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最早的神明是指什么?
原创 2016-09-11 郭静云、刘芳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7月12日上午,来自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的郭静云教授,为中山大学2016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天地之交与先秦‘神明’之生机概念”的讲座,为我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神明观念的渊源、传承与演变过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来自其新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下编第三章。现将有关内容摘要如下:
郭静云老师首先以举例说明先秦诸子说“神明”的要点,引入对“神明”概念的探讨。从“神明”与“天地”关系密切、“神明”非天地之“神祇”、神明为天与地之间的媒介:宇宙生机观念、“神明之德”概念:阴阳未分之体乃是“神明”这几个方面来论证。郭老师认为,先秦“神明”观是宇宙论概念,指天地之交、天地合德的状态。天地之交乃万物造化的原则,“神明”的作用即在于其为天地之间的媒介。若用一词来表达“神明”的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
郭老师认为,战国时期“神明”是各家通用的普遍概念。这一概念源远流长,滥觞于春秋战国人的共同历史背景,即商周文化观念。因此下一部分,郭老师从甲骨金文中寻找其根源,试图了解神与明相交的具体形象。在先秦两汉哲学中,有自然神明观、礼制与孝道的神明观、道家神明观、认知学神明观、养生学神明观、儒教和道教人格化的神明观,这次我们讨论的主要是自然神明观和礼制与孝道的神明观。
自然神明观的探究包括神降自天、明出自地与神明之合等三个问题的本义考证。神降自天的观念,郭老师已经在之前的讲座中讨论过。接着郭老师从甲骨文中“明”字的字义和字形考、商文明礼器上“明纹”的本义、“明纹”与“日纹”之间的关系、神话中“明”出入地信仰的遗迹这四个方面来证明“明出自地”。第三部分主要探究神明相辅的观念。郭老师认为,天发出恒星之神光和降甘露神水盈地,而地出日月明火并送它走天道,以造天地之交,相配天地之德,万物便由此化生。“神明”之结合表达天地合的状态,天地合德才是万物之生机。从大自然到社会扩展其意义的神明观,乃成为礼制与孝道的神明观,郭老师认为,其观念的滥觞亦可见于商周信仰礼仪中。
明纹


神明纹

日纹
这一部分,郭静云老师从西周铭文、明器等角度来说明礼制与孝道的神明观。认为从西周以来,礼制“神明”观正是取法于自然“神明”观,且其目的是:社会学天地,保持像天地一样永久的生机。礼制神明观强调:配天地神明之德,以追求家族世世昌盛之生机,并将此概念从家族的生机,扩展到跨血缘关系的社会及国家。从战国到两汉儒家礼学,仍沿着西周礼制取象于天地的作法,而模仿天地“和德”的规范,追求天与天下的沟通以及国家的调解和稳定。
郭老师认为,上古“神明”观念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神明观,二是礼制神明观。从自然神明观说,天降甘露、地出日被视为天地交接之本,是天地万物化生之生机。从礼制神明观说,周人取法于自然神明观,使世间子孙与祖先在天之灵相交通,以追求家族世代兴盛之生机。并说战国时期以上两种神明观都有所继承和发展,这些内容另有专著详细论述。









神明观念的曲折演变过程
(执笔:刘芳 /编辑:江俊伟)
村民修房挖出南宋古墓 墓主是南宋逃兵(墓志铭自我美化)
曾经有村民修房子挖出了西汉古墓,2016年12月8日,四川泸县兆雅镇的村民在修房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石墓,里面有两百多块石刻,有青龙白虎、侍女武士、美女贵妇等等,最重的石刻能够达到400多斤。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座古墓是南宋时期的古墓,只不过墓中有三个盗墓洞,古墓已经被盗。村民修房挖出南宋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54:350000明朝一进士被诬杖母、奸妹,判凌迟割3600刀,比太监刘瑾多3刀
中国古代的酷刑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古代的死刑(见《古代处决死刑犯都是在闹市公开进行,多长时间允许收尸?》一文),这篇文章再来说说这事。古人称死刑为“大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9:020000波兰发现吸血鬼残骸 用镰刀封喉浑身铁链(防止复活)
女吸血鬼身上的镰刀和铁链是为了防止吸血鬼复活。欧洲一直流传着吸血鬼的传说,这些吸血鬼在夜间旅行时沉迷于吸人血,成为欧洲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是在古代欧洲,当人们迷信的时候,当人们被怀疑是吸血鬼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受到宗教仪式的惩罚。当这个人被处死时,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吸血鬼回来。那么这些措施是什么呢?我要新鲜事2023-02-16 11:23:280003苏尼特龙:亚洲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6500万年前)
说到恐龙,相信大家都认识不少,但也只是认识比较有名的,比如关于恐龙的10个世界之最中的十种特殊恐龙。今天,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种冷门龙,它就是苏尼特龙,一种体长9米的大型食草恐龙。苏尼特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16:170000河南考古:在淇水河畔的辛村遗址发掘卫国历史
前两天我们相继用两篇小文讲到辛村遗址发掘的背景和近些年发掘的成果,今天我们主要说道一下辛村遗址的出土遗物。之前的文章可参考:河南考古:在鹤壁辛村,探索遥远的卫国历史和河南考古:辛村遗址卫国都邑新时代的新发现。卫国是周代受封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卫国的百年兴衰。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康叔封卫,至公元前660年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失国,卫国在此建都386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24: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