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搞笑青铜器大赏:“方向盘” “饭盒” 还有“痒痒挠”
青铜器,古称"金"或"吉金",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文化光辉。特别是在夏商周三代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巅峰,留下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珍品。虽然夏朝的青铜器相对较少,但随着商周时期的到来,青铜器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其中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青铜器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何尊、毛公鼎等,都是中国国宝的代表。青铜器不仅是礼制的象征,还承载着等级和历史的记载。因此,我们通常将青铜器视为庄重肃穆的文物,但实际上,也有一些青铜器走了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

1、"大禾人面纹方鼎"
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商晚期。这座方鼎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腹部四周镶嵌着人面纹,这些面部形象宽颧、厚唇,看起来似乎是女性的特征,但却带有一些搞笑的元素。这座方鼎在1959年被农民无意中挖掘出土,经过修复后,被命名为"大禾人面纹方鼎"。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铸有人面的青铜方鼎,因此备受珍视,禁止出国(境)展览,堪称珍贵之宝。
2、"人面龙纹盉"
收藏于美国,商晚期。这座盉,古代的水或酒器,鼓腹,带有盖子。它的盖子上雕刻着一个人面形象,眉宛如卧蚕,鼻似蒜头,双眼圆瞪,看上去有点滑稽可笑。但有趣的是,这个人面下面还长有两个犄角,加上器身背面的蟠卷龙体和龙爪,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面龙身"造型。这座盉的起源仍有待研究,但其形象的奇特性使其备受瞩目。
3、"亚醜钺"
出土于山东省青州苏埠屯,商代。这件青铜钺的形象也相当特殊,它具有一个人面形象,但与寻常的人面器物不同,它表情可爱,眼圆嘴角微扬,牙齿清晰可见。然而,这个小巧的青铜手却引发了疑惑。最初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假肢,但后来被否定。因为它的腕部中空,留下了木柄的痕迹,而墓主人的年龄约在35岁左右,难以解释这个小器物的具体用途。一些学者猜测它可能与军权有关,类似于铜钺的象征。

4、"青铜轮形器"
出土于中国的三星堆,直径达85厘米。这个造型独特的器物一度被误认为是车轮,但后来发现并不是。它的边缘分布着五个眼孔,中心也有一个眼孔,因此被定名为"轮形器"。虽然仍有关于它用途的争议,但有学者猜测它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
5、"作册般鼋"
出土于安阳殷墟,是商朝晚期的青铜器。这个器物看起来像是一个饭盒,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青铜饭盒。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上面雕刻有98字的铭文,记录了商王在洹水射鼋的事迹。这个青铜饭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大禹治水文献记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6、"云纹铜五柱器"
出土于西周中晚期,现藏于安徽博物院。这个五柱器的形状极为独特,至今无法确定其具体用途。有人猜测它可能是香器、乐器或祈子器,但仍存在争议。

7、"青铜卡尺"
出土于王莽时期,现藏于扬州市博物馆。这个青铜卡尺被认为是现代游标卡尺的原型,可以用于测量长度、外径和深度。这座青铜卡尺的存在让人不禁思考,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术已经具备了测量工具的雏形。
8、"铜奔马"
出土于东汉晚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这座铜奔马因其铸造形象的马蹄下踏着物体而闻名,但这个物体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这座青铜器的侧面观察才能真正欣赏到其奇特的马腿造型,因此其正面照片较少。
中国的青铜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展现出多样化的创意和形式。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器不仅见证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也留下了独特的艺术遗产。每一件青铜器都有其独特之处,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通过这些古老的青铜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精髓,感受到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博大。
谁最早开发敦煌?这个人太厉害了,中国最早版图都是他定的
大禹与中国西部开发本文作者倪方六随“一带一路,昂扬在途”活动抵达敦煌后,西部的广大立即便出现在眼前,烈日,沙漠、胡杨、骆驼……让人感受到了西域的雄壮和豪迈,也想到了古人开发西部的艰难和危险。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发西部的人?或者谁最早开发了敦煌?大禹,一定是大禹!(大禹铜像)治水英雄大禹曾“决九河,定九州”,在治水过程中走遍全国,他来到了西域。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8:120002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签订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合作协议
4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就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签订合作协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陈星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总编辑李让、副总编辑李学良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科研处负责人刘国祥主持签约仪式。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32:260000李学勤: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何要用考古资料来进行《周易》研究。第二个问题讨论近年出土的与《周易》有关的材料,分四点,一是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二是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三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四是和《周易》有直接关系的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一、为什么要用考古的材料来研究《周易》0000严耕望:目录学与校勘学
问《励耘书屋问学记》各篇多谈到陈援庵先生治史特别重视目录学、校勘学,你的意见如何?答这两门学问都是治史的基本学问。目录学是治史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校勘学是治史所必备的基本技术之一。0000曹兵武:二里头文化:华夏正统的缔造者
小瓜按:一篇学界大牛写的很正统的文章。但是通篇看下来只不过说了一件大家都心知肚明都知道的事。也许学术文章就是把大家知道的事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吧。但这篇的内容恐怕还是引起一些人的争议。横向上有些地区的人不赞成是二里头,纵向上也会有朋友应该有更早的。但无论如何,很多事都是在争吵中前进,也会越辩越明。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4: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