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分数线公布后,高分家长又准备摆酒庆贺了,古代放榜第二天一般就有宴请,但与形式与现代不太一样
古代高考后如何请客?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手机查分)
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北京市6月23日公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文科一本线555分,理科一本线537分;文科二本线468分,理科二本线439分。
内蒙古是文科本一线472分,理科本一线466分;文科本二线375分、理科本二线328分。
重庆文科本一线525分,理科本一线492分;文科本二线436分,理科本二线395分。
河北文科本一线517分,理科本一线485分;文科本二线395分 ,理科本二线326分……

(兴奋的考生)
看到这样的录取分数线,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估计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高分考生都是“欢乐颂”,而低分都感觉是“苦菜花”。高分家长在高兴的同时,下面又要给孩子准备相样的“谢师宴”了,亲戚朋友也会来家道贺,得摆上几桌。
古代,也是这样的,甚至比现代这种“悲喜两重天”情形更厉害。中榜者都是祖坟上冒青烟——金榜题名了,给人生添齐了三大喜。为此,从家庭到朝廷都会有所表示,有所行动,要为此好好地热闹一番——,以“谢师宴”、“恭贺宴”等为名,大吃大谢一通是少不了的。
类似的宴请、聚会很多,其规格、花费远超现代。当然很多情况下,是不要中榜考生买单的。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古代中国形式丰富多彩中榜宴请聚会活动。

(古代宴请场面)
在古代中国,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以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吃请。
这些宴请是唐代科举生活中一道独特风景,但并非自唐代才有,早在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以庆祝学子、晚辈加官进禄为主题的宴请。只是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体系的形成,各种宴请才有了固定的形式。

(唐朝人聚会)
由于经济发达,唐朝人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高于其他朝代,唐朝人最喜欢聚餐,公私宴集盛行,就是这种较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直接表现。如朝廷,便有一种“会食”制度,即把公事拿到饭桌上来谈。
会食又称“堂饭”,百官一起聚会,规模很大,遇到“人生三大喜”之一的“金榜题名”,自然更要聚了。
《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通过乡试学子(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时间一般放在放榜的次日。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它是在周代“乡饮酒礼”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形式。
到后来,菜肴中真的出现了鹿肉,这种为中榜考生所设的喜宴,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一直盛行到清末。

(汉代大型宴请场景)
有关鹿鸣宴的诗丰富。如南宋诗人范成大就写了一首:”维南吾国最多儒,耸看招招赴陇书。竹实秋风辞穴凤,桃花春浪脱渊鱼。月宫移种新栽桂,江水朝宗旧凿渠。况有床头坊井上,明年应表第三闾。“在诗前,还特别题写:“淳熙甲午桂林鹿鸣燕,辄赋小诗,少见劝驾之意。”
在唐代,比“鹿鸣宴”高级的聚会是“闻喜宴”,这是新科进士的宴请,普通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就像今天,你考个清华、北大与,考个其他学校是不同的。
到了宋代,以学子为主角的宴请同样盛行,聚会的规格更高。在唐代闻喜宴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赵匡胤(宋太祖)当了皇帝后,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赐宴庆贺。

(上菜)
这种宴会,因设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民族英雄元文天祥便曾参加过琼林宴,并写下了《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元、明、清三代,琼林宴又称“恩荣宴”,谢师的意思更明显了,但民间仍习惯称这种科举时代最高等级的聚会为“琼林宴”。
至于武科生,也有相应的宴会,叫“鹰扬燕”,“燕”与“宴”谐音,故称“鹰扬宴”。比鹰扬宴等级更高的,是“会武宴”,只有武进士才能参加。

(清代宴请)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09:290000太原出土一口金色棺材 专家却不敢打开(金色棺材)
专家如今没有打开金色棺材的把握。太原龙泉寺竟然发现了一口由陈金打造的棺材,可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在其出土以后,专家却迟迟不敢将棺椁打开,那么这具纯金棺椁究竟是放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让专家如此害怕。龙泉寺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0-11 19:45:290000十分悲惨的皇陵 盗墓贼都嫌弃(宋朝墓穴)
宋朝的皇帝大多墓葬简薄没有价值。大家都知道,身为皇帝,死的时候也需要的,既然生前这么辉煌了一辈子,死后也一定不会委屈自己。一般陵墓能修多大就修建多大,陪葬品能放多少就放多少,导致后来的盗墓贼们都很钟情于皇帝的陵墓,就连如今的考古专家也对皇帝的陵墓情有独钟,他们认为皇帝们的陵墓才是最对考古最有价值的陵墓。宋朝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4-09 20:42:540002揭秘2017六大考古新发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可低估
别看如今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其实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不可低估,在古代毕竟科技没有如今这么发达,不过古代人们依旧靠智慧给现代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智慧成果的结晶。最近专家公布了2017六大考古新发现,你知道都有哪些吗?下面探秘志小编就来为你揭秘。一、2017六大考古新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41: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