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汉代社会的经济百态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统治者制定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治国方略。汉初,统治者总结秦王朝以法家理论为指导思想、多欲暴政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顺应社会希望和平安宁的要求,及时调整统治方略,尊奉黄老“清静无为”的理念,简政宽刑,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繁荣,至文景时期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的安定繁荣景象,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
农桑牧渔


代田法就是把一亩地分成三圳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圳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圳里,这样作物入土深,抗风耐旱。代田法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可以增加一斛到三斛。
两汉时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复原军队、号召逃亡人口归乡、减免田赋、重农抑商等,加之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农业技术如代田法、区田法的采用,关中水利网的形成,农业生产在周秦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粮食种类增多。当时的农学专著《氾胜之书》以禾、秫、稻、黍、小麦、大麦、大豆、小豆、麻为九谷,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切反映。


麦和稻的种植更为普遍,且在各类作物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粮食生产无论是单位面积产量还是总产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时期的铁制农具尤其是铁犁、铁铧较战国时有所改进,犁的装置已经基本完善。犁梢、犁床、犁辕、犁箭等畜力犁的主体构建至汉代均已完备,后世的耕犁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和发展的。
两汉时期,以蔬菜、果物和一些经济作物为主要栽培对象的园圃业,也被看作关系国计民生的“本业”,政府把鼓励农家经营园圃作为“劝民农桑”的重要内容,园圃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园圃种类不断增多,一些原产南方的果物陆续为中原地区所了解和利用,再加上一些新的园圃作物由西域传来,出现了带有商品生产性质的大规模园圃专业经营。园圃作物的栽种管理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设备比较完善的温室已经出现。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书目中有“种树臧果相蚕十三卷”来看,汉代园艺学已经产生,成了农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

畜牧业在汉代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边郡战争的需要和牛耕的推广,汉代对马、牛等役用牲畜尤为重视,养马业与养牛业在畜牧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秦末汉初的社会动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凋敝,内郡的畜牧业残败不堪,马匹奇缺,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窘境。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西汉政府在边郡大力发展官营牧场,同时在内地广建官马厩,并且采取了其他一些鼓励民间养马的措施。经过几十年时间,养马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汉武帝时,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景象。太初三年(前102),汉伐大宛时,一次即出动“牛十万”来运送军用物资,说明官养牛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民间的养马业和养牛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在边郡出现了大规模的私人畜牧经营。“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的说法,充分反映了边郡养马业与养牛业的兴旺景象。
陈星灿:《考古学界眼中的中华文明》序
从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一个主题。中国文明起源,有时候又等同于中国文化起源。从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化起源,大致经过了如下四个阶段。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7:010000盗墓者精准挖开唐太宗最疼爱女儿墓室,翻撬棺床,把棺材板当劈柴
唐长乐公主墓发掘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聊了唐高祖李渊的陪葬墓房陵大长公主墓。房陵大长公主是李渊第六个女儿。这篇文章要说的是长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五个女儿,及其墓的发现。长乐公主,是李世民第五个女儿,为长孙皇后所生,名“丽质”。李世民对这个女儿特别喜爱,《旧唐书·后妃列传上》是这样说的:“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58:050000现在都流行火葬,那么几千年之后如何考古呢?历史会不会断代?
“入土为安”是我国的传统,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人们都讲究“入土为安”。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讲究“入土为安”,在古代时期,丧葬的方式有很多,最让人惊奇的就是安放在悬崖上的棺材。这种丧葬方式发生在古代,大部分人的一生是没有见到过的。现如今的人们给这种丧葬方式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悬棺葬。人死后装进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悬挂在悬崖绝壁上。我估计现如今已经没有人们这样安葬了,毕竟太危险。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4:14:470000刘庆柱:殷墟发掘简史
考古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20世纪初叶,疑古思潮的兴起,促使当时的史学界极力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改变当时史学研究的窘境。在这一过程中,殷墟机缘巧合,成为整个事件的中流砥柱。殷墟考古发掘的启动与进展,成为中国考古学史的一个缩影,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发生、发展与壮大。1.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产生0001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等项目负责人雷雨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08: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