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一脚踩空,考古专家顺着挖,挖出了惊世大发现,解开千年之谜
中山国王墓的考古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博物馆中,好多文物的出土都有“偶然性”。这篇文章要说的包括国家一级文物“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在内的一批先秦中山国文物的发现,就很有戏剧性。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
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七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霸权,战乱不休。在那时的强国燕赵二国之间,还有一个小国“中山国”,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于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
此后,中山国便永远退出了历史,由于史书所记该国并不多,中山国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中山国王墓的发现,把这个历史谜团一下子解开了。
中山国王墓的发现,因为文革期间的农田平整运动,其发现也属偶然。
根据上级号召,1974年冬天,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农民开展大规模平整农田运动,原本就被怀疑是古墓的大土丘,经过农民不断取土,出现了古墓葬痕迹。这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闻讯赶来的当地考古人员来到现场时,大土丘已遭到严重破坏,根本无法原样保护。经上报,只能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才有了之后中山国王错的墓的发现。
(中山国遗址)
如今已知道,平山三汲附近有规模很大的先秦中山国古墓群,但在当年并不清楚。
1974年开始的考古发掘,共发掘了包括两座王墓(分别是一号墓和六号墓)在内的几十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夔龙纹铜方壶"、"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十五连盏铜灯"、"银首人俑灯"、"双翼铜神兽"等国宝级文物。这在当时很轰动,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战国曾侯乙墓之后,中国考古界在文革期间的又一重大发现。
当年,更深入的考古发掘,是从一号古墓开始的。
一号古墓是古墓群中体形最大的一个,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地上封土仍很大,高15米,东西底边长92米,南北底边长110米。封土平面基本为方形,由下到上构成三级台阶, 第二级台阶以上还残存着建筑的遗迹。
(取土现场)
随着勘探范围的扩大, 在一号墓的外围先后发现了6座陪葬墓、2个车马坑和1个杂殉坑。陪葬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葬船坑的设计,这在中国北方古代墓葬中十分罕见。
让考古专家痛心的是,不论是一号主墓,还是周边的随葬墓,早期都被盗墓者光顾了,遭到过严重的盗掘。如一号墓中最大的椁室里,除了几个吊棺用的大铜环和一些文物残片外,几乎一无所有了。更可恶的是,被推测是战国时的一伙盗墓者,在盗掘之后还放了一把火,把整个墓室烧得面目全非。
就在大家失望的时候,一个意外让大家兴奋了起来,一民工在主墓室侧面的平台上, 一脚踩空了——踩空的地方竟然是一个随葬品“仓库”。
原来,主墓室的两侧有两个与主墓室互不相连的洞室,专门用来放置随葬物品,从中出土了几百件文物,内有大量的稀世珍品,“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夔龙纹铜方壶"这些国宝都是从中挖出来的。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这种将随葬品与主墓室分开埋的现象,是中国以前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种非常规的墓室结构设计, 为中山国王陵墓所独有。这些随葬宝物能逃过2000多年来的一次又次的盗掘,始终未被盗墓者发现,便得益于这种“分开式”设计。
当初设计是否出于反盗墓考虑才这么做的,现在已不得而知,但这种“分开埋”设计,在事实上起到了十分有效的反盗墓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这样分开埋茂,互不相通,包括“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这些国宝在内的一大批珍贵文物,决不可能留存到现在。
随葬品“仓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中。东仓清理完之后, 在东方方向又发现了一个仓库,但面却是空的,难道被盗墓者光顾了?但仔细查看后发现,现场没有盗掘的痕迹,也没有摆放过器物的痕迹,原来这是墓主中山王的“备用仓库”。
(考古遗址)
(西北库、东库考古现场)
(西库考古现场)
接着将西边的“仓库”打开,也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 从中出土了更多更珍贵的文物。
椁室内出土了极珍贵的“兆域图”铜版,铜版上用金银嵌出了中山王陵园的规划图。
到一号墓发掘完毕后,中山王墓的完整设计结构就出来了——
封土为方形,由下自上呈三级台阶式。第一台阶的内侧有散水,第二台阶上有回廊建筑残迹;有壁柱及檐柱撑起回廊的顶部,檐下散水以鹅卵石铺筑。
主室平面呈“中”字形,全室分为南、北墓道、椁室、东北库(面积较小,无随葬遗物)、东库(陈列青铜器和漆木器)、西库(陈列礼乐器和玉器)六个部分。
椁室为石筑,室内积碳。葬具为二棺二椁。
南面的东西两侧各有车马坑1座,墓室南面有杂殉坑、葬船坑各一座。
根据考古情况分析,中山王使用的应该是五层木棺。棺椁的层数在古代中国显示身份标志,五层棺椁限于国君使用。
墓室两侧的6座陪葬墓,陪葬者头皆向主墓,有棺有椁,陪葬墓的墓扩打破了大墓封土,随葬器物早晚不同,说明这些陪葬者并不是被殉杀,不是非正常死亡,而是自然死亡后陪葬于王墓旁边的。
能证实墓主身份的,是随葬器物上的铭文。一号墓出土的铜器中共有90件带有铭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3件,分别是中山王铜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两耳二三兽蹄足;方壶,方座,盖上有二立兽,边棱上四夔龙,腹部两铺首;嗣子圆壶,两铺首,圈足,盖饰三钮。
这三件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的历史,填补了历史文献的空白,这是这次考古最令人的高兴的成果之一。
方壶是一只大酒壶,壶高有63厘米,重达28公斤,壶身四面刻满了文字,多达450个字,证实一号墓的主人是中山王,名子叫“错”。
铭文中, 还特别记载了中山国征伐燕国的经过,“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的说法,证明在王山王错之前, 还出现了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四位中山王。
需要说明的一下的是,考古编号为六号墓的墓主就是成公,他是中山王错的父亲,也就是说,错继续了成公的中山王位。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牛河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2:530000大禹为何姓姒 甲骨文改写认知
大禹是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夏朝的奠基者之一。史书中明确记载了大禹的姓氏为“姒”,并将其作为夏朝的始祖,但究竟为何会有这一姓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少疑问。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形式,]通过甲骨文的解读,提出三种可能性,与农耕、丝绸制作以及怀孕产子有关的解读。这些解读不仅有助于解释大禹姓氏的由来,还提供了关于大禹部落的一些新的历史线索。一、姒姓氏的起源之谜我要新鲜事2023-09-25 19:40:390000日本挖出秦汉时“山东人”,俺祖先来自哪?日本组团来华考古寻根
日本土井滨遗址挖出的古人遗骸本文作者倪方六最近,日本下关人类学博物馆举办纪念土井滨遗址发掘70周年展览,“日本人是不是中国人”,再一次成为中国网友的嘴边话题。土井浜遗址位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丰北町神田上,于1930年被发现。顺便说一下,日本的县、市、町,相当于中国的省、县、乡。土井浜遗址发现后,已历经19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弥生时代文物,为日本人的起源找到了新的证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13:380000鸡叫城:三苗集团神圣故土再现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5:460000河南一座山埋了6朝24位帝王 古墓超十万座 是古人最向往的墓地
河南古代属我国中原的一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所以得名河南。河南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古都数量尽冠我国。北宋后政治地位被北京取代。河南水土宜人,建都都城周边风水宝地,古代都城皇陵众多,如明十三陵就在昌平,北京东陵西陵近城。河南邙山也如此,700平方公里,六朝二十四帝王,900余霜将估墓,十万古墓,“无卧牛之地”墓多如牛。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15: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