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分数线公布后,高分家长又准备摆酒庆贺了,古代放榜第二天一般就有宴请,但与形式与现代不太一样
古代高考后如何请客?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手机查分)
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北京市6月23日公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文科一本线555分,理科一本线537分;文科二本线468分,理科二本线439分。
内蒙古是文科本一线472分,理科本一线466分;文科本二线375分、理科本二线328分。
重庆文科本一线525分,理科本一线492分;文科本二线436分,理科本二线395分。
河北文科本一线517分,理科本一线485分;文科本二线395分 ,理科本二线326分……

(兴奋的考生)
看到这样的录取分数线,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估计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高分考生都是“欢乐颂”,而低分都感觉是“苦菜花”。高分家长在高兴的同时,下面又要给孩子准备相样的“谢师宴”了,亲戚朋友也会来家道贺,得摆上几桌。
古代,也是这样的,甚至比现代这种“悲喜两重天”情形更厉害。中榜者都是祖坟上冒青烟——金榜题名了,给人生添齐了三大喜。为此,从家庭到朝廷都会有所表示,有所行动,要为此好好地热闹一番——,以“谢师宴”、“恭贺宴”等为名,大吃大谢一通是少不了的。
类似的宴请、聚会很多,其规格、花费远超现代。当然很多情况下,是不要中榜考生买单的。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古代中国形式丰富多彩中榜宴请聚会活动。

(古代宴请场面)
在古代中国,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以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吃请。
这些宴请是唐代科举生活中一道独特风景,但并非自唐代才有,早在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以庆祝学子、晚辈加官进禄为主题的宴请。只是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体系的形成,各种宴请才有了固定的形式。

(唐朝人聚会)
由于经济发达,唐朝人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高于其他朝代,唐朝人最喜欢聚餐,公私宴集盛行,就是这种较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直接表现。如朝廷,便有一种“会食”制度,即把公事拿到饭桌上来谈。
会食又称“堂饭”,百官一起聚会,规模很大,遇到“人生三大喜”之一的“金榜题名”,自然更要聚了。
《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通过乡试学子(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时间一般放在放榜的次日。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它是在周代“乡饮酒礼”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形式。
到后来,菜肴中真的出现了鹿肉,这种为中榜考生所设的喜宴,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一直盛行到清末。

(汉代大型宴请场景)
有关鹿鸣宴的诗丰富。如南宋诗人范成大就写了一首:”维南吾国最多儒,耸看招招赴陇书。竹实秋风辞穴凤,桃花春浪脱渊鱼。月宫移种新栽桂,江水朝宗旧凿渠。况有床头坊井上,明年应表第三闾。“在诗前,还特别题写:“淳熙甲午桂林鹿鸣燕,辄赋小诗,少见劝驾之意。”
在唐代,比“鹿鸣宴”高级的聚会是“闻喜宴”,这是新科进士的宴请,普通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就像今天,你考个清华、北大与,考个其他学校是不同的。
到了宋代,以学子为主角的宴请同样盛行,聚会的规格更高。在唐代闻喜宴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赵匡胤(宋太祖)当了皇帝后,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赐宴庆贺。

(上菜)
这种宴会,因设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民族英雄元文天祥便曾参加过琼林宴,并写下了《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元、明、清三代,琼林宴又称“恩荣宴”,谢师的意思更明显了,但民间仍习惯称这种科举时代最高等级的聚会为“琼林宴”。
至于武科生,也有相应的宴会,叫“鹰扬燕”,“燕”与“宴”谐音,故称“鹰扬宴”。比鹰扬宴等级更高的,是“会武宴”,只有武进士才能参加。

(清代宴请)
晨读·日课||NO.9
以经典过滤信息碎片,以经典铸就精神根基,以经典指引前进方向。论语(钱穆新解)为政篇第二(三)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之,指下民字。道,引导、领导义。以政事领导民众,仍是居上临下,法制禁令,其效不能深入人心。齐之以刑:导之而不从,以刑罚齐一之,民知有畏而已,其心无所感化。0000乌贝拉巴巨龙:巴西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65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早期,恐龙体型大多还比较小,但之后的时间里,恐龙的体型越来越多,大型恐龙逐渐成为常态,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就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它就是乌贝拉巴巨龙,一起去认识看看。乌贝拉巴巨龙基本资料乌贝拉巴巨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9米,与博妮塔龙、盔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71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乌贝拉巴巨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49:480000古代那么多银子,现在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给出答案
在中国使用人民币作为流通货币,用来支付和交易,在古代银子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同我们现在所使用纸质货币人民币,具有同等的意义,在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不禁提出疑问,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作为流通货币的银子,储量应该很多,现在为何都消失不见了呢?对此考古学家为我们进行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电视剧情节过分夸张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0:42: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