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至少有12个别名,其中一个在盗墓圈最流行最形象
“洛阳铲”的种种叫法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洛阳铲”具体都有哪些功能呢?如何使用?要了解这个情况,应该先了解一下“洛阳铲”名称的由来。

图:不同型号的洛阳铲
其实,洛阳当地的盗墓贼是不把“洛阳铲”叫洛阳铲的,现在都叫“探铲”。“洛阳铲”这个最流行的名称,其实是外地人叫出来的。而在定名之前,这把铲子有多种叫法,别名多多,至少有这么12个名称,叫得比较多。
马蹄铲:“洛阳铲”最初的叫法,因其形似马蹄而得名。马坡村人李鸭子打出的第一把“洛阳铲”,就称为“马蹄铲”,马蹄铲也是第一代“洛阳铲”,与现在的“洛阳铲”有较大差别。

图:李鸭子发明的马蹄铲
瓦铲:因铲头呈“U”形,像过去的房瓦,马坡村人形象地称之为“瓦铲”。民国时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先生在《洛阳访古记》一文中称:“近日掘古物用器,名为瓦铲,重七八斤,铲端铁刃为筒瓦形,略如打纸钱之圆凿,围径约三寸而缺一口,后施长柲,用以猛刺土中,土自铲心上出,顷刻之间,凿穴深可寻丈。”
瓦垄铲:意同“瓦铲”。
瓦垄锨:意同“瓦垄铲”。
筒铲:亦因形似而得名。在苏北一带称“筒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曾在全国推广,因为比一般的铲子贵许多,所以当年手头拮据的人家买不起,需要时便去邻居家借用。

图:筒锹
搠铲:“搠”的意思是扎或刺,此铲名应该因使用方式而得来。如今在洛阳马坡一带,一些老人仍把“洛阳铲”称为“搠铲”。
搡铲:这是“洛阳铲”在马坡最流行的叫法,至今仍是。“搡”是洛阳一带常用方言,意思是“用力推”,“搡铲”一名得来,原理应该与“搠铲”一样,但发力的方式不同。
爽铲:因为挖土利索,很爽,故有此俗称。另一种解释,可能“搠”、“搡”、“爽”三字,在洛阳马坡村一带人中间发音相近,外地人听起来都是一个“爽”字,因此称“爽铲”。

图:爽铲
双铲:应该与“爽铲”一样,因与“搠”、“搡”谐音而得名。已故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考古专家傅振伦在《七十年所见所闻》一书中说到“洛阳掘墓人”时,有这样的文字:“掘墓工具有铁制双铲,俗呼阳窐或洛阳铲,状如半瓦。”
捣窝锨:盗墓贼中间的称呼,最俗气。此铲可以准确地找到古墓,挖到老窝,确有直捣黄龙的味道,也最形象。
杨林铲:因匠人而命名。杨林是洛阳康乐巷边白杨沟的老铁匠,杨铁匠打的“洛阳铲”钢火好,铲口锋利,带土量大,磕土利索,在探工中有良好的口碑,“杨林铲”因此叫开,一度有“宝铲”的美誉。1954年,苏联专家曾从洛阳购买一批“杨林铲”带回欧洲,“杨林铲”从此声名大振。

图:对洛阳铲好奇的女孩
探铲:又名钻探铲。这是最准确的定义和名称,名副其实,算是“洛阳铲”的学名。考古学文献中提到“洛阳铲”时皆称“探铲”;这一名称现为盗墓贼接受和认同,当地制造“洛阳铲”的作坊,也一律都叫“×探铲厂”。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01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梁岩华遗址概况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部,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隔江与江心屿双塔遥相呼应(图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09:300001「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诸类型分布图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彩绘人面鱼纹盆▲船形红陶壶▲陶釜陶灶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彩陶钵▲彩陶盆▲尖底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18:010000杭侃:元青花起源之我见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4:300001福建一崖墓考古发现中国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岁,棺木距今3500年
中国发现最早棉布是何年代?本文作者倪方六冷空气来了,大家的棉衣要上身了。这篇文章来聊聊古代的棉花,聊聊中国人穿棉布的历史。(田里的棉花)棉花并不是中国原产,农业历史有清楚记载,中国普通人穿棉衣、盖棉被的时间并不长,至今在唐代以前,绝对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棉花为何物。中国的棉花,从南到北所植的,都是从境外引进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6:35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火与文明:万年文化的形塑——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赵益超赵家徐姚遗址地处海岱腹地,位于山东临淄东部,南距淄河1.2公里,东距后李遗址4.2公里。属鲁中泰沂山地向鲁北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该遗址是在配合临淄区基本建设项目发掘战国-汉代墓地的过程中发现的,发掘者根据埋藏于现地表下4~6米的红烧土薄层展开了大面积揭露、发掘与研究,并最终确认了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人类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9:420004