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冬天给饭菜保温的一种器具,有点像电饭锅
古人冬天如何给饭菜保温?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天气越来越冷,盛出的饭菜很容易冷掉。在没有电饭锅、微波沪、保暖箱的古代,这怎么办?这其实一点不用担心,从记载来看,古人食物保温方法很简单,更实用,即使在今天仍好使——先秦时已有专用器物“温鼎”,后来还有“温炉”、“染杯”、“温碗”等一系列加热、保温用具。
现代的电饭锅都有保温功能,不断加热、保温,以保证食物不冷。这种原理的食物保温,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使用,商周时期已相当成熟——考古出土的“温鼎”,就是这种保温锅,只不过不是使用电能,而是通过柴、木炭等燃料来实现,可视为一种原始“电饭锅”。

图:新石器时代陶温鼎(南京高淳出土)
笔者见到年代最早的一只温鼎,是出土于南京的“四足双层方陶鼎”。1989年5月,人们在南京高淳县固城镇檀村东南一大土墩挖水渠时,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朝墩头遗址”。南京博物院与县文管所对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这只已残破的四足双层方陶鼎,鼎的下层可放置燃料,给食物加热、保温。
到青铜时代,这种食物保温器物做得已相当精致和讲究。现代考古出土的商周温鼎,有圆形、方形、异形等不同器型。既有封闭结构,也有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特征的敞露结构。1989年从江西新干大洋州商墓中,出土的一件温鼎,便是封装式的,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图:兽面纹双层底铜温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
江西这件温鼎器形相当精美,定名为“兽面纹双层底铜方鼎”。据《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辑粹》一书介绍,此鼎系两次铸接成形,活门先铸,鼎体浑铸,并与活门相连,“整个器物造型奇特之处在于夹层,可在内放置炭火,保持鼎内食物常温不冷。”
同形制的温鼎,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一件。在类似结构带门结构的温食器物中,已出土不少,比较独特的是1976年12月,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的“刖人守门方鼎”(见下图),现为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品。
“刖人守门方鼎”,独特在其炉膛正面所铸的两扇门上,右门外浮雕刖足者(被砍左足)持一插关,这与史书“刖者守门”的记载相符;左门有虎头关口,两侧铸方孔窗户,炉底镂有5个小方孔,可出烟,通风助燃。

图:刖人守门方鼎
敞露结构的温鼎又称“盘鼎”,顾名思义,鼎下有供放置放燃料的托盘。1992年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3号墓(晋武侯夫人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铜温食器,上有“晋侯作旅鼎”五字铭文,就是这种盘鼎:腹略鼓,双附耳,三卷尾鸟形扁足,三足连铸有圆形托盘,盘底有3个“十”字形镂孔。

图:战国盘鼎(下带托盘,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3号墓出土)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韩建业:石峁源于中原面向欧亚,南下中原重塑文明
近年石峁古城的重大发现令人震惊。有人也许会问,气候干旱、沟壑纵横的陕北北部黄土丘陵地区,4000年前怎么会出现这样一座面积400万平方米的庞大古城?怎么会拥有如此高规格的建筑和精美的石雕玉器?它的文化根源在哪里?和周围地区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它达到了什么样的文明水平?在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中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简略讨论。一、源于中原而面向欧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06:450000秦始皇祖坟被盗,56件“金文物”流失,专家:必须无偿归还我国
古人认为,死后去往极乐世界可以将在世时的财宝也可以一并带走,于是厚葬文化便开始兴起,越是身份尊贵的人去世后,古墓中的陪葬品就越多,渐渐的,墓中的陪葬品数量也成为了古人衡量身份的一种方式。但因为这一文化的兴起,盗墓贼这个行业也渐渐地发展起来。这些盗墓贼疯狂的盗墓,将墓中的文物贩卖,不仅造成了我国鱼龙混杂的文物现象,还导致很多文物流失海外,就比如“大堡子秦墓”中了56件金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7-11 20:57:360000学习:中国古代青铜器专题,车辚辚,马萧萧
车辆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牛、马等动物与车辆的结合,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马拉战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成为征服与统治的强大武器。根据考古发现,通常认为车轮发明的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四轮车作为交通工具,这时的车轮只是一块实心木板,没有安装辐条,只能缓慢行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1:22:550000张荫麟:孔子及其时世·鲁国的特色
0000凭一个人类头骨,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专家一致看好的背后
“郧县人”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对于这次评选结果,都在预料之中。中国年度考古发现评选活动,共有两个:一个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一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考古》杂志承办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前者每年评出10个项目,简称“十大考古新发现”;后者每年评出6个项目,简称“六大考古新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52: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