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蚊子最烦人,中国古人有一种对付蚊子的方法很有效,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推广到非洲蚊疫区
古代怎么驱蚊虫?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夏天最烦是什么?我觉得不是高温,而是蚊虫。宋朝诗人范成大《嘲蚊四十韵》里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蚊虫的可恶——

(蚊子咬人)
暑魃方肆行,羽孽亦厉习。
肖翘极么魔,坱圠累辟翕。
湿生同粪蝎,腐化类宵熠。
初来闹郭郛,少进互原隰。
嘤如蝇声薨,聚若螽羽揖。
俄为殷雷哄,遂作密霰集。
口衔钢针锋,力洞衲衣袭。
啾声先计议,著肉便嘘吸。
立豹犹未定,卓锥已深入。
血随姑嘬升,势甚辘轳汲。
沉酣尻益高,饱满腹渐急。
晶晶紫蟹眼,滴滴红饭粒。
拂掠倦体烦,爬搔瘁肌涩。
捄东不虞西,擒一已窜十。
新瘢蓓蕾涨,宿晕斑斓浥。
竟夜眠转展,连床叹于悒……
范成大这首长诗写得太形象了,如果没有遭蚊虫叮咬的体验,他是写不出来的。

(蚊子,嗜血之虫,吸血过多,肚皮发红,鼓涨了起来)
现代对付蚊虫的方法已很多,且很先进,但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没有现代好,科技手段落后,蚊虫对人类威胁更大。所以,人们会更积极地采取了各种对付蚊虫的手段,那么古人是怎么驱蚊虫?现代驱逐蚊虫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烧蚊香,古人会这么做吗?
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对付蚊子也会烧蚊香,不过说法不一样,古人称之为“熏”。
熏,实即俗话所说的“烟熏火燎”,这是古人夏天对付蚊虫最早也最流行的方法,也最有效。从《周礼》记载来看,先秦周朝王家就是用这种方法,书中“翦氏”条:“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yíng]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

(非洲人学中国古人,熏房间驱逐影子)
翦氏就是负责给周王家驱虫的,其工作方法有两种,一是祈祷神灵驱虫害,一是点燃莽草熏虫。前一种借神力驱虫,这当然是迷信,但祈祷神灵时如果燃香,客观上会有一种驱虫作用,这也是庙堂不生蚊虫的原因。而后一种“熏之”,便是古人最常用的对付蚊虫的方法。
用“熏”的手段来驱蚊虫,又叫“熏香”。熏在先秦时使用很广,包括室内环境消毒、祛味、衣物增香都会“熏一下”,甚至连老鼠这样大点的动物都可以用熏的手段将之驱逐。如《诗经·豳风》中那首《七月》诗便称:“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从考古发现来看,五千年前已有专门熏香用具,在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上,便曾出土了一只灰陶熏炉。到战国时,熏香用具不只器型漂亮,焚熏的原理也更科学。

( 彩绘陶熏炉)
1965年从江苏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中出的“银鹰座带盖玉琮”,实是一件战国时期玉琮造型的熏炉,将玉琮加盖、加座,中置铜内胆,便成了一件高档的“玉琮熏炉”。此熏炉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出土时器内尚有烟熏残迹,应该是墓主生前熏香实用器。
秦汉及以后,从民间到贵族家庭,到开始熏香。现在文物市场上常见的“博山炉”,便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当然博山炉可不仅仅是用来熏蚊子。博山炉是一种高级熏炉,又称博山香炉、博山香熏、博山熏炉,因器型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汉代青铜博山熏炉)
博山炉功能在当时确实很先进,在今天也不落后,不只熏蚊子、焚香,还可为空气加湿,增加香气的持久性。北宋吕大临《考古图》中有这样的说法:“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
这种当年古人日常熏香用具,如今身价飙升,有的精品价值连城,最典型的,是从满城汉墓中挖出的一只错金博山熏炉,已成博物馆镇馆之宝。

(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熏炉)
到后来,古人的熏香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环保。如唐朝时流行“隔火熏香”,不再直接焚烧香品,通过隔火片加热,不出烟却能让香气散发出来,驱走蚊虫,现代电热蚊香便利用了这个原理。
熏,这种驱逐蚊虫手段,给现代驱蚊用具的工业设计提供了灵感。现在大家烧蚊香、用的电蚊香皆属于“熏”法,区别仅是使用方式更简单、所用的驱蚊原料蚊香效果更好罢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蚊疫高发的非洲地区,联合国派出的卫生援助组织,便推广和使用中国古人发明的“熏蚊”方法,以防止登革热扩散,效果非常明显。

(尼加拉瓜卫生部工人正在烟熏房屋,以消灭蚊子)
南非兽脚恐龙:龙猎龙 最长可达7米(仅发现一处化石)
龙猎龙是在南非发现的一种兽脚亚目类恐龙,它诞生于侏罗纪的早期,身长可达5.5-6.5米,最长可达7米之多,而体重则普遍在400公斤左右,龙猎龙是和双脊龙属于同一个演化路径的恐龙,属于兽脚亚目中的双脊龙科,目前发现的化石只有部分颅骨,包括这上颌骨碎片、部分前关节碎片以及牙齿。龙猎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06:480000安徽境内有一处御葬林,传墓主是明朝大官,盗墓者来了两批没得手
不懂盗墓,邀请高手本文作者倪方六安徽省有个东至县,与江西接壤。当年徽州古道西线,即经过东至县境内的葛公镇、洋湖镇、尧渡等乡镇。古徽道始于唐朝,明清时是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古道两侧遗存大量明清古建筑、古墓葬及古战场遗址等。凡有历史的地方必有盗墓活动,东至县正是这样。这么些年来,盗墓者的身影在东至就没有消失过,既有来自江西、浙江、山东等省的外地盗墓者,也有本地盗墓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4:350000四川找到张飞的墓穴 居然颠覆了传统(三国古墓)
张飞的墓穴里发现了很多书法作品。当我们现在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到张飞这个角色,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个大胡子,然后黑脸的莽夫,对呀就算是如此,张飞也是在三国时期著名的将军,大多数人对于他的印象就是斗大字不识一箩筐,但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它的误解。真正的张飞或许不是这个样子,透过他的墓穴就能够知道。张飞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04:410000严耕望: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
问你说吕思勉先生也是一大家,可否提出一些评述的意见?答吕思勉先生字诚之(1884—1957),江苏常州(武进)人。他的治史与两位陈先生不同,他是宾四师的中学老师,但两人治学蹊径也不相同。综观他一生的治学成绩,可以称之为通贯的断代史家。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