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墓挖出公元前500年“文具盒”,工艺不输清宫之物
古代的“文具盒”
文/吴甜甜、倪方六
六一儿童节到了,首先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这篇文章说点小朋友感兴趣的话题吧——天天要用的文具盒。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具用品中最为主要的四种,这就是读书人都知道的“文房四宝”。到清代,文房四宝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连书刀、书摸、砚滴、笔床等“文房四宝”的辅助工具,都随之发展起来。

(中国的“文房四宝”)
文具盒,也是古代读书人不可少的用具,称作“文具匣”。
新疆喀什曾出土一只木质彩绘的抽拉式盒子(见下图):长31.5厘米、宽5.3厘米、高6厘米 。盒子设计独具匠心,造型别出心裁,拉开盒子拉后内有墨彩绘出的纹饰,不规则的开口让盒套刚好与盒体相吻合,不留痕迹。不仅如此,盒身图案色彩艳丽,通体施黄彩,辅以红色的花卉纹样——精美得有点奢侈。
这个木质彩绘盒子,就是古代的“文具盒”。

(新疆出土的清代 文具盒)
现代学生中间流行使用塑料文具盒,在我们1980年代学生中,流行铁皮文具盒;古代最流行的文具盒,则是木质的。而在早期,最常用的文具盒是口袋——应该称为“文具袋”才对。人们为了方便,携带常用布袋来装竹笔,挂于脖上或腰上。
但文具袋的缺点很明显,笔头很容易被折,后来木质文具盒渐受欢迎。把简单、普通的木盒子精雕细作,点缀以丰富的图案,就成了一只上乘的文具盒,既漂亮又文雅,孩子、大家都喜欢。

(现代文具盒)
值得一说的是,由于木质文具盒容易腐烂,早期能保存下来的并不多,目前存世或发现更多的是清代的文具盒。但清代能完好无损下来的,也是很不容易,大多已经出现裂痕,特别是口沿部分。
显然,喀什考古出土的“文具盒”是新疆少数民族贵族所使用的,民族风格突出。新疆出土的类似“文具盒”还有不少,最早的为先秦时期 ,由于独特的气候,两三千年前的东西得以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新疆有个古墓群叫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群遗址年代上限距今约3000年,下限年代至魏晋。从20世纪初至今,一直有盗墓者光顾。当地人也曾把棺材板、墓内随葬品、芦苇、蒲草什么的,弄回家做燃料、造肥料。虽然被盗、被破坏严重,仍古墓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一只“文具盒”。

(新疆扎滚鲁克古墓群)
此“文具盒”出土于1996年,是从扎滚鲁克1号墓地24号先秦古墓里挖出来的,是一件动物纹木雕盒(见下图),经测定年代为公元前500年。盒子长18.5厘米、宽5.1厘米、厚4.5厘米。这是典型的古代文具盒造型——当然也不一定是放文具的,也可能放其他贵重物品,称为“藏物匣”更准确些。
该盒子用“开半对连”技巧合为一体,盖子可以自由滑动。盒与盖都有图案纹饰,同样的造型设计独特,雕工圆润。这只先秦“文具盒”在工艺水平上不输清宫之物,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藏百宝嵌花果紫檀盒和百宝嵌紫檀福禄寿文具盒相比,并差不到哪里去,也是一流的,可见先秦“文具盒”就很讲究了。

(先秦动物纹木雕“文具盒”)
以康雍乾三朝皇帝为代表的清朝帝王,大都爱好文玩,一些器物通过精巧的设计和精湛的制作,使其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更具有观赏性,乐于把玩之。如今国内许多博物馆,特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有不少是清宫文玩,多是当年帝王遗物,无一不是制作精美,穷工殚巧的上乘作品。
2012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曾推出“书房里的艺术文房用具展”,共有100多件清代文房用具精品,展品主要是来自苏州博物馆的藏品,其中有一只清代康熙年间的“紫檀嵌螺钿蝶恋花文具盒”(见下图)特别惹眼,这只文具盒远远看去,像一张缩小版的床。

(紫檀嵌螺钿蝶恋花文具盒)
明清文人大多喜欢将文具盒放在案头,容纳毛笔,砚台、印章等等,有点类似百宝箱。有些文具盒还存着一个秘密的机关,不知道此中玄机的人,根本就不会找到这个机关,无法打开,可谓是集精美、奇巧、神秘、高贵于一体。
现代孩子用的文具盒与这些古代文具盒相比,不论材质还是设计工艺,水平之差距不是一条街两条街,而是几十条街了——古代文具盒这么漂亮这么有文化,是不是好想拥有!

(笔床)
60年代出土父女合葬墓中有200颗红丸化验发现与炼丹有关
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12:560004葛剑雄:我看东西方文化
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常用的概念,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优劣和消长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但是人们对东方或西方的界定往往相当模糊,因而在对话或争论中常常不得要领,甚至自相矛盾。我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和比较东西方文化,首先必须明确其概念,在此基础上,方能确立基本的观念。一、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时间(时代性或阶段性)和空间(地域性)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0000商朝没崛起前 夏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什么 考古解读夏朝独特体制
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在文献记载中或与洪水有关,或与王室权力斗争密切相关,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为了巩固王朝统治而采取的举措。商朝在中国历史上以其频繁的迁都次数而闻名。根据史书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后迁都一十三度”。在商汤之前,商族迁徙了8次,而商汤之后,作为华夏正统的商王朝又迁都了5次,总共达到13次。直到盘庚迁至殷墟后,商朝的统治中心才稳定在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我要新鲜事2023-06-01 20:33:040000墓道惊现一批宝物,是盗墓贼匆忙落下?还是埋赃欲私吞?至今成谜
原题:潞王墓随葬宝物数量与被盗真相成谜本文作者倪方六接上一篇《从娘娘棺内盗出两大口袋宝物,诡异的是得宝后倒霉事不断》,继续聊明封王妃墓被盗故事——河南新乡境内明朝潞王妃墓被盗留下了很多遗憾,有一些谜团一直没有解开,至今成谜:张来香所盗得的两口袋宝物,到底都是些什么稀罕物?后来在考古清理时,从墓道中民惊讶地发现了一随葬宝物,是进入地宫取宝的盗墓贼出逃时匆忙落下,还是有意埋赃,留日后私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28: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