多雨,湿气逼人。大暑天这种湿热的空气,古人称为“暑气”,没有现代降温、环保设备,古人的生存状况确受暑气威胁。

(古人避暑纳凉)
因此,大暑天预防包括中暑在内的“暑病”是最为紧要之事。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中医认为,暑湿之气最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于亏耗,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容易疰夏、中暑,就是这个原因。防暑病古人称为“避暑气”,如何避?就是一个字——“伏”,却相当有效,屡试不爽,这也是古人提出“三伏”概念的良苦用心所在。

(现代避暑场景:水中支桌搓麻将)
魏晋文人程晓有诗称:“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这就是古人以“伏”避暑现象。为了让大家都能“伏”,古代朝廷还会给官员放“伏假”,发放避暑福利,现代的高温劳动补贴(冷饮费),就是古代暑天福利的遗俗。
所谓“伏”,用现代西医话来说,就是运动要适时适量,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俗话说的“好汉不挣六月钱”,也是强调要户外少活动这个意思,大暑天最伤身伤神,一定要注意“养气”,中了暑毒就麻烦了。

(暑天野外作业不易,汗水湿透衣服)
顺便说一下,为了保证有良好的睡眠,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曾聊过这方面内容(见《夏天蚊子最烦人,中国古人有一种对付蚊子的方法很有效,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推广到非洲蚊疫区》一文),古人会采取“熏香”等手段,以搞好睡眠环境。
“熏香”是古人改善暑天休息环境普遍使用的方法,既实用,又有效。所谓“熏香”,就类似于现代烧蚊香驱蚊手段,但比现在烧蚊香更讲究。古代稍为讲究的人家都有专用熏香工具,文物市场上常讲的“博山炉”就属于这一类。

(现代烧蚊香)
经济条件不好的就没有这样的讲究了,往往用艾叶(茎),杂合茅草、玉米包皮一类,搓成粗绳状的东西,在傍晚时挂在门边焚烧,以驱赶房间内蚊虫,这种办法我在三十年前还见到过。
古人避暑重“阴阳平衡”。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也极易乘虚而入。

(贪凉在外睡眠,既易受凉,还不安全,让色狼盯上)
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采取的办法是——“夏不欲穷凉”,就是再热也不能过分贪图凉快,冷风不劲吹,冷饮不猛喝。医生常说的“热伤风”,就是热天贪凉造成的,是中了“阴暑”。
对于现代人来说,风扇直扇,空调温度调过低,都是大忌,但不少控制不住,导致了“空调病”。在古人看来,这空调病也是中了“阴暑”。
就此,建议大家不妨向古人学习,夜里休息不是过热时多摇摇扇子——估计不少人家已无古人必备的扇子了。

(空调温度不宜调过低,否则易中阴暑)
秦始皇身高近两米 这些历史可作为证据(神威帝王)
历史证据可表明秦始皇的身高可能是1.98米。在出土的秦国商鞅变法时留下的唯一实物例证,商鞅方生是当年秦始皇统一度良衡的唯一标准器。在这件方生的侧面,标注着清晰可见的铭文,根据铭文中一尺换算下来,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而秦始皇的身高在当年的史料中记载是身高九尺六寸,按照现在的身高尺寸换算下来,就是足足的一米九八。兵马俑高度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52:170000侏罗纪兽脚斑龙:多里亚猎龙 长达7米(分布于英国南部)
多里亚猎龙是一种存活于侏罗纪中期的斑龙科恐龙,是目前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坚尾类恐龙品种之一,属于兽脚亚目,据说它的化石最早是在英格兰的南部发现的,当时还是1999年由爱德华·克莱明肖在施工的时候挖出的一块化石石块,但发现的化石还不是非常完整,大多只有头骨的部分,比如上颌骨和下颚等。多里亚猎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34:500000陕西太平遗址为什么没有入选百大考古发现?
陕西太平遗址为什么没有入选百大考古发现?简单说就是级别远远不够,早太平遗址1500年的陕西杨官寨遗址都没入选,更别说太平遗址。五、六千年前的杨官寨是环壕聚落,4000来年的太平还是环壕聚落,看来时间不一定能带来发展上的聚变;那么,为什么前有杨官寨,后有太平遗址发现后被乡党们奔走相告呢?原因很简单:我要新鲜事2023-06-19 19:02:450000明朝古墓里面挖掘特殊物品 难道有时空旅行(古墓发现)
明朝的古墓里面挖掘出来一块儿手表。我们在挖掘一些古代墓穴的时候,考古学家每次都有着新的发现,但大多数都是符合常理的。可是在之前有一个考古学家在一个明朝古墓里面还挖掘出来了一块手表,甚至在上面还有着某个手表品牌的LOGO,当时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有着时空旅行的可能,不过很快就被推翻了。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46:390000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吗?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谱,证明湖南菜早年并不辣
最早的湘菜谱被考古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八个地方菜最有名: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福建菜和湖南菜,此即所谓“八大菜系”。其中的湖南菜又称湘菜,因为是共和国开国领袖的家乡菜,1949年后广受欢迎,至今湘菜仍有很多外省铁杆粉丝。湘菜细分有“湘江菜”、“湘西菜”、“洞庭菜”三大地方风味,对外都说是湖南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27:4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