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江胡地位咋来的?最厉害的并非少林拳,而是另外一种功夫
古人是如何练武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些天,因为有人约战中国传统武学各大门派掌门,秒败太极拳师新闻甚嚣尘上,自1980年代以后就冷下来的武术,一下子热了起来。古人是如何练武的?

(格斗手约架太极拳师)
在今天(2017.05.11.)出版的 《北京晚报》上,我在“一方钩沉”专栏中专门写了篇文章,谈了中华传统武术问题。这里从专栏稿中节选一部分,与“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网友分享。
中国传统武术起源很早,传当年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就会武术了。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卷一)中有这样说法:“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这里的“禽”即擒,原始武术动作可能模仿于禽兽,华佗发明的“五禽戏”也是源于仿生,含有后世武术动作。

(祖逖雕塑)
有学者因此认为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黄帝时代。实际不能这么说,武术概念和理论的出现,在汉朝时才出现。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人们练武功似乎更为勤奋,如今习武之人的信奉的“闻鸡起舞”,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其时,掌握被后来视为神功的指掌功夫已出现,还出了不少高人,练得相当不错。

(书法)

(书法)
《魏书·高祖纪下》记载,孝文帝拓跋宏,“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膊骨。”南朝梁武帝时名将羊侃同样武功盖世,指掌功夫了得,一次手抓殿前柱子,手指竟然陷进了柱子里,可见其功夫不凡。
后赵皇帝石勒是个传奇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奴隶出身的皇帝。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是一位拳术过人的主子。据《晋书·石勒载记》,在未当皇帝前,石勒常挥拳与邻居李阳斗殴。
真如武林常言“不打不相识”,在当了皇帝后,石勒赏赐一官职“拜参军都尉”,让李阳也过把官瘾。当时,石勒举起李阳的手臂笑着说:“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弧毒手。”

(图:古代武术表演“角抵戏”,河南密县打虎亭出土汉画像石画)
这一时期,现代流行的武术“表演功能”被强调,出现徒手单人表演性武术“拍张”,这种武术更多地被称为“武艺”。据《齐书·王敬则传》,南朝人王敬则便善于武术表演。“年二十余,善拍张,补刀戟左右。”在因为武术好当了官后,王敬则仍不忘练武。
后世极盛的僧人习武现象开始流行,今天的少林拳最后即源于此时,北魏都文帝专门为来华的印度高僧佛陀禅师,在今河南嵩山建了少林寺。
据唐人张鷟《朝野佥载》,佛陀禅师的弟子稠,“拳捷骁武”,还能“横塌壁行”,就是后来所说的轻功“飞檐走壁”。

(图:少林拳法“十八手”之排山运掌)
中国传统武术在隋唐时得到飞跃,这一飞跃的标志是武则天确实“武举制度”,鼓励“教人习武艺”,这可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前是重文轻武,现在则倡导文武双全,能文能武。
从此身怀武功者可和满胙经纶的才子一样,参加武术类科举考试,得功名利禄,升官发财。学习不好,喜欢打拳、玩刀弄枪之人不再被民间视为不学好了。
如今在武林独霸半壁江山的少林武术,也是在唐朝奠定了江湖地位。隋末少林寺僧助唐王李世民击败了对手王世充,为唐朝建国立功,少林寺一下子火了,从此闻名于世。

(图:僧人习武,壁画,少林寺白衣殿内墙上)
而在之前的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拳术已大放光彩,隋将达奚长儒以2000人迎战10余万南犯突厥人,打了三天,兵器全都打光了,最后徒手上阵,“以拳殴之”。这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用拳术实战案例。
到明朝时,少林武术已天下无敌。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卷五),就有这样的说法:“河南少林寺拳法,天下所无,其僧游方者皆敌数十人。”
明朝时的少林武术,徒手相搏的少林拳不是最显赫的,最出名的是“棍术”,这才是当时最厉害的。明朝后期,少林武僧才“多攻拳而不攻棍”,少林拳方大放异彩。

(少林习武全图,少林寺壁画)
巧鳄龙:印度小型食肉恐龙(长1米/距今6500万年前)
对于恐龙,大家总是更关注大型食肉恐龙,其实相比如这些猛兽,在恐龙时代,成群的小型食肉恐龙更为恐怖,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巧鳄龙就是这种一种恐龙,它体型虽只有2米,但性情凶猛,成群的攻击过来,大型食肉恐龙也得跪,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巧鳄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12:22000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复杂化及中原化进程研究”专家论证会纪要
殷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复杂化及中原化进程研究”(20&ZD247)启动仪式暨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近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博物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多位从事长江流域考古的著名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以下是会议发言的摘要。水涛(南京大学)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50:540004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元明清釉下彩绘瓷
#走进博物馆#釉下彩绘瓷的做法是在素坯表面绘画纹饰,施加釉料之后烧成的瓷器,因为纹饰位于釉层下方而得名。此一彩类起源于三国东吴时期,成熟于唐代长沙窑,并往下传承到元明清三代。元明清三代的釉下彩绘瓷以钴、铜、铁为着色剂绘画而成,既有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并用的作品。本文分元青花、明洪武釉里红、明永乐青花釉里红、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及清康熙釉里三色五项,说明釉下彩绘瓷的概况。1.元代青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28:320000商朝不缺将,武丁打仗为何偏要派王后出征?妇好墓考古揭开谜团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将领。虽然我国自古都不乏女将征战的记载,但像妇好这样贵为一国王后,却还要亲自领兵作战的情况,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甲骨文中共记载妇157位,但领兵作战的,却只有妇好1位,由此可见,纵然在女性参与政治活动很常见的商朝,女人,特别是王后级别的女人带兵打仗,也是很罕见的事。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05:540000饕餮神目与华南虎崇拜——饕餮神目形象意义和来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1:5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