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就是大暑节气,古人在这天会喝羊肉汤,男人特好这一口,知道原因后估计你也会喝
大暑节气吃羊肉汤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周六(2017年7月22日)将迎来本年度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大暑是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自春分日起,太阳已运行至黄经120度,北斗星尾柄处于“未”的位置,此即《通纬·孝经援神契》所谓“斗指未,为大暑”一说。大暑节气到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中伏天”也随之而至。
那么,《通纬·孝经援神契》中所谓“斗指未,为大暑”中的“未”是什么意思?“未”是12地支中的第八位,位处阴历六月,故阴历六月老话又称“未月”,也映像大暑的“万物茂育”。

(未羊剪纸)
明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天干地支》“未”条:“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未,味也,六月之辰也,故曰昧薆于未。”可见,“未”通“味”,果实、谷物好不好吃,全靠大暑天。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未,味也。六月滋味也。”而人们为什么在大暑节气到来时吃羊肉,也因为这个“未”字。在十二生肖组合中,“未”与“羊”配对为“未羊”——吃羊也是顺时的需要。

(古人喂羊)
民间认为,入伏以后食用羊肉可以“补气”、“祛湿”,称之为“伏羊”,所谓“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夏天喝羊汤,健康又壮阳”,就是这个意思,原来男人更好这一口!
大暑特色饮食不少,如吃荔枝、吃仙草,吃半年团。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民间称“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第”。
但大暑时以吃伏羊最有代表性,有的地区还有“伏羊节”。

(羊肉汤)
羊肉在人们食用的兽类肉品中是最为鲜美的,吃伏羊真是“六月滋味也”。在过去从南方的福建到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都有吃伏羊的风俗,特别是到了大暑节气一定要“喝暑羊”——就是过羊肉汤过大暑节气。
吃伏羊的风俗早在西汉时已存在。《汉书·杨恽传》上有这样的说法:“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当时农民已有暑天伏日和冬天腊日煮羊肉、烹羊羔的现象。

(古人剥羊图)
据《汉书·东方朔传》,西汉当朝廷还有“伏日,诏赐从官肉”的惯例,这里的“官肉”,应该指政府供应的福利性质牛羊肉。因为分割肉的人未到,等不用的东方朔干脆自己动手割肉回家,成了古人伏天吃肉趣谈。
实际上,暑天吃羊肉也是保健的需要。《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强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羊肉汤可补“补元阳”,正合“养阳”的保健要求。
当然,更是保证炎热季节营养的需要,即所谓“斗酒自劳”。

(伏天街头喝羊肉汤)
汉朝与唐朝盗墓者盗了同一座墓,哪个更厉害?盗洞开挖发现不同
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本文作者倪方六谈到长沙汉墓,估计网友第一反应会想到马王堆。其实从等级上讲,马王堆算不了第一,墓主同样是女性贵族的渔阳大墓,便远比马王堆显赫——墓主乃长沙王王后。此墓座落在湘江西岸咸家湖西侧望城坡古坟垸一座小山包上,由主墓和三座外藏坑构成,属于西汉长沙王族墓地。整个墓地占地20余亩,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布局非常完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5:350000清明祭墓风俗溯源:至2023年刚好1300年,清明为什么要上坟?
清明上坟与禁火本文作者倪方六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时间点在阳历每年4月4日-6日间。2023年的清明是4月5日。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古人称为“祭墓”。为什么要在清明节祭墓?这风俗产生的原因颇为复杂,并不单一。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这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45:130000安徽发现奇特古墓,或许是曹操的爷爷(曹家古墓)
安徽发现的太监古墓可能是曹操的爷爷。安徽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作为古代时期中原文化的边缘地带,也孕育出了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淮河文化。另外安徽还有徽剧这样独特的文化,也代表了当地人的历史文化传承久远,如今的徽菜比如说臭鳜鱼还有毛豆腐等等也都是安徽的名片和代表。寺庙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22:050004延迟公布暑校录取名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8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由于校内行政审批需时,2018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录取名单之公布时间将延后至2018年7月8日或以前。敬请各位报名者留意!后台回复"2018",获取2018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最新消息!(本号编辑:散步君)长按指纹一键关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6:310000哪种文化更正统 其实一目了然:中原好“兽面” 四夷多“人面”
根据文物风格来看,中原文化区与周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原文化的文物上多见到"兽面纹"或"饕餮纹"的纹饰,而几乎没有"人面纹"的出现。这一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博物馆展品和文物图片得出结论。我要新鲜事2023-06-19 19:51: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