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早期并无专用书橱书架,但藏书的方式很实用,还贡献了一个词
古人的藏书都放在什么地方?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每个读书人都希望有一间书房。
书房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并不是书桌、书橱、几榻、香炉、盆栽什么,而是书籍。古人的藏书都放哪?早期人们的书与衣物一样,人们多藏之于箱(笈)里,珍贵图书的代称“秘笈”一词,便由此而来。
箱、盒、橱、柜等贮物用具,古人通称为“庋具”,有木质、竹质、皮质等不同,比箱子小的称为“匣”,方便携带。将藏书放在箱匣之内,是古代读书人传统的贮书方式之一,苏轼在虔州吕倚家看到情况就是这样,有诗称“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籍X”(造字:“笈”下“及”换成“吕”)。将藏书放在箱子里,即使在书橱流行的现代,都很常见。
橱的出现,起初并不是摆放书籍的需要,而是厨房用物。明方以智《通雅·杂用》称,“以其贮食物也,故谓之‘厨’,俗作‘橱’。”
(顾恺之绘《女史箴图》)
晋朝时,已出现用橱子来存放书画作品的现象。《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常以一橱画寄恒玄。”又据《南史·陆澄传》,“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由此可以知道,当时人们的书房中已出现书橱(柜)摆设。
橱柜正式成为书房标配,应该在书房大兴的唐朝,白居易的书房中已有木质书柜,其《题文集柜》一书称:“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白居易画像)
皮日休《秋晚访李处士所居》亦称:“书阁鼠穿厨簏破,竹园霜后桔槔闲。”有意思的是,皮诗不只反映李处士的藏书方式,还把藏书者最忌恨的老鼠咬书现象描述了出来。
当时讲究的书柜相当精致。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好神仙之道的唐武宗,“马脑樻方三尺,深色如茜所制,工巧无比,用贮神仙之书,置之帐侧。”这玛瑙柜是渤海国进贡的。
(明朝书橱)
宋朝时书房中藏书的橱柜内做成隔层或抽屉,带门上锁。
时人李仁甫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特地做了十只大书厨。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条称,“昔李仁甫为长编,作木厨十杖,每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又据宋郑景望《蒙斋笔谈》,北宋名相富弼的书房中,放置了几十个书柜,其中有一只柜子锁得很严,原来里面都是他收藏的道家方术一类秘笈。
需要注意的是,书房的书橱与书柜是有区别的,前者高大,后者较矮,柜面可当桌面来使用。明朝时,书橱的制作水平已相当高了。
(明朝书柜)
据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笺》:“明初有书橱之制。上一平板,两旁翘起,用以搁卷。下空格盛书,旁板镂作绦环。洞门两面掺金铜滚阳线。中格左作四面板围小橱,用门启闭。掺金铜铰,极其工巧。”
现代书房很流行的书架,在明朝时已开始使用,时称“书格”。书格与书橱的区别是敞开的,正面大多不装门,两侧和后面也多透空,可以看到书格上放的图书。
(明朝书格)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上世纪80年代考古界有“湖南出考古学家”的说法。此言不虚,悉数当年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就有四位出身湘籍,他们是:邹衡(澧县,夏商周考古)、张忠培(长沙,新石器考古)、严文明(华容,新石器考古)、童恩正(宁乡,西南考古)。在这四人当中,邹衡和严文明为北京大学教授;张忠培为吉林大学教授,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童恩正为四川大学教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25:230000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有的挺怕人,死者的头用“大锅”套起来
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中总会有奇奇怪怪的发现,有的挺怕人的:死人的头上套着一只大锅,有的胸部压着大石头,有的手足被绑起来,还有的周身包裹“铁丝网”……这些,其实是古代的葬俗,不少在现代已消失了,所以觉得特别奇怪。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2:300003中型肉食恐龙:印度龙 体长6米(诞生于7千万年前)
印度龙一般是指印度鳄龙,印度鳄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和阿贝力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诞生于7千万年前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时期,属于典型的食肉恐龙,体长可达6米,第一批化石是在印度出土的。印度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10:450000古人走路到底是靠右还是靠左?不论靠哪边,走错很麻烦
中国古代的走路规则本文作者倪方六随“礼·遇中国”跨国交流活动,一路走下来,感受很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出行现象”。走在柏林的街头,你不会担心被车撞到,当有行人通过时,不论是不是绿灯,车子都会善意地减慢速度,停下来,让行人先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5:280000路透社率先曝光清东陵被盗案,盗墓者地宫夺宝互相残杀,分拆尸骸
本文作者倪方六图:明代蜀王陵地宫(与本文无关)⊙媒体强烈关注盗案《顺天时报》并不是最早曝光清朝皇陵被盗的媒体,1928年(民国十七年)8月4日(农历六月十九日),路透社驻北平记者率先发出了一条电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5: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