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节气类型有异,古人为何认定这8个节气最重要?
最重要的节气是哪几个?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的二十节气,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他影响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直到今天仍是这样。可以说,除了儒学之外,还没有哪一个能有如果大的能量——小孩子最早知道的不是三字经,不是知乎者也,而是节气——过年了,放鞭炮了,有肉吃了。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为让人们记住每个节气的大概时间,还有“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一说。
但24个节气在古人农事和生活中的地位是不一样。24个节气可以分为五类,一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二类象征气温变化: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三类反映降水量变化: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小雪、大雪7个节气;四类反映物候现象,有惊蛰、清明2个节气;五类说明家事要求:有小满、芒种2个节气。
那么,在古人看来这些节气哪些最重要?就是俗话说的——“四时八节”。“四时”即春、夏、秋、冬四他季节,“八节”就是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8个节气。

这8个节气之间大概相隔46天。古人为什么认为这8个节气最重要?从其命名上就能知道。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这了更加准确地表述季节特征,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季节分出“分”、“至”、“启”、“闭”四类。“分”即春分和秋风,古称“二分”;“至”即夏致和冬至,古称“二至”;“启”则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古称“四立”,这样加起来,共为“八节”。
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二至”节,即夏至和冬至,对人们的影响最大,冬至太阳达到最南方,而夏至刚好相反,到达最北方,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因为冬至和夏至对早期古人的生活影响最大,人们将之当作重要节日,分别叫“冬节”和“夏节”。并分别编出了《夏冬数九歌》和《冬至数九歌》,提醒人们注意生活、生产节奏,调整适应时序。
《夏至数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大汗遍身流;
五九四十五,头戴草帽走;
六九五十四,乘凉找荫地;
七九六十三,睡觉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修炕莫迟疑。

《冬至数九歌》——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死猫狗。
五九六九,隔河着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因为中国面积太大 ,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还有不同的版本,如——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
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再如——
未从数九先数九
一九二九冰上可行走
三九四九掩门叫黄狗
五九六九开门缩颈走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上述是今天流行的,古人的“数九歌” 有的比今天有意思,如古苏州的数九歌——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 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
七九六十三,布袖两肩摊
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
但是,夏节始终没有冬节那么受欢迎,为什么?这与君王对两个节气的好恶有直接关系。汉蔡邕《独断》称:“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故古人视夏冬为“禁日”。
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讨厌“夏至”,原因知道了吧,不过这是迷信说法!

遗珠:段晴老师三十年前旧作一篇
我生于1953年,如今,已进入不惑之年。与我同龄的女性,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繁忙的人。我也不例外,每天穿梭在教学、科研、家庭和第二职业之间。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事。虽然十分忙,忙得很少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但我只要回首往事,最愿意回味的,要算是在北京大学度过的那些年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2:31:150000定陵,曲折的挖掘经历,与巨大的损失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提出了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并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当时计划中的首要目标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长陵,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长陵方面没有任何收获,考古人员又把目标转向献陵,同样找不到线索。最后,经过全面的实地勘察和探访,决定先挖掘营建年代较晚的定陵。1956年5月17日,对定陵的挖掘工作正式开始。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03:510000川街龙:云南最大的食草恐龙(长17米/距今1.61亿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中国各地都有恐龙化石出土,其中云南发现了14种,而里面体型最大的就是川街龙,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川街龙基本资料体型:川街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4-17米,与索诺拉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78位,生活在距今1.64亿-1.61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14:190002考古快照| 陕西咸阳塔儿坡战国秦墓
2022年3—7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咸阳渭城区塔儿坡发掘一处战国晚期秦人墓地,共发掘古墓葬406座(其中战国晚期385座、汉代20座、唐代1座),窑址13座(汉代2座、唐代10座、明代1座),出土文物847件(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52:450000新时代河北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考古工作、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考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58: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