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小满月为什么男孩子要放鞭炮,而女孩子则不可以?说出原因来,女生可能不乐意
新生儿“小满月”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的文章说了新生儿“洗三”的风俗(见《第一次给新生男婴洗澡,擦到小鸡鸡小屁屁时要说喜话》一文),这篇文章再来聊聊孩子“小满月”风俗。
(新生儿)
什么叫小满月?就是孩子诞生满12天,与满一个月相对应。还记得小时候姐姐生孩子家里“送奶糖”么,这便是小满月礼俗。
小满月很讲究,至今在农村都这样。妻子生了孩子后,女婿会给丈母娘家报信,娘家会在小满月这天“送奶糖”。
“送奶糖”这个礼俗在过去是一定不能少的,怎么送有讲究。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物质匮乏,送的东西主要是产妇吃的和新生儿用的,以苏北、皖北、豫东、鲁南等地区来说,有“六大样”:红糖、馓子、挂面、生鸡蛋、小帽子、青尿布。送奶糖不能乱送,只能六样,寓意“六六大顺”,祝愿新生儿顺利成长、一生平安。
(馓子)
前四样的红糖、馓子、挂面、生鸡蛋,是给产妇吃的,这在现在都是普通之物,但在过去可都是高档食品。送的数量可多可少,有钱有家数量大点,娘家条件不好的有个样数就行了,但就是再穷小满月时也得送奶糖。后两样小帽子、青尿布是给新生儿用的,尿布有的地方改为送小包被。
送奶糖的器物也不随便用,东西一定要装在笆斗内。笆斗是什么?不少城里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这是古今农村人家必备盛物容器,现在农村仍在使用。与簸箕一样,都是用柳条编成的,但底呈半球形,形状似斗,故叫“笆斗”。装满一大笆斗粮食有大几十斤重,一般力气小的扛不动。
(笆斗)
明朝人都穆现的《都公谭纂》书中提到一故事,有超人力气的梁兴甫,用肘就能挟一大笆斗铜钱,听说有一班恶少,天天聚在一块赌钱,不赢了对方不罢休,“兴甫闻之,携一笆斗,置钱数千以往”。结果就凭能挟一笆斗铜钱的力气,把这班小混混给镇住了。
从这个故事里,大家应该明白了,笆斗能盛放不少东西。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斗”,就是这个笆斗,肚里有八大笆斗的知识,形容有真才实学。送奶糖用笆斗当然不只因为能装东西,还有特别的说法。笆斗谐音“八斗”,用笆斗送奶糖自然是祝愿新生儿长大“才高八半”,做个才子或才女。
送奶糖的方式,过去一般用独轮车推着走,有条件的用牛车、马车送来,现代在农村则用小轿车了。奶糖快送到,要在村边或是门前提前放鞭炮,一是喜庆,一是告诉产妇,娘家来人了,这时新生儿的父亲就要快步迎出去。
接奶糖时又有规矩,不待笆斗放下,新生儿的父亲要抓起帽子,把盖在笆斗上的青尿布或小包被揭开,老话说这样做孩子说话早,将来聪明,会读书。
(过去的独轮车)
值得一提的是,送奶糖来的娘家人(母亲等女眷除外)是不能与产妇见面的,只能站房门外说说话,问问好 。
过去为什么孩子要过小满月?有这么一种说法,孩子降生是催生娘娘催赶,由送生娘娘护送,这样才来到人间的。催生娘娘在孩子落地后就回去了,而送生娘娘一直留在产妇坐月子的暗房(产房)里,继续守护孩子,到第12天(朝)孩子基本没事了回去,交给人间的俗神保护,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十二朝改案”。
(健康的宝宝)
为什么要过小满月?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新生儿过了12天,才可以见光,之前从娘胎里才出来身体娇弱,不宜见风见亮,因此产房门窗都会遮闭成“暗房”。12天后新生儿可以见世面了,暗房就能透风亮——这叫“改暗”。至于“改案”是不是因“改暗”而来,一时无法说清。
“改案”是小满月这天最重要的活动,要举行一种虔诚的仪式:上午在天井里(没有则在家院里)设香案,供上茶食、果品,点烛烧香,然后在香案前烧龙牌纸马,俗称“烧天地皮”,也叫“烧天地纸”。
(外婆第一次抱外孙(女),要准备红包给孩子,挂钱表示将来富贵)
“天地纸”有专门人会做,在一张大红纸上,印上天官灵霄宝殿和龙的图案。再用这张红纸为“皮”,叠成四方形,内包草纸剪成的元宝串子,就成了“天地纸”。
焚烧时要用两根芦苇将纸架起,悬空燃烧,以防火纸着地灼伤地神。烧纸时要把新生儿抱出暗房,在当门的房间(客厅)坐一会,让大家看看小脸,这叫“亮相”——新生儿首次会见生人。
(孩子在小满月第一次抱出来)
烧纸后全家老少都要在香案前磕头,一方面感谢送生娘娘,为其送行,另一方面祈祷天地诸神保佑新生儿一世平安。
需要注意的是,男孩与女孩“十二朝改案”稍有不同,男孩子在焚香烧天地纸时要放鞭炮,寓意是孩子将来读书有成就,金榜题名,一“鸣”惊人。女孩则不放鞭炮,为什么呢?原因说出来,可能有女生要不乐意了。如果放鞭炮反而不吉利,老话说那样做女孩大后嘴快,生口舌,惹生非,吵吵闹闹,婆媳、邻里不和。
(放鞭炮)
一般人家举行了改案仪式后,小满月重要活动就结束了,但有些比较讲究的富贵之家和多代单传、新生儿又是独苗的人家,还会有特别的仪式——向十二神烧“红包袱”。这十二神是:床神、灶神、门神、碓 神、磨神、井神、路神、河神、桥神、土地神、疹哥、痘姐。
所谓“红包袱”就是用红纸包的冥钱,用现今网络语言来说,是向各方神灵行贿。烧“红包袱”是有讲究的,我查了一下风俗资料,有的还要准备“香火馒头”——
(馒头)
用白面蒸成鸡蛋大小的小馒头,在馒头生剂的顶端用剪子剪出一条小龙,或用面皮剪成一条小龙贴在馒头上蒸熟。烧纸时只用简单的一张小桌或一条小板凳,上面放三盅清茶和三个小龙馒头,由新生儿的父亲或祖父母,端着小桌在每个神前烧三个红包袱,磕三个头。这头不能磕多,神三鬼四,只能是三个。
磕头时还要向神灵祷告,说请受用香火馒头、保佑孩子平安一类许愿话。如果十二神都烧,叫“烧全纸”。因为供着带龙的馒头,又叫“烧满龙”。烧完后,会把馒头分发给亲邻,让大家知道孩子小满月烧过全纸,这下保险了。
(现仍在活动的接生婆)
在小满月这天,最受敬重的是给产妇助产的接生婆,会被请来坐上席,即所谓“吃喜饭”。接生婆也会就此机会,向大家说说孩子出生时的一些好玩的事情。为迎合新生儿家人、外婆、亲戚,会有意说些新生儿不同寻常之处,夸孩子将来会大富大贵,考生清华北大一类的喜话。
当然这番喜话不是白说的,如“洗三”一样,新生儿家长会用三尺青布(俗称“青手巾”,现在都改用毛巾了)包些小龙馒头、喜蛋等馈赠。
上述活动看似迷信,实是过去民间朴素民风的反映,里面是一份善良的心愿和浓浓的爱子之情,不能一概说是迷信。
(1949年后接生婆多改叫“接生员)
(部分图源网络)
编者说 |《海纳百川——青海历史文物展》:让图录传递更多历史文化信息
青海省博物馆编著的《海纳百川——青海历史文物展》一书已于2023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青海省博物馆“13”系列展览“青海历史文物展”展览图录,分为“源远流长”“汉治河湟”“鲜卑西迁”“吐蕃东进”“青唐风云”“多元一统”六部分。青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区,自古多民族汇聚于此,本书全方位展示了青海的历史沿革和人文变迁,是一本介绍青海历史文物的好书。《海纳百川——青海历史文物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6 09:58:570000副栉龙:北美大型恐龙(长9.5米/拥有最长的棒状头冠)
副栉龙是一种鸟脚亚目下的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7600万年前-7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鸭嘴龙科中的大型恐龙,体长可达9.5米,最有特点的就是头冠呈现向后延伸的棒状,比其他的有冠鸭嘴龙颗恐龙都要修长很多,化石基本上都是发现于美国和加拿大境内。副栉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52:350001匈奴墓出土“金怪兽”,《山海经》中有所记载,专家:估价5亿
我要新鲜事2023-07-25 18:19:470001国博老专家孙机:说爵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46:25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石岭下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最初发现于1947年。1962年甘肃省博物馆曾进行复查。这里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存在着一种过渡性文化层。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44: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