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甲骨文前有初熟文字 持续长达1300年 才演化出甲骨文
中国的甲骨文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其字形结构与现代汉字相差不大。根据文字的演化规律,文字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经历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因此,在甲骨文之前,应该存在着一些更早期的文字形式,如"初熟文字"或"原始文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没有发现更早期的"初熟文字",因此甲骨文的起源一直是个谜。然而,在本世纪初,山东出土了一种文字,其年代大约在4600到3300年之间,比甲骨文早了1300多年。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字与甲骨文之间存在着传承关系。
一、早于甲骨文的发现
在上个世纪,随着考古学的不断进展,我们在山东、关中、内蒙和淮河流域等地的古遗址上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画符号的骨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直到本世纪初,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发现了这些刻符的独特之处,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这些骨片上的刻符构成了一种文字,并将其命名为"骨刻文"。
根据对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赤峰地区出土的1000多块骨刻文、8件刻字玉石器和7件刻字陶片的统计,我们大约可以确认骨刻文共有大约3000个字符,比甲骨文少约1500个字符。
其中,刘凤君在研究报告中的一段介绍非常重要:骨刻文一般由1到5个字组成,也有一些长达10个字左右的,甚至还有刻有20个字或者更多的,可以构成连词成句的辞章已经出现。这表明骨刻文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形式。
二、骨刻文与甲骨文的传承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比骨刻文和甲骨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到骨刻文的成熟度。例如,在一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骨刻文和甲骨文几乎一样的形态。比如,如下图所示的上、下、丁、史、山、卜、齐、少等字,它们与甲骨文之间明显存在传承关系。
特别是其中的"史"字,骨刻文与甲骨文略有差别。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史官手中的道具发生了变化,导致字形稍有不同。这个巧合的是,早在4500年前,"史"字就已经出现,这表明地位崇高的史官已经存在,而史书中记载黄帝设立了史官,仓颉是第一位史官并创造了文字,与骨刻文的年代相符。
通过对骨刻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揭示中国文字的源流。骨刻文作为早期的文字形式,为后来的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它们的字形结构和一些基本符号的使用方式非常相似,可以看作是文字的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目前对骨刻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需要更多的发现和文献资料来完整地还原早期文字的发展历程,揭示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巨型植食恐龙:蝴蝶龙 体长高达30米(脖子占到一半)
蝴蝶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末期,体长可达30米,属于巨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发掘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脖子非常长,向上无限的抬起能够轻易的够到树冠。蝴蝶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31:53000210年耕耘结硕果 继往开来谱华章——《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
史家珍5月15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在北京市东城区科学出版社举行。此次座谈会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石窟寺会议精神,推动石窟寺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42:420001穆耶恩龙:南美大型恐龙(长8-9米/生于9300万年前)
穆耶恩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9300万年前-8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8-9米,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的阿根廷内乌肯省发现的。穆耶恩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08:290003中国考古百年 | 长城考古:忆九眼楼营盘遗址往事
作者:郭京宁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北京区域的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建于明代,呈半环状分布在北京北部山区,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六个区,全长573公里。今年6月8日,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通报了北京怀柔箭扣等3项长城考古的新发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15年前参加的一次长城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25:230000使损招坏帝陵风水,盗墓挖坟,剖棺焚尸,不得好死被做成“腌肉”
原题:南京市民争喝“侯景肉汤”——战事不利出损招盗墓“剖棺焚尸”本文作者倪方六接上篇《古代围城史上最恐怖一幕:老鼠吃光,死人肉与牛马肉掺一起卖》往下说,看看梁武帝说了什么大话,而侯景使损招,在龙脉打长钉坏帝陵风水、挖人祖坟剖棺焚尸,又是一回事情。侯景:“小人百日天子”台城陷落后,萧衍的日子自然也难过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33: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