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误会了,孔明灯原本并不是用来许愿的,它有一特殊作用
孔明灯原本并不是用来许愿的,它有一特殊作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代放孔明灯)
长城、火药、火器、弓弩、孔明灯……都是张艺谋执导影片《长城》里运用的“中国元素”,其中“孔明灯”给观众印象深刻。从史料来看,孔明灯为中国人发明的一大名灯,是古代的一种“黑科技”,与“四大发明”一样曾为国际惊叹!
“孔明灯”,一说到这个名词,有人可能就会问,是不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其实至今没有发现诸葛亮发明孔明灯的史料,从字面来理解,“孔明”二字也非由其字而来,而是因为这种灯的透光和使用方式特别,四周要围挡起来,从孔洞泄光。
孔明灯古称“飏灯”,因为升扬在空中,又称“天灯”;燃料后来多用松脂,也叫“松脂灯”。早期多用于夜间军事活动传递信息,又是“信号灯”。在现代,人们则把这种灯视为“许愿灯”,多用之来祈愿。
孔明灯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发明之一,具体是何人何时发明的,目前很难说清楚。如果从孔明灯原理的发现上来说,中国早在秦汉时应该可以做出孔明灯的。

(鸡蛋壳,古人能让之飞)
据《太平御览·羽族部十五·鸟卵》 引《淮南万毕术》:“艾火令鸡子飞。”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燃烧的艾火放进鸡蛋壳里,可以让鸡蛋壳飞起来。东汉高诱就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内空卵中,疾风因举之,飞。”
鸡蛋壳为什么能飞?现代热学已可清楚解释这一现象:受热气体膨胀向下排出,推动物体上升,孔明灯就是利用了热功中的浮升力(一说反冲力)。这对现代人来说很简单,现代载人“热气球”就是这一原理,但在2000多年前发现这一原理,堪称“黑科技”。
但是,古人弄不清这其中的热学原理,称之为“术”。在古代,“鸡子飞”术一直作为一种秘术流行,如北宋苏轼《物类相感志》 便记载了一种“鸡子飞”新玩法: “鸡子开小窍,去黄白了,入露水,又以油纸糊了,日中晒之,可以开起,离地三四尺。”

(孔明灯原理)
值得一提的,古人可以让鸡蛋壳飞起来,但现代的科学家却做不到,试验屡屡失败,至今未见谁能试验成功。有些中学物理老师也曾给学生做此试验,同样也飞不起来。古人让鸡蛋壳飞起来到底还有何秘笈?至今弄不清楚。
《淮南万毕术》由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主编,可见西汉时人们已知道了“孔明灯原理”。但当时是否真的出现了孔明灯?目前并无明确记载,也没有考古发现。
但从当时做孔明灯必须的材料——纸、固体照明燃料(蜡)均已出现的情况来分析,不能排除在汉朝已出现孔明灯的可能。至于汉后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否利用孔明灯从事军事活动,其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明灯原本并不是用来许愿祈福的。
孔明灯发明以后,最早并非用于民用,而是军用,一直到晚清,孔明灯都是指挥作战和传递情报的重要工具,起着特殊作用。如明将戚继光,便用孔明灯(灯笼)来指挥抗倭,其《纪效新书》记载:“夜营应备中军大将旗鼓,上各黄油纸、铁丝灯一盏,俱粗四寸、长一尺五寸;五方旗十面,十盏……”除黄色灯,还有白、兰、黑、红等颜色,可组合出不同的指挥信号,“为莫测之巧也”,敌人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意思。

(古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的孔明灯)
孔明灯在唐宋时已出现并被成熟运用,是可以完全可以肯定的。由于造纸术的进一步发现,人们已使用蜡纸来制作孔明灯,这种纸可阻燃、防雨淋,还聚气。诗人陆游《灯笼》即称:“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
古代孔明灯的制作方法,与现代差不多,一般是用竹篾扎成个球形灯架,上方不留出口,糊上纸勿令漏气。灯下点燃松脂,灯内充满热空气,即可冉冉升空。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年便看到苏州(吴中)人在元宵节放孔明灯的情况,其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诗中写道:“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映光鱼隐见,转影骑纵横。”
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结果揭晓
2023年3月1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在北京举办。来自文博单位、科研院所、文博企业的12位专家对入围终评的45项案例逐项观看视频、审核材料、充分讨论。经专家评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项目作为特别案例推介,10项申报案例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34项申报案例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29:340000青铜火锅 大型蒸馏器、博山炉 图说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青铜器
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这些令人心动的财富无疑是引人瞩目的,刘贺的珍宝远不止于此。他的收藏之中,还包括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器。西周的青铜提梁卣、东周的青铜缶、青铜钮钟、青铜鼎,这些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反映了刘贺对艺术和生活品味的追求。我要新鲜事2023-09-11 18:57:140000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十丨这里,他们发现了数十吨瓷片堆积
漩涡状团花纹、双层花卉纹、带状四花叶纹、戳点纹、深剔刻缠枝莲花纹、折扇纹……历经近1000年的水淹土埋,这件北宋晚期的龙泉青瓷依旧纹饰精美。这是一件“北宋龙泉窑青釉篦划莲花折扇纹瓷碗”,出土于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这处遗址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中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57:410000秦始皇时期建造的秦直道 为何千年不长草(秦朝建设)
秦直道的建设经过了多道工序才能延存至今。2000多年前秦始皇下令建造的秦直道,先砍伐掉道路上的所有植被,然后需要工人把表层土壤挖开,直到挖出坚硬的土层。之后在地基的两侧摆上碎石,碎石中间全部放置大量的石块来充当地基部分,这样以来,铺好的道路十分坚固,然后在它的上面再次铺上一层动物骨头相混合的小石子和细土来填充空隙,最后在整个路面上铺上石块和粘土打成的混合物。路面平滑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49: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