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安阳发现那个是假的,那真的曹操墓到底在哪?民间有7种说法
曹操墓真身葬地之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曹操墓在哪?请别说那个炒得沸沸扬扬的河南安阳西高穴墓葬,虽然对外称是“曹操高陵”,其实圈内大都不认可的,争议和质疑不断,已成一个考古笑话。

(安阳西高穴“曹操墓考古”现场)
那么,真的曹操墓到底在哪?
对于曹操墓的问题,在唐朝及以前,应该不是问题。
对于后人来说,曹操留给人们很多谜团,其中有两个是大家都关注的。一是身世之谜,到底姓不姓曹,曹操是抱养的,史学界一直有人认为他姓“夏侯”,现代有学者通过DNA检测,认为他姓曹,但并没有得到学界认可。
再一是葬地之谜,死后到底埋在哪?这也是曹操留给后人的最大谜团。

(曹操画像)
曹操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史书上记载他的棺柩被运回邺城,葬于邺城西的岗上,俗称“西陵”。
南朝齐诗人谢朓《同谢谘议铜雀台诗》诗称:“缌帷飘井干,尊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从谢胱诗来看,曹操墓的西陵在哪,并没有怀疑。
到唐朝也是这样,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从洛阳起程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经过邺城时曾亲赴西陵前奠祭曹操,此即所谓“(太宗)自为文祭魏太祖”一说。
唐朝诗人留下的有关曹操西陵的诗极为丰富——

(铜雀台,现代建筑)
李邕《铜雀妓》:“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兹。谁言死者乐,但令生者悲……”
王建《铜雀台》:“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李远《悲铜雀台》:“西陵树已尽,铜雀思偏多。雪密疑楼阁,花开想绮罗。”
……
纵观整个唐朝,也都没有人怀疑曹操墓址,更无“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但到宋朝,曹操的“魏武帝”正式形象被奸化了,曹操墓址也出现了疑问。
王安石便写有《疑冢》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里丘。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
萧冰崖也有《疑冢》同名诗:“安排死去千年冢,刻画生前一寸心。安得此心如此冢,不教人识到于今。”
……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一)
到元朝时,曹操的“奸诈”形象已被做实。
元初诗人郝经《西陵行》长诗:“汉鼎已移心未巳,不肯分明作天子。冕旒北面称警跸,造伪万般难免死。临终更不谋禅代,窃国规模有丕在。人间解着鬼欺人,地下还将缚鬼卖。漫言题作征西墓,谁信西陵亦虚墓。又说谯都九乌井,臭腐掘埋只几处。铜雀台边闹歌舞,两眼难看满黄土。何须析履更分香,涕泪咿嘤效儿女。君不见,永安宫中汉昭烈,重向孔明托后主。付君一片讨贼心,嗣子不才君自取。天下英雄只玄徳,操等区区真溷鼠。”
在郝经的诗里,曹操通篇不是好人,完全成了“坏人一个”。
曹操“七十二疑冢”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绣像三国演义)
在罗贯中《三国演义》流行后,“七十二疑冢”完全贴到曹操身上。书中写道:“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有意思的是,明《彰德府志》竟然将这种民间说法当信史录载:“曹操疑冢在讲武城外,凡七十二处。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布列直至磁州而止。”这种载于史志的东西,加剧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可信度和传播力度。
到清朝时,说得更玄了,说法也丰富说了。
其中有版本说曹操身真葬在水下——

一、葬漳河底下。褚人获《坚瓠续集》“漳河曹操墓”:“国朝鼎革时,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窥之黟然。疑其中多鱼聚,乃由隙入。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

(刻版聊斋志异)
二、葬许城河下。蒲松龄《聊斋志异》“曹操冢”条:“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很显然,上述说法文学色彩太浓,并不可信。
综合起来,在民间传说中,曹操葬地有7种说法:一邺城西(正史记载),二漳河两岸,三漳河下,四许昌城外,五铜雀台下,六洛阳(尸体未运回邺),七亳州(尸体运回老家)。
后六种说法都是民间“阴谋论”,其中尤其以漳河两岸的“七十二疑冢”一说影响最大。

(漳河)
虽然七十二疑冢说法并不可靠,但在历史上,不时有曹操疑冢被盗的说法。
如清初学者王士禛《居易录》有一则故事:“曹县王中丞叔武《杂说》云:正德十一年,河北旱,饥民发曹操疑冢,凡十三处。皆有尸及银花、烛台之属。内一冢磨甓为室,尸卧土床,无棺椁。青巾,黄衣,黄须,黑发,宛如生者。盖用水银以殓,故不腐也。然其为操疑冢与否,亦不可考。”
王士禛中所记是真是假无法证明,但出现栩栩如生的僵尸说法太夸张了。
现代考古已证实,所谓“七十二疑冢”与曹操没有关系,乃北朝贵族墓地,疑冢说已破。但其它6种民间说法,还没有考古学结论。

(现代考古发掘现场)
(注,部分图源网络)
村民建新房挖出古墓,墓中发现魂魄瓶,寓意死者灵魂可进入另一世
人死后是否会有灵魂,是五千年来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福建省将乐县一村民在建新房挖地基时,挖到了一座宋朝古墓。请输入图片描述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发现,墓葬封门已被挖掘机破坏,石板裸露在外,仅在墓后壁神龛处还保留着不足2平方米左右的墓室。虽然墓室的一部分被破坏,但幸亏放置文物的位置没有被毁。一共出土了瓷器13件。这本不是什么稀奇事,关键是其中的一个瓶子确实挺吓人,这便是魂魄瓶。我要新鲜事2023-04-21 19:47:150001刘振东:中国古代陵墓中的外藏椁
0000刘庆柱;李毓芳:关于西汉帝陵形制诸问题探讨
汉代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某种角度上说,汉族文化就是以汉代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汉代丧葬制度是汉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制度是当时现实生活制度的缩影。西汉帝陵形制是汉代丧葬制度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礼制。同时,西汉帝陵陵区又是仿照汉代都城长安修筑的。因此,对西汉帝陵形制的研究,无疑将加深我们对当时社会历史的认识。0000河北的商代文化考古 在古代遗址有重要发现(河北考古)
河北地区发现的武安赵窑遗址填补了太行山东的商代考古空白。河北地区作为我国考古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省份,也在这些年当中有过不少的发现,在5月三十日国家文物局所发表出来的一些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工作会议当中,就重点说明了河北的商代考古工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南部部分地区是代的一个重要生活以及战略地区在河北也发现了武安赵窑遗址,这是在河北发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商代遗址。武安赵窑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1:010000宋祖英出现时大家都伸了长脖子,为何?凤凰卫视20年庆背后故事
凤凰卫视“感恩之夜”背后故事文/倪方六参加完香港凤凰卫视在北京举办的“开播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回来已有几天,一直想为凤凰写点什么,可一直在忙。真动笔时,又不知道写什么好了。那就把活动现场的照片多发些上来吧,看图说点活动背后的故事。图:2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人称“凤巢”的北京“凤凰中心”。图:2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人称“凤巢”的北京“凤凰中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25:3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