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发明传与谷雨节有关,有个地方每年都纪念
谷雨与仓颉造字有关系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谷雨忙种)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
过了谷雨,春天就与我们挥手作别了。南宋诗人杨万里《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诗便写出了谷雨时节人们对春的留恋:“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那么,谷雨节气到底是怎么得名的?有人说与“雨生百谷”一语有关,实际并不是这样。具体理由将在2017年4月20日北京晚报上我独家专栏《一方钩沉》上公开。这里先说说“,”与谷雨节的关系真相。
仓颉,传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左史官,当时还没有文字,时人绳结记事。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启发之下根据事物形状创造出了象形文字。此即《说文解字》后序中所谓:“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仓颉的举动感动了上苍,知道其部落将受饥饿,于是在其造字成功之日,天上下起了谷雨,以作褒奖。黄帝知道后,便把这一天作为纪念日,称为“谷雨节”,从此有了谷雨节气。这个传说在陕西白水一带特别流行,当地建有仓颉庙,每年到谷雨节这天,还会举行纪念活动。如今“谷雨祭仓圣”更升级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仪式更为隆重。
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谷雨祭仓圣”是可以理解的,但“仓颉造字”并不可信的,谷雨节由他而来更不靠谱。

(仓颉画像)
仓颉造字在中华文化史上意义重大,可以说影响了中国文明的进程。
最早提及仓颉发明文字的,是战国时思想家荀子,见于《荀子·解蔽篇》,书中有“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一语。稍后的韩非子、吕不韦也都提到了这点,《韩非子·五蠹》称,“昔者仓颉之作书也”;《吕氏春秋·君守篇》称:“仓颉作书”。
三本古籍中均不见仓颉与谷雨有任何关系,但到西汉时,情况出现了变化。刘安《淮南子·本经》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从前苍(仓)颉创造了文字,苍天担心没有人再种粮食而降撒粟谷,鬼怕得夜里哭泣。
仓颉发明文字,鬼怕什么?原注称“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意思就如现在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贪官们,担心有文字后,自己的腐败行为被写出来举报。

(甲骨文“谷”)
随后的谶纬之书《春秋元命苞》夸张起来了,这样记述仓颉事迹的:“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粟即谷,雨粟即雨谷。再之后,民间便出现了仓颉字成之日天下谷雨的说法,越传越神,仓颉造字与谷雨节气附会上了。
其实,文字和节气都是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试想连“天雨粟”本身都不可信,“谷雨节”因仓颉造字而来,自然更可疑了。

(谷雨节候图)
缅怀·致敬·奋进——北京文博机构为吴梦麟先生举行追思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34:340000张天恩:西周社会结构的考古学观察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57:440000内蒙古发现古墓 尸体出现大量水银(契丹墓葬)
内蒙发现的墓葬可能是契皇室成员的墓葬。2003年,内蒙古一座采石山爆破后,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当把古墓的石木门掀开后,一名考古队急忙拿着手电筒往里棺察,发现一口鲜艳的红色棺材赫然摆放在里面。不仅如此,棺材的周围装饰着很多凤凰的图案,做工十分的讲究。看着眼前如此高规格的下葬方式,在场的考古人员立刻意识到墓主人的身份肯定非富即贵,棺木内陪葬的宝贝肯定也是奢华至极。纯金陪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10-15 20:12:270000荐书 | 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又一力作——简评《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去年10月,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刘俊男教授赠我一部75万余字的大著《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并嘱我雅正。我对文明起源的问题研究不多,但对于近数十年学术界关于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关注不少,通读此书时,渐觉新意颇多,盼与学界同仁尽早分享。《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作者:刘俊男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8月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20:440000古代哪省的人最喜欢斗鸡?斗鸡时想出一损招,绝对让对手的鸡胆怯
古人为何更喜欢养公鸡?本文作者倪方六继上篇说鸡的,这里再来聊聊嘴。这是我将在今天见报的《北京晚报》上的“一方钩沉”专栏稿的部分内容。从史料所记来看,中国古人更爱公鸡。为什么?(陕西出土唐代上釉陶公鸡)在古代,鸡的用途远比现代丰富,最典型的是报时与斗鸡,而这两项都是母鸡所不具备的。当然,最主要的,古人把公鸡当成一种娱乐工具,“斗鸡”即是公鸡娱乐化的表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03: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