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马永嬴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000米。根据考古资料,江村大墓所在的汉文帝霸陵陵区范围近30平方千米。本项目自2006年开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考古发掘自2017年持续至今,发掘面积总计6050平方米。


2006年以来,先后对霸陵陵区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在窦皇后陵西侧发现了一座大型汉墓(即江村大墓)。2011-2013年,我们对“凤凰嘴”进行了两次较为全面细致的调查、勘探,并引入地质勘探技术全方位探测,证实此处除有多通明、清碑石外,未发现任何陵墓遗存。随后,我们再次复核勘探了江村大墓,确认其为“亞”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地面无封土,墓室边长73米,四周环绕110多座外藏坑,外围以“石围界”和门阙形成陵园。

窦皇后陵现存“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亦为“亞”字形,周围有10多座外藏坑,四周有夯土园墙和门址。

在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外围还探出了一周更大范围的夯墙遗址,形成了围合二者的大陵园,其东西残长1200多米,南北宽863米。在大陵园内,还发现有两处23座外藏坑和4处建筑遗址。其外侧还分布有数十座小型外藏坑、陶窑遗址、陪葬墓等。
2017年开始,对江村大墓外藏坑、陶窑遗址、陪葬墓等进行了考古发掘。江村大墓发掘了东北、西南区域的8座外藏坑,长度在6.5-72米之间,宽3-6米,深度6-9米不等。大多为带斜坡道的竖穴土圹形制,底部有木椁遗迹。坑内遗存主要有:着衣陶俑(个别带有刑具)、陶器、铁器、铜器,以及漆木器(包括木车马)遗迹等。值得一提的是外藏坑中还清理出“车府”“器府”“中司空印”“南葆司空”“北葆司空”等明器铜印。

陶窑遗址共发掘17座。一般2-5座陶窑共用一个操作间。陶窑由火门、火膛、窑室、烟囱构成,窑室内出土有汉代砖瓦和陶器等文物。





2018-2019年,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中发掘了江村大墓西南约3900米处的23座汉墓,其中4座“甲”字形大墓,均为竖穴木椁结构,最大者全长54米,墓室边长18-20米,深16米。该墓虽被盗严重,但仍清理出土玉衣片2000多枚,以及乐舞俑、陶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200余件。另外,还出土了带有“襄城家”铭文的铜鋗等文物。

考古资料表明,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等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结合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此外,我们还对毗邻的薄太后南陵也做了一些考古工作。勘探发现南陵亦为“亞”字形墓葬,其墓室向东偏离封土,周围有20座外藏坑和2处建筑遗址,外围也以“石围界”形成陵园。南陵发掘了封土西侧的3座外藏坑,其形制结构与江村大墓外藏坑基本相同,出土了塑衣彩绘陶俑、原大木车遗迹,以及大量带有草原文化风格的金、银饰品等珍贵文物。


南陵封土西北分布有一组小型外藏坑,共有10列40排380余座。我们发掘了其中的39座坑,其长度在1.3-2.3米之间,宽0.8-1.4米,深度0.6-2.6米,底部有陶棺或砖栏,内有动物骨架、陶俑、陶器等,经鉴定,动物种类以金丝猴、丹顶鹤、陆龟等野生动物为主。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南陵外藏坑发现的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似角龙:北美中型角龙类(长6米/眉骨长有大尖角)
似角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角龙科恐龙,诞生于6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8-6米左右,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眉骨上长有一对大尖角,鼻骨上也长有细小尖刺,颈盾上也长有对称的小角。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地区发现的。似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55:040000专家挖出一座古墓 证明中国之前的历史(中国历史)
仰韶文化遗址证明中国有着6000年以上的文明遗址。我国一直都说自己是上下5000年,也就是证明中国在5000年之前已经有了国家的文化,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还有一些外国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最多也只能追溯到3500百年之前,但是在这之后有不少的国家文物从土地下面出来,也可以一步步的正视中国历史了解到更多的过去。仰韶文化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58:090000孙瀚龙:上山文化——长江下游的稻作社会与农业文明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49:450000湖南禁地“闹鬼”,考古队发现其中隐藏的秘密,专家:是祭坛
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8:56:240000安徽的国家考古遗址 被称为东方巴比伦(安徽考古)
安徽凤阳发现的明中都皇城被称之为东方巴比伦。在明朝时期,统治者自然而然也是挑选了福地进行皇城建造。而在所有的皇城当中,来自安徽凤阳的明中都皇城就是明朝开始建设的第一个皇宫。这是要比北京故宫规模还要大,时间还要早的一座都城,只不过在定都北京之后,明中都皇城才被逐渐的荒废。安徽凤阳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46: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