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汉代社会的经济百态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统治者制定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治国方略。汉初,统治者总结秦王朝以法家理论为指导思想、多欲暴政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顺应社会希望和平安宁的要求,及时调整统治方略,尊奉黄老“清静无为”的理念,简政宽刑,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繁荣,至文景时期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的安定繁荣景象,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
农桑牧渔


代田法就是把一亩地分成三圳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圳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圳里,这样作物入土深,抗风耐旱。代田法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可以增加一斛到三斛。
两汉时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复原军队、号召逃亡人口归乡、减免田赋、重农抑商等,加之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农业技术如代田法、区田法的采用,关中水利网的形成,农业生产在周秦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粮食种类增多。当时的农学专著《氾胜之书》以禾、秫、稻、黍、小麦、大麦、大豆、小豆、麻为九谷,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切反映。


麦和稻的种植更为普遍,且在各类作物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粮食生产无论是单位面积产量还是总产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时期的铁制农具尤其是铁犁、铁铧较战国时有所改进,犁的装置已经基本完善。犁梢、犁床、犁辕、犁箭等畜力犁的主体构建至汉代均已完备,后世的耕犁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和发展的。
两汉时期,以蔬菜、果物和一些经济作物为主要栽培对象的园圃业,也被看作关系国计民生的“本业”,政府把鼓励农家经营园圃作为“劝民农桑”的重要内容,园圃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园圃种类不断增多,一些原产南方的果物陆续为中原地区所了解和利用,再加上一些新的园圃作物由西域传来,出现了带有商品生产性质的大规模园圃专业经营。园圃作物的栽种管理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设备比较完善的温室已经出现。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书目中有“种树臧果相蚕十三卷”来看,汉代园艺学已经产生,成了农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

畜牧业在汉代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边郡战争的需要和牛耕的推广,汉代对马、牛等役用牲畜尤为重视,养马业与养牛业在畜牧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秦末汉初的社会动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凋敝,内郡的畜牧业残败不堪,马匹奇缺,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窘境。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西汉政府在边郡大力发展官营牧场,同时在内地广建官马厩,并且采取了其他一些鼓励民间养马的措施。经过几十年时间,养马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汉武帝时,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景象。太初三年(前102),汉伐大宛时,一次即出动“牛十万”来运送军用物资,说明官养牛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民间的养马业和养牛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在边郡出现了大规模的私人畜牧经营。“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的说法,充分反映了边郡养马业与养牛业的兴旺景象。
西域盗墓者一眼就能看出古墓是否被挖过,凭啥?日人滤坑捡大便宜
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世纪初西域探险盗宝活动中,欧洲人无疑是最大赢家,盗得了大量的中国宝物。而日本人,虽然是后来的,跟着欧洲人的屁股后面滤坑,但收获也“大大的”。与欧洲人不同,日本人的盗墓行为比欧洲人更厉害,后期由发掘遗址变成专挖古墓。日本人一般不会自己挖,都花钱雇当地中国人,在挖墓前还会许愿祷告念几句。图:日本人在日军保护下盗宝⊙跟在欧洲人屁股后“滤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28:590000工人发现2000年前古墓 有三大谜团 墓中一段话让人哭笑不得
徐州是一座历史名城,被誉为“两汉文化看徐州”。在徐州市境内,有一处规模浩大、神秘精美的汉墓——龟山汉墓。这座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和其妻子的夫妻合葬墓,也是近年来考古界发掘出的一处重要的文物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1:22:520000海昏侯墓口含玉印,稀世玉器重见天日,暗藏王室象征!
考古专家们终于将刘贺的棺椁整体打包,其中不乏黄金美玉等珍贵物品。在室内清理时,发现了传说中的九窍玉塞,甚至在其下体还发现了玉肛塞。这使得人们更加期待之后的发现,究竟海昏侯墓中还有多少奇珍异宝等着他们挖掘。根据刘贺牙齿的情况,考古专家们分析他的身体状况,并发现他在去世前曾吃过香瓜子。我要新鲜事2023-04-11 22:03:020000千年古墓被盗 留下的废铁才是至宝(古墓铁器)
古墓中的废铁代表了我国铁器历史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伙盗墓贼盯上了位于河南三门峡市的果果墓,为了能盗取里面的文物,他们甚至在古墓的上方盖了一座房子,白天伪装成普通的居民,晚上则趁机挖掘墓葬。盗墓贼本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但他们的举动还是露出了破绽。当地警方在接到举报后,立刻出动突袭盗墓贼。古墓被盗我要新鲜事2023-03-30 13:30:370001牛河梁:探寻文明起源的中国道路
◇红山文化或许反映着中国在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自身发展道路和特点“红山先民的领导者踏勘了这处山岭,安排规划了在这里即将修建的建筑群,此后有专职人员根据山坡的地势情况,提出具体的建筑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最后有更多的负责人指派众多的红山先民运土、搬石,展开具体建设。”站在位于努鲁儿虎山脉绵绵群山间的牛河梁工作站,贾笑冰向记者描绘着眼前这片土地5000多年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1:59: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