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冬天给饭菜保温的一种器具,有点像电饭锅
古人冬天如何给饭菜保温?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天气越来越冷,盛出的饭菜很容易冷掉。在没有电饭锅、微波沪、保暖箱的古代,这怎么办?这其实一点不用担心,从记载来看,古人食物保温方法很简单,更实用,即使在今天仍好使——先秦时已有专用器物“温鼎”,后来还有“温炉”、“染杯”、“温碗”等一系列加热、保温用具。
现代的电饭锅都有保温功能,不断加热、保温,以保证食物不冷。这种原理的食物保温,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使用,商周时期已相当成熟——考古出土的“温鼎”,就是这种保温锅,只不过不是使用电能,而是通过柴、木炭等燃料来实现,可视为一种原始“电饭锅”。

图:新石器时代陶温鼎(南京高淳出土)
笔者见到年代最早的一只温鼎,是出土于南京的“四足双层方陶鼎”。1989年5月,人们在南京高淳县固城镇檀村东南一大土墩挖水渠时,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朝墩头遗址”。南京博物院与县文管所对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这只已残破的四足双层方陶鼎,鼎的下层可放置燃料,给食物加热、保温。
到青铜时代,这种食物保温器物做得已相当精致和讲究。现代考古出土的商周温鼎,有圆形、方形、异形等不同器型。既有封闭结构,也有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特征的敞露结构。1989年从江西新干大洋州商墓中,出土的一件温鼎,便是封装式的,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图:兽面纹双层底铜温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
江西这件温鼎器形相当精美,定名为“兽面纹双层底铜方鼎”。据《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辑粹》一书介绍,此鼎系两次铸接成形,活门先铸,鼎体浑铸,并与活门相连,“整个器物造型奇特之处在于夹层,可在内放置炭火,保持鼎内食物常温不冷。”
同形制的温鼎,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一件。在类似结构带门结构的温食器物中,已出土不少,比较独特的是1976年12月,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的“刖人守门方鼎”(见下图),现为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品。
“刖人守门方鼎”,独特在其炉膛正面所铸的两扇门上,右门外浮雕刖足者(被砍左足)持一插关,这与史书“刖者守门”的记载相符;左门有虎头关口,两侧铸方孔窗户,炉底镂有5个小方孔,可出烟,通风助燃。

图:刖人守门方鼎
敞露结构的温鼎又称“盘鼎”,顾名思义,鼎下有供放置放燃料的托盘。1992年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3号墓(晋武侯夫人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铜温食器,上有“晋侯作旅鼎”五字铭文,就是这种盘鼎:腹略鼓,双附耳,三卷尾鸟形扁足,三足连铸有圆形托盘,盘底有3个“十”字形镂孔。

图:战国盘鼎(下带托盘,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3号墓出土)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龙门石窟的大佛是照着武则天雕的吗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种说法:洛阳龙门石窟最宏伟的造像——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雕的。最近想起来,就想求证一下。翻完相关研究文章,可以先下结论,这种说法可视为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并没有坚实证据。这种说法的产生,并不是很久远的事情,目前所见最早提出的,是宫大中在1980年发表的《龙门石窟艺术试探》一文。此后的类似提法,基本都源于此,而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的市侩之言更不足取。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40:24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河西魏晋墓
魏晋时期酒泉、敦煌二郡境内的墓葬。酒泉附近的墓群,主要在甘肃省酒泉市西北、嘉峪关市东北的戈壁上。敦煌附近的墓群,以县城东南戈壁上的佛爷庙—新店台墓群最大。墓葬的特点是聚族而葬,排列有序,并在外面围筑平面方形的石围墙,均为凿建于戈壁砾岩上的有斜坡墓道的洞室墓,有的墓在洞室中再加砌砖室,地面有砾石起筑的截尖方锥形封土。规模较大的墓有前、后室和耳室,室壁嵌砌题材多样的画砖或绘有壁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32:180000最新发现:南京城是朱元璋布的局,仅刘基知道,与明孝陵惊人契合
南京城是座真正的“风水之都”本文作者倪方六与北京、西安不同,南京城是极没有规则的,不是典型的中国城市规划类型,找不到明显的中轴线,整个城市完全是依山川形势而建,不见方方正正,只有不规矩,道路的走向、建筑的分布,粗看起来毫无章法,有一种随性的感觉。(清代北京城,很讲规矩,棋盘关分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57:320000同为二战祸首,日本幕后当权者为何和希特勒的命运,天差地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人民进行的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轴心国主要是德意日三国,其中德国应该算是实力最强的,日本其次,意大利居末,专门负责坑队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05:46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